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現代通信原理與技術的結果 展開
- 2008年王興亮所著書籍
- 第2版
- 第三版
現代通信原理與技術
第三版
本書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是在第一版的基礎上修訂而成的。本書系統、深入地闡述了現代通信系統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在重點論述傳統通信技術基本理論的基礎上,力求充分反映國內外通信技術的最新發展。全書共13章,內容包括緒論、隨機過程、通道與雜訊、模擬調製系統、數字基帶傳輸系統、模擬信號的數字傳輸、數字頻帶傳輸系統、數字信號的最佳接收、現代數字調製解調技術、復用和數字復接技術、同步原理、差錯控制編碼、典型通信系統介紹等。本書內容豐富,概念清晰,理論分析嚴謹,邏輯性強,由淺入深,注重理論聯繫實際。另外,每章還列舉了一定數量的例題,並附有大量的思考題和習題。本書可以作為通信與信息系統專業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科書,也可作為通信工程技術人員的參考書
• 主 編:張輝 曹麗娜
• 書代號:328900
• I S B N:978-7-5606-2997-1
• 出版日期:2015-10
• 圖書庫存:有貨
• 紙書價格:38.25元 原價:45.00元
第 1 章 緒論 1
1.1 通信系統的組成 1
1.1.1 通信系統的一般模型 1
1.1.2 模擬通信模型和數字通信模型 2
1.2 通信系統分類與通信方式 5
1.2.1 通信系統的分類 5
1.2.2 通信方式 7
1.3 信息及其度量 9
1.4 主要性能指標 11
思考題 12
習題 12
第 2 章 隨機過程 14
2.1 隨機過程的基本概念和統計特性 14
2.1.1 隨機過程 14
2.1.2 隨機過程的統計特性 15
2.1.3 隨機過程的數字特徵 16
2.2 平穩隨機過程 17
2.2.1 定義 17
2.2.2 各態歷經性 18
2.2.3 平穩隨機過程自相關函數的性質 19
2.2.4 平穩隨機過程的功率譜密度 19
2.3 高斯隨機過程 22
2.3.1 定義 22
2.3.2 重要性質 22
2.3.3 高斯白雜訊 24
2.4 隨機過程通過線性系統 24
2.5 窄帶隨機過程 27
2.5.1 同相和正交分量的統計特性 28
2.5.2 包絡和相位的統計特性 29
2.6 正弦波加窄帶高斯雜訊 30
思考題 33
習題 33
第 3 章 通道與雜訊 36
3.1 通道定義與數學模型 36
3.1.1 通道定義 36
3.1.2 通道的數學模型 37
3.2 恆參通道及其傳輸特性 40
3.2.1 有線電通道 40
3.2.2 微波中繼通道 41
3.2.3 衛星中繼通道 42
3.2.4 恆參通道特性 43
3.3 隨參通道及其傳輸特性 45
3.3.1 陸地移動通道 45
3.3.2 短波電離層反射通道 47
3.3.3 隨參通道特性 49
3.4 分集接收技術 51
3.4.1 分集方式 52
3.4.2 合併方式 53
3.5 加性雜訊 55
3.5.1 雜訊的分類 55
3.5.2 起伏雜訊及特性 55
3.6 通道容量的概念 57
思考題 60
習題 60
第 4 章 模擬調製系統 63
4.1 幅度調製(線性調製)的原理 63
4.1.1 調幅(AM) 64
4.1.2 抑制載波雙邊帶調製(DSB-SC) 65
4.1.3 單邊帶調製(SSB) 66
4.1.4 殘留邊帶調製(VSB) 68
4.1.5 相干解調與包絡檢波 69
4.2 線性調製系統的抗雜訊性能 71
4.2.1 分析模型 71
4.2.2 線性調製相干解調的抗雜訊性能 72
4.2.3 調幅信號包絡檢波的抗雜訊性能 74
4.3 非線性調製(角度調製)原理 77
4.3.1 角度調製的基本概念 77
4.3.2 窄帶調頻與寬頻調頻 78
4.3.3 調頻信號的產生與解調 82
4.4 調頻系統的抗雜訊性能 86
4.5 各種模擬調製系統的性能比較 89
思考題 90
習題 91
第 5 章 數字基帶傳輸系統 94
5.1 數字基帶傳輸概述 94
5.2 數字基帶信號及其頻譜特性 96
5.2.1 數字基帶信號 96
5.2.2 基帶信號的頻譜特性 97
5.3 基帶傳輸的常用碼型 103
5.4 基帶脈衝傳輸與碼間串擾 106
5.5 無碼間串擾的基帶傳輸特性 107
5.6 無碼間串擾基帶系統的抗雜訊性能 111
5.7 眼圖 114
5.8 均衡技術 116
5.8.1 時域均衡原理 116
5.8.2 均衡效果的衡量 119
5.8.3 均衡器的實現與調整 122
5.9 部分響應系統 124
5.9.1 第Ⅰ類部分響應波形 124
5.9.2 部分響應的一般形式 127
思考題 129
習題 130
第 6 章 模擬信號的數字傳輸 135
6.1 抽樣定理 135
6.1.1 低通抽樣定理 136
6.1.2 帶通抽樣定理 138
6.2 脈衝幅度調製(PAM) 141
6.3 脈衝編碼調製(PCM) 144
6.3.1 量化 144
6.3.2 編碼和解碼 154
6.3.3 PCM系統的抗雜訊性能 162
6.4 自適應差分脈衝編碼調製(ADPCM) 163
6.4.1 DPCM 164
6.4.2 ADPCM 165
6.5 增量調製(ΔM) 167
6.5.1 簡單增量調製 167
6.5.2 增量調製的過載特性與動態編碼範圍 169
6.5.3 增量調製系統的抗雜訊性能 170
6.5.4 PCM與ΔM系統的比較 172
思考題 173
習題 174
第 7 章 數字頻帶傳輸系統 177
7.1 二進位數字調製與解調原理 177
7.1.1 二進位振幅鍵控(2ASK) 177
7.1.2 二進位移頻鍵控(2FSK) 179
7.1.3 二進位移相鍵控(2PSK) 181
7.1.4 二進位差分相位鍵控(2DPSK) 183
7.1.5 二進位數字調製信號的功率譜密度 185
7.2 二進位數字調製系統的抗雜訊性能 187
7.2.1 二進位振幅鍵控(2ASK)系統的抗雜訊性能 188
7.2.2 二進位移頻鍵控(2FSK)系統的抗雜訊性能 194
7.2.3 二進位移相鍵控(2PSK)和二進位差分相位鍵控(2DPSK)系統的抗雜訊性能 198
7.3 二進位數字調製系統的性能比較 203
7.4 多進位數字調製系統 205
7.4.1 多進位數字振幅調製系統 205
7.4.2 多進位數字頻率調製系統 207
7.4.3 多進位數字相位調製系統 208
思考題 213
習題 214
第 8 章 數字信號的最佳接收 217
8.1 匹配濾波器 217
8.2 最小差錯概率接收準則 221
8.2.1 數字信號接收的統計模型 221
8.2.2 最佳接收準則 224
8.3 確知信號的最佳接收機 226
8.3.1 二進位確知信號最佳接收機結構 226
8.3.2 二進位確知信號最佳接收機誤碼性能 228
8.4 隨相信號的最佳接收機 232
8.4.1 二進位隨相信號最佳接收機結構 232
8.4.2 二進位隨相信號最佳接收機誤碼性能 236
8.5 最佳接收機性能比較 238
8.6 最佳基帶傳輸系統 239
8.6.1 最佳基帶傳輸系統的組成 240
8.6.2 最佳基帶傳輸系統的誤碼性能 241
思考題 243
習題 244
第 9 章 現代數字調製解調技術 250
9.1 正交振幅調製(QAM) 250
9.1.1 MQAM調製原理 250
9.1.2 MQAM解調原理 253
9.1.3 MQAM抗雜訊性能 253
9.2 最小移頻鍵控(MSK) 254
9.2.1 MSK的基本原理 254
9.2.2 MSK調製解調原理 257
9.2.3 MSK的性能 258
9.3 高斯最小移頻鍵控(GMSK) 259
9.3.1 GMSK的基本原理 259
9.3.2 GMSK的調製與解調 262
9.3.3 GMSK系統的性能 263
9.4 π4DQPSK調製 264
9.4.1 π4DQPSK的調製原理 265
9.4.2 π4DQPSK的解調 266
9.4.3 π4DQPSK系統的性能 267
9.5 OFDM調製 268
9.5.1 OFDM基本原理 269
9.5.2 OFDM信號調製與解調 270
9.5.3 OFDM系統性能 271
9.6 數字化接收技術 272
9.6.1 信號的數字檢測原理 273
9.6.2 數字檢測技術的應用 276
思考題 278
習題 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