縑帛檔案
縑帛檔案
縑帛檔案是中國古代以絲織物為載體的公私文書。縑帛檔案最早發現於1942年被盜掘的長沙子彈庫戰國楚墓,既有文字,又有圖畫,但原件已流失國外。唐宋時期的縑帛檔案已亡佚不存。明清時期以絲織品製成的各種檔案材料,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多有收藏。
目錄
中國古代以絲織物為載體的公私文書。多用來繪製輿圖、畫像和抄寫經典文章。秦漢時期已形成有大量輿圖和人物畫像,西漢初建時,蕭何曾盡收秦朝遺存的輿圖檔案。《後漢書·光武帝紀》載:建武十五年春三月議封皇子,“請大司空上輿地圖”。秦代的丞相、御史府,漢代的石渠閣、蘭台、東觀以及麒麟閣、雲台等處,都是收藏輿圖、畫像的地方。有時一些信函也用縑帛書寫,稱帛書。在簡牘被紙張取代之後,作為書寫用的縑帛仍沿用於中國封建社會,但只使用於某些特定方面,數量相對減少。唐代規定:中書省的赦書(免罪的文書)皆用絹;宋代規定:尚書省官告院頒發的告身 (委以官職的文書) 用綾錦;唐宋時期規定:科舉考試之進士登第榜帖用素綾;迄至明清,朝廷頒授文武官員的誥命、敕命等封贈文書都規定用宮廷織染局特製的各種不同名色綾錦。
縑帛檔案最早發現於1942年被盜掘的長沙子彈庫戰國楚墓,既有文字,又有圖畫,但原件已流失國外。1973年對該墓再次發掘,出土戰國時遺物《人物御龍帛畫》一幅。1973~1974年,在長沙馬王堆 3號漢墓,又發現兩幅約形成於西漢文帝十二年 (公元前168)以前的古地圖:《長沙國南部地形圖》,用拼接的雙幅帛繪製而成,正方形,長寬各96厘米;《駐軍圖》長方形,長98厘米,寬78厘米。圖中所繪山川、道路、營地等相當清晰精確,是國內現存最古老的縑帛(輿圖)檔案。唐宋時期的縑帛檔案已亡佚不存。明清時期以絲織品製成的各種檔案材料,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多有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