雷丸

雷丸

雷丸是白蘑科真菌雷丸的乾燥菌核。雷丸性寒,味微苦。歸大腸、胃經。雷丸的化學成分包括甾醇、有機酸、酶、氨基酸、多糖等。其中,甾醇是主要活性成分。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5版規定,乾燥的雷丸中,雷丸素(以牛血清蛋白計算)的含量不能少於0.60%。

簡介


● 正名:雷丸
● 英文名:Leiwan
● 拉丁名:Omphalia
● 別稱:雷矢、來丸、竹鈴芝、木連子、竹矢、雷實、竹苓、竹苓子

功效與作用


● 雷丸具有殺蟲消積的功效。
●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雷丸具有抗滴蟲、增強免疫、降血糖、抗氧化、抗癌等作用。
● 雷丸可以用於治療蛔蟲病、絛蟲病、鉤蟲病、蟲積腹痛、小兒疳積等。

用藥前需要注意哪些事項


● 雷丸過敏史,禁止使用。
● 無蟲積者,不宜服用。
● 有蟲積而脾胃虛寒者,請謹慎服用。
● 如果您正在使用其他藥物,請務必告知醫生。
● 孕婦不宜服用雷丸;如果需要,服用前請務必諮詢專業醫生。
● 哺乳期女性服用雷丸前請務必諮詢專業醫生。
● 月經期女性需謹慎服用雷丸;如果需要服用請務必諮詢專業醫生。
● 兒童及年老體弱者服用雷丸前請務必諮詢專業醫生。

如何使用雷丸


● 雷丸多研粉內服,服用時要遵循醫囑,不要自行增加或減少藥量。
● 研粉內服時,每日常規用量為15~21克,一次5~7克,一日3次,連服3天。
● 雷丸可以泡酒使用。
● ● 頑癬藥酒方:具有殺蟲止癢、清熱燥濕的作用,可用於治療各種頑癬。

溫馨提示

● 雷丸宜飯後服用,用溫開水調製后即可服用。

服藥期間我應該避免什麼


● 避免和葛根、萹蓄等中藥同時服用。
● 生冷、油膩、腥膻、辛辣刺激的食物及茶類,可能會影響雷丸的藥效,食用前請諮詢醫生。
● 如果雷丸出現變質跡象,請不要繼續服用。

藥物毒性與不良反應


● 部分傳統醫學認為雷丸有小毒。動物實驗表明,服用雷丸可能會引起輕微的骨髓造血障礙或骨髓纖維化等骨髓病變。
● 過量服用,出現以下情況時,請立即停用。
● ● 噁心
● ● 嘔吐
● ● 上腹不適
● 停葯后,如果癥狀沒有改善,請及時就醫治療。

我該如何選購雷丸


● 雷丸的道地產區是陝西安康和湖北房縣,重慶、雲南、廣西、貴州、四川、浙江等地也有分佈。
● 雷丸具有如下特徵:
● ● 生雷丸為黑褐色或棕褐色的類球形或不規則團塊,表面有略微隆起的不規則網狀細紋。質地堅實,不容易破裂,斷面粗糙不平坦,顏色為白色或淺灰黃色,常常帶有黃白色的大理石樣紋理(斷面為褐色,呈角質樣的雷丸不可以作為藥物使用)。
● ● 雷丸氣味淡,嘗起來有微微的苦味,咀嚼時有顆粒感,伴有些許黏性,長時間咀嚼不會留渣。
● ● 品質好的生雷丸個大而飽滿,質地堅實,外表面為紫褐色,內部為白色,沒有泥沙殘留。
● 雷丸粉具有如下特徵:
● ● 雷丸粉為淡灰色的粉末,氣味淡,味道微苦。
● 存放於陰涼、乾燥的地方。

含雷丸的中成藥有哪些


● 雷丸膠囊:具有軟堅、化痰的作用,多用於癌症的輔助治療。
● 殺蟲丸:有殺蟲導滯的功效,能治療腸道蟲積導致腹痛、飲食少進、停食停乳、大便乾燥。
● 健兒疳積散:有消積健脾、驅蛔蟲的功效,可以治療小兒疳積、脾胃虛弱、消化不良。
● 驅蟲消食片:具有殺蟲消積、健脾開胃的作用,可用於治療蟲積、小兒疳疳積、不思飲食、身體羸瘦等。

雷丸和使君子功效一樣嗎


● 雷丸是白蘑科真菌雷丸的乾燥菌核,使君子是使君子科植物使君子的乾燥成熟果實。兩者的功效相似,但側重點不同。
● ● 雷丸和使君子都有殺蟲、消積、療疳的作用,多可用於蟲積腹痛、腸道寄生蟲、小兒疳積。
● ● 雷丸苦寒,還可以瀉熱通便,多用於絛蟲病、蟲積且腸胃有濕熱者;使君子甘溫,還可以益脾胃,多用於蛔蟲病、小兒疳積。

用藥誤區


● 誤區:雷丸可以煎煮服用
● ● 雷丸的主要成分是雷丸素,雷丸素是一種蛋白水解酶,在60℃左右容易被破壞,進而失效。因此,雷丸不宜煎煮服用,多研粉內服。

其他注意事項


● 請記住:
● ● 使用中藥時,需要中醫進行辨證,合理應用。
● ● 用法用量以及療程應遵醫囑。
● ● 不要隨意使用中藥偏方。
● ● 不要相信非法中醫診所。
● ● 不應聽信廣告宣傳運用中藥。
● ● 不要隨意把自己所用中藥推薦給他人使用。
● 更多的、最新的中藥知識,請諮詢相關醫藥專業人員。

參考文獻


● [1]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臨床用藥須知:中藥飲片卷.2015年版。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7.
● [2]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5年版。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5.
● [3] 余傳隆,黃正明,修成娟,等。中國臨床藥物大辭典:中藥飲片卷。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8.
● [4] 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大辭典:下冊。第二版。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
● [5] 鍾贛生。中藥學。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6.
● [6] 羅興洪,趙霞,蔡寶昌。古今藥酒大全。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5.
● [7] 歐陽榮,周新蓓,李順祥。臨床常用中藥飲片原色圖譜。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