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清友

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首席經濟學家

管清友,男,漢族,1977年12月出生於山東諸城,青年經濟學家,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學博士、清華大學博士后,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首席經濟學家,中國民營經濟研究會副會長,海南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民生證券原副總裁、研究院院長。美的集團、南華期貨、陝國投、海康威視、山東路橋多家上市公司獨立董事。中關村股權投資協會和廣東創業投資協會首席經濟學家。

徠曾任清華大學國情研究中心(現為國情研究院)能源與氣候變化項目主任、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宏觀處處長、調研處處長。經濟觀察報、民生財富首席經濟學家。2017年創辦獨立的第三方金融研究平台——如是金融研究院,並擔任院長。

管清友博士長期參與政策諮詢及決策建議,目前兼任財政部財政改革發展智庫特約專家、財政部發改委PPP專家庫雙庫專家、國家發改委PPP專家委員會委員、全國工商聯智庫委員會委員、中國民營經濟研究會第五屆理事會副會長、國家發改委城市與小城鎮中心學術委員、工信部工業經濟運行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首都產業金融創新發展研究中心顧問等。

大事件

1977-12

出生

1977年12月出生於山東諸城。

2008-12

獲得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會首批特別資助

2008年12月獲得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會首批特別資助。

2017

創辦獨立的第三方金融研究平台

2017年創辦獨立的第三方金融研究平台——如是金融研究院,並擔任院長。

創辦獨立的第三方金融研究平台
2019-02

擔任南華期貨股份有限公司獨立董事

2019年2月擔任南華期貨股份有限公司獨立董事。

個人介紹


山東諸城人。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經濟學博士(指導教師張宇燕)。曾在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管理科學與工程博士后流動站從事博士后研究,擔任國情研究中心能源與氣候變化項目主任。2008年9月,獲得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會面上項目一等資助;2008年12月,獲得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會首批特別資助。曾獲得2008年度清華大學優秀博士后稱號(合作導師胡鞍鋼)。榮獲新京報2013年“十大青年經濟學人”、“中國青年金融學者獎”、清華大學優秀博士后等榮譽稱號。
新供給經濟學50人論壇成員、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IMI)學術委員。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中國人民大學漢青研究院研究生合作指導教師,中國泛海集團博士后工作站合作導師。

個人經歷


早年經歷
管清友,1977年12月出生,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經濟學博士(指導教師張宇燕)。曾在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管理科學與工程博士后流動站從事博士后研究,擔任國情研究中心能源與氣候變化項目主任。
工作經歷
2007年9月至2009年7月就職於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任項目主任;
2009年7月至2012年9月就職於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任處長;
管清友
管清友
2012年9月至2017年12月就職於民生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任副總裁;
2017年12月11月民生證券原副總裁、研究院院長管清友在其微博表示,已經從民生證券辭職,開啟個人獨立搭建智庫平台和投資平台的“創業”,現擔任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首席經濟學家,12月12日民生證券方面也對澎湃新聞表示,管清友博士確實已經離職;
2019年2月,擔任南華期貨股份有限公司獨立董事。

個人作品


代表作
《後天有多遠?——通貨危機、石油泡沫和氣候變化》(藍獅子財經出版中心和浙江大學出版社)
《刀鋒上起舞——直面危機的中國經濟》(藍獅子財經出版中心和浙江大學出版社)《中國經濟新常態》
《中國應對全球氣候變化》(與胡鞍鋼合著,清華大學出版社)
《石油的邏輯——國際油價波動機制與中國能源安全》(清華大學出版社)
《新常態經濟》
發表論文
張宇燕、管清友:世界能源格局與中國的能源安全 世界經濟2007(9);
管清友、何帆:中國的能源安全與國際能源合作 世界經濟與政治2007(11);
胡鞍鋼、管清友:中國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四大可行性 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6);
胡鞍鋼、管清友: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中國的貢獻 當代亞太2008(4);
王穎、管清友:碳交易計價結算貨幣:理論、現實與選擇 當代亞太2009(1);
管清友:中國氣候政策新動向 《中國與世界觀察》(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2009(2)總第15期;
管清友:奧巴馬新政:能源改變命運 《綠葉》,2009年第3期;
王穎、管清友:碳貨幣本位設想:基於全新的體系建構 《世界經濟與政治》2009(12);
管清友美的集團、南華期貨等企業獨立董事
管清友美的集團、南華期貨等企業獨立董事
管清友:碳貨幣猜想 《中國外匯》2009(19);
管清友:加入預期因素的多重均衡模型:權力結構與市場結構——國際市場油價波動的政治經濟學 世界經濟與政治2007(1);
管清友:國際油價波動的周期模型及其政策含義 國際石油經濟2008(1);
管清友、張明:國際石油交易的計價貨幣研究 國際經濟評論2006(7/8);
管清友、張弛:美聯儲及其政治經濟學 國際經濟評論2008(3/4)。
課題研究
國際石油市場形勢與中國能源發展 BP中國公司 2009年5月;
國際市場石油價格波動周期研究 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會(面上資助一等) 2009年5月;
中國如何應對全球氣候變化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產業發展與環境治理研究中心(CIDEG) 2009年5月;
低碳經濟發展的國際背景和全球治理 清華大學低碳經濟研究院 2009年5月;
中國低碳經濟之路 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 2010年3月;
經濟全球化與中國 中國社會科學院重大課題A類 2006年12月;
全球化背景下中國與外部世界的關係 美國福特基金會 2007年7月;
國際油價變動機制研究 國家能源辦 2009年3月;
中國減排的目標和行動計劃研究 CIDEG重大課題 2009年6月;
國際油價波動與金融投機關係研究 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會(特別資助) 2009年5月。
學術成果
1、管清友、何帆:中國的能源安全與國際能源合作世界經濟與政治2007(11)
中國的能源安全應當包含四重含義:可獲得性、價格波動、運輸安全和環境安全。中國保障能源可獲得性的措施面臨各種不確定的風險,對油價波動缺乏足夠的抵抗能力。運輸安全和環境安全問題構成了中國能源安全問題的內憂外患。對於中國來說,國際能源合作的目標是在可接受的價格水平下保證油氣資源的穩定供應。但中國目前參與國際能源合作的能力較弱,在主要國際組織中的聲音不高。因此,拓展能源合作的空間和領域就成為保障中國能源安全的必要途徑。
2、張宇燕、管清友:世界能源格局與中國的能源安全世界經濟2007(9)
通過對油價波動和世界能源格局演變歷史的總結和回顧,認為油價波動既是國際市場供求雙方博弈的結果,也是"大國"關於石油利益分配的政治安排。世界能源格局的演進反映了兩大國家集團之間"權力"的消長。藉助國際政治經濟學的方法,從世界能源格局及其變動的角度探討中國面臨的能源安全問題,為能源問題的進一步研究提供思路。
3、管清友、張明:國際石油交易的計價貨幣為什麼是美元?國際經濟評論2006(04)
充當國際石油交易計價貨幣的國家可以獲得鑄幣稅、影響和控制油價、維持或提升該貨幣在國際貨幣體系中地位等好處;石油美元計價機制的建立背景是,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后,美國為了維繫美元的霸權地位而與沙特達成的秘密協議;歐元的誕生對石油美元計價機制構成了嚴峻的挑戰。但是美國決不會輕易將這一特權拱手相讓,因此,石油交易計價貨幣的選擇從根本上而言是個政治問題。石油美元計價機制客觀上被國際投機利益集團所利用,相繼製造石油危機、美元危機和發展中國家貨幣危機。為了改善全球治理機構,一個可行的做法是切斷石油美元計價機制。這需要一次深重的美元危機來完成救贖。
4、王穎、管清友:碳交易計價結算貨幣:理論、現實與選擇當代亞太2009(1)
本文從碳交易市場迅速發展的現狀出發,基於碳交易的商品屬性,有形商品貿易計價和結算貨幣選擇的經典理論和一般規律同樣適用於碳交易計價和結算貨幣選擇,碳交易市場份額、金融市場的完善程度和碳信用額差異性等是重要影響因素。本文系統論證了碳交易市場計價和結算貨幣的現狀。本文認為,碳交易的興起將是助推貨幣多元化格局的絕好契機,與"貨幣穩定三島"的演進方向趨同,也順應了重塑全球貨幣體系的改革訴求。
5、胡鞍鋼、管清友: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中國的貢獻當代亞太2008(4)
全球氣候變化是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中國也是全球氣候變化的最大受害者之一。由於成本和收益分擔不均等問題,應對氣候變化的全球治理面臨很大困難。總體而言,減排的成本損失有限,但收益顯而易見,而不減排的成本卻相當高昂。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都應調整其經濟結構承擔減排義務。中國有能力也有必要積極參與減排,應對氣候變化,為世界做出綠色貢獻。
6、管清友:流動性過剩與石油市場風險國際石油經濟2007(10)
美元未來走勢、流動性過剩下投機資本的盛行給石油市場的未來增加了不確定性,石油-美元計價機制面臨的挑戰、衍生工具風險的影響和次級債危機引發的金融動蕩也預示著石油市場風險增大。次級債危機引發的金融動蕩表明,流動性過剩的狀況是完全可能逆轉的。由於虛擬經濟的膨脹,全球經濟環境與以往大為不同,局部的金融危機很可能引發全球性的危機,而這種全球性的危機很難被補救和控制。一旦流動性出現逆轉,對石油市場的打擊將是巨大的。
7、管清友:加入預期因素的多重均衡模型:權力結構與市場結構——國際市場油價波動的政治經濟學,世界經濟與政治2007(1)
通過改進后的多重均衡模型討論權力與市場兩個因素的關係,並對油價波動的原因做出解釋。國際市場是權力主導下的規則體系。油價波動既是國際市場供求雙方博弈的結果,也是大國關於石油利益分配的政治安排。油價波動反映了國際市場的供求結構,也反映了國際關係的權力結構。權力介入市場進一步放大了供求雙方的矛盾,擴大了石油“風險溢價”的區間,甚至引發石油危機和能源恐慌。預期因素是市場結構和權力結構的反映。權力結構決定了市場結構。由於權力的介入,國際市場存在著超額需求和投機需求,從而使油價波動偏離正常的供求關係,波動周期也大大延長。
8、王穎、管清友:碳貨幣本位設想:基於全新的體系建構《世界經濟與政治》2009(12)
作者從碳排放權作為一般等價物的商品屬性出發,提出碳的"商品信用本位",突出其優於以往貨幣本位制度的特殊屬性,對"碳本位"國際貨幣體系的合理性進行闡述,並進一步展開碳貨幣本位的系統設想,包括碳貨幣總量和碳貨幣發行權,碳貨幣完整的流通域與現行系統兼容的可能性以及碳貨幣本位下的匯率制度和超國界管理機構等。儘管碳貨幣本位設想的實施面臨諸多挑戰和不確定性,但是它為理解全球碳交易體系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貨幣視角。
9、管清友:從朱鎔基經濟學到李克強經濟學,《商業周刊中文版》2013.4
朱鎔基時代的改革,是以增量改革為主,存量改革為輔,而李克強時代的改革則需要存量改革為主,增量改革為輔。簡而言之,中國已經到了依靠利益分配引導資源配置的時代。政府調整利益,市場配置資源,看得見的手引導看不見的手。政府的施政思路需要從受管理的市場化向全面放鬆管制的市場化轉變,從經濟建設為中心向國家制度建設為中心轉變。說到底,這是打造中國經濟的升級版的必由之路。李克強
經濟學的要義不在於強調政府要做什麼,而是強調政府不做什麼,其基本特徵是強化市場、放鬆管制、改善供給。
10、管清友:《習近平常態(Pinormal):未來十年中國經濟大趨勢》,《華爾街日報》中文版,2014.5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從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出發,適應新常態,保持戰略上的平常心態。”我們稱之為“習近平常態”(Pinormal)。結合習總書記提出的“三期疊加”,我們總結了“習近平常態”的核心特徵:一是增長速度的新常態,即從高速增長向中高速增長換擋。二是結構調整的新常態,即從結構失衡到優化再平衡。三是宏觀政策的新常態,即保持政策定力,消化前期刺激政策,從總量寬鬆、粗放刺激轉向總量穩定、結構優化。
11、管清友:《全球金融危機第三波已拉開序幕》,《華爾街日報》中文版,2013.5
管清友美的集團、南華期貨等企業獨立董事
管清友美的集團、南華期貨等企業獨立董事
全球金融危機大體經歷了兩波集中爆發期。第一波是銀行業危機,發軔於中心國家(美國)的私人部門,第二波是主權債務危機,發軔於次中心國家(歐豬五國)的公共部門。沿著這個脈絡,第三波危機很可能從外圍國家(新興市場)的對外部門爆發,而我們現在很可能正處於危機的醞釀階段。

社會活動


新供給經濟學50人論壇成員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IMI)學術委員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中國人民大學漢青研究院研究生合作指導教師
中國泛海集團博士后工作站合作導師

人物影響


學術影響

管清友博士長期從事經濟與金融理論研究,在宏觀政策與改革、金融市場、世界能源格局、能源安全和能源政策、油價波動周期、氣候變化以及碳貨幣等方面具有獨到見解,是國內最早系統論述石油-美元計價結算體系及其影響、減排與碳貨幣問題的學者之一,最早在國內呼籲中國公開承諾減排責任。
管博士受邀在清華大學、澳門城市大學等國內外多所著名高校及科研機構擔任特約研究員與合作導師。出版多部專著,代表作有《石油的邏輯—國際油價波動機制與中國能源安全》、《後天有多遠?—通貨危機、石油泡沫和氣候變化》、《刀鋒上起舞—直面危機的中國經濟》、《新常態經濟》等。

政策影響

管清友博士是深入國家政策諮詢與建議,曾數次受邀為全國人大財經委、證監會、工信部、發改委、財政部、商務部、國家能源局等部委及多個省市做政策諮詢和經濟分析。
與此同時,管博士還廣泛參與了陝西、浙江、河北、廣東、新疆等地方政府的政策諮詢,尤其在產業規劃與區域發展領域提供了眾多有價值的政策建議,並被廣泛採納。

社會影響

管清友博士長期從事能源、宏觀經濟與政策研究,曾先後獲得“中國青年金融學者獎”、新京報“十大青年經濟學人”、“新財富最佳分析師宏觀上榜團隊”,和訊“中國最佳宏觀研究團隊”等殊榮,並受邀為人民日報、華爾街日報、FT等權威媒體撰寫專欄。
徠管清友博士還廣泛參與各類企業和行業的決策諮詢,曾多次受邀為銀行、石化、環保、造紙、電子、汽車等行業論壇或峰會發表主題演講。其創辦的公眾號和高端交流圈“清友會,被騰訊財經“壹克自媒體聯盟”評為最具價值智囊號,目前已聚集超過3000名來自政府、金融、企業界的會友,是目前國內最具影響力的交流圈之一,定期舉辦的線上線下活動。

市場影響

管清友博士專長於宏觀政策與經濟周期把握,在金融市場具有重要影響力。他最早提出“克強經濟學”概念,系統總結新政府宏觀管理思路,指出未來宏觀管理將從大投資、寬貨幣轉向定向投資、穩健貨幣。他最早提示“錢荒”,系統梳理“全球金融危機第三波”從中心國家到次中心國家再到外圍國家的演進邏輯。他最早提示2013年三季度政策重心轉向“穩增長”的拐點,提示投資者把握機遇。他在十八屆三中全會的各方解讀大戰中脫穎而出,成為媒體轉載最多、電話會議人數最多、解讀最為及時、專業和全面的經濟學者。
與此同時,管清友博士擔任上市公司及知名企業顧問,其任首席經濟學家的如是金融研究院便是由浙江上市公司俱樂部發起成立,萊茵體育、新和成、康恩貝、南都集團、美都能源、中恆電氣、久立特材、海康威視等十二家上市公司董事長皆為研究院的常務理事;其任首席經濟學家的金谷研究院是由民生證券與太湖金谷發起成立。民生證券是首家在新三板研究領域提出投研一體化的證券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