噴氣錐

火山地質景觀

噴氣錐在火燒山東北、三池北的大片翻花石中,有一種國內外罕見的火山地質景觀——噴氣錐。噴氣錐外形遠望似黑色寶塔,一座座聳立在翻花石中,一般高2-4米,底徑2-5米。錐體上細下粗,體內空心,頂端有孔,由層層熔岩餅壘疊而成。

簡介


空心內壁灰黑色、灰褐色縱向條紋或棘狀、瘤狀結。噴氣錐有兩種形態。一種形態是壘成錐體的單層熔岩餅較厚,單層厚約5-20厘米,有十幾層至二十幾層,錐體呈尖錐狀、塔狀,個體高,此種形態最多,是區內常見者。這種噴氣錐有的呈單體出現,也有兩個或幾個聚集成群體出現。另一種形態是組成錐體的單層熔岩薄,單層厚1-3厘米,呈漢瓦狀。這種錐體層數多,可達百餘層,似青瓦壘成,個體低矮粗大,似冢狀,此種形態的噴氣錐比較少見。與噴氣錐伴生的還有眾多的由一層或幾層熔岩餅組成的碟狀、花冠狀、坑狀的噴氣碟,它是噴氣錐的雛形。

成因


五大連池火山群1537個噴氣錐中,多數分佈在火燒山熔岩流中,在水量充足的五池到四池之間的熔岩台地上,噴氣錐數量集中、個體較大、發育良好。通過對五大連池火山群噴氣錐的形態結構和集中分佈特點進行分析,認為水蒸氣在混合氣體形成噴氣錐中起主導作用,重力也在噴氣錐形態塑造上有一定意義。含揮發分的基性岩漿溢流到在靠近水域的地區時表層冷凝固結,內部熔岩仍溫度高、粘度低,與地下水作用形成火山氣體和水蒸氣構成的混合氣體,氣體衝破表層間歇溢出時,帶動熔岩外掀堆疊在噴氣孔周圍形成噴氣錐,中央保留氣體多次逸出的通道形成中空結構。當氣體壓力不足以使熔岩從噴口溢出,噴氣錐的生長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