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教

苯教

苯教,苯教的“苯”只是藏文的音譯,雍仲苯教簡稱“苯教”,是辛饒彌沃所傳的教法,雍仲苯教發源於西藏古象雄的“岡底斯山”和“瑪旁雍錯湖”一帶。

苯教史


象雄古王國建立於公元前1500年到西元元年之間的鐵器時代,於645年亡於吐蕃王朝。雍仲苯教是古象雄文化的傳承者。
《吐蕃王統世系明鑒》記載:“自聶赤贊普至墀傑脫贊之間凡二十六代,均以苯教護持國政。”作為佛教傳入西藏以前的先期文化,苯教文化的痕迹貫穿於西藏的方方面面。“從生產到生活,從民俗到信仰,處處都有苯教文化的影子。”比如祭山神、轉山等宗教活動儀式,都源自苯教文化。據介紹,《苯教大藏經》現存178部,包括《律》74部,《經》70部,《續》26部,《庫》8部。據《西藏王統記》《朵堆》等典籍記載,辛饒彌沃祖師對過去原始苯教進行了許多變革,創建雍仲苯教。

苯教的標誌


苯教的主要標誌為“雍仲恰辛”,它由兩個“卍”連接在一起組成。這個金制雍仲鈐記,表示“本”無變無滅,象徵證得雍仲之藏及具十八文義。據苯教《雍仲業盡》一書記載:“從太古斯巴傳來的恰辛,由通曉十八藏之辛饒,常持不離身、旋繞諸宗之上,能使雍仲苯教立勝幢,常斷邪見疑惑皆威懾。”“雍仲恰辛”的字面釋義為:“雍”表示勝義無生;“仲”表示世俗無滅;“恰”表示降滅邪見;“辛”表示引入解脫,恰辛兩端的雍仲符號,象徵顯密兩宗,居中的連接處的兩朵蓮花包象徵無上大圓滿。

苯教的分類


苯教大體上可分兩種:原始苯教和雍仲苯教。原始苯教又稱為“斯巴本”,當今還無法確定原始斯巴苯教的創始人是誰,但可以肯定的是“苯教”一詞並非和辛饒彌沃祖師的教理同時產生,大概在石器時代,辛饒彌沃祖師出生之前,中亞地區就已經盛行著各種各樣的原始信仰,那就是被統稱為原始苯教的多神崇拜,這個時期被藏地學者稱為“多苯時期”或“篤苯時期”。有:“龍苯”、“贊苯”、“祭苯”、“占卜苯”、“招財苯”、“魔苯”、“沐浴苯”等三十多種原始苯教。原始苯教的巫師們為民眾禳解災禍,祛除病邪,擁有眾多的信徒。這證明“苯教”一詞其含義涵蓋範圍非常廣,原始苯教和流傳於中亞、東北亞、美洲印第安部落的“薩滿教”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雍仲苯教:辛饒彌沃在改革原始苯教的基礎上融入了新的教法並創建了新的宗教,使苯教得以統一。這個新的宗教叫做“雍仲苯教”而有別於原始苯教,因為雍仲苯教最傳統的法帽“噶爾莫澤傑”(譯為“勝尖白帽”)是白色的,因此早期的雍仲苯教曾被稱作白帽苯教或白帽聖教。雍仲苯教的教法又分兩種,即雍仲舊苯和雍仲新苯。雍仲舊苯源自於辛饒彌沃古老的傳承,它嚴格保持著純正的雍仲傳統,有其獨特的大圓滿傳承體系。雍仲新苯:是雍仲苯教後期和印度佛教(主要是和寧瑪派)互相影響和交融而形成的新派傳統,新苯的塑像風格和修行方法融入了一些印度佛教的元素。
現存苯教主要的家族傳承或寺系傳承如:辛、智、西、美烏、巴、瓊等,有的雖然也融合了一些新苯教法,但他們著重傳承的還是純凈的古苯教法。當然,也有一些苯教寺院是把新本和古本混在一起修持的。辛饒彌沃祖師創立的雍仲苯教與原始的苯教的區別還在於:當辛饒彌沃從象雄來蕃地傳教時,他已經有系統的理論和相應的教規,而這時原始苯教還並未成系統。辛饒彌沃根據當時人們的心理特點,並沒有直接廢除原始苯教,而是善巧地吸收原始苯教並對其進行大量改革。比如原始苯教中包括醫術、天文、歷算、地理、占卦、超度、夢兆、招財、招福、石碑銘文、雕刻以及沐浴等儀軌,直到現在仍然被藏地的一些村民以防止來自人和動物的疾病,或者用於帶來日常生活中的利益。以上世間法被雍仲苯教列為“因四乘”,辛饒彌沃還融入了他自己創立的教法“果四乘”和“無上乘”共為“九乘次第”。另外,原始苯教中殺牲血祭等劣習遭到了辛饒彌沃的反對,他採用糌粑和酥油捏成各種綵線花盤的形式來代替原始苯教中要殺生祭祀的動物並取得了成功:叫做“堆”或“耶”。這就是朵瑪和酥油花的最初起源。朵瑪和酥油花不僅被苯教徒而且被其他藏傳佛教教派廣泛用來做供品並成為藏傳佛教的一大特色。雖然殺生祭祀的劣習至今在藏區及其周邊還存在,但這並非辛饒彌沃的教理所允許的。因此,辛饒彌沃的改革不僅減少了當時藏地大量殺生祭祀的劣習,還對西藏後期的文化產生了深遠和有益的影響。原始苯教是一種多神信仰,沒有明確的教主;後來發展到辛饒彌沃創立的雍仲苯教時期,苯教變得系統化並有了一套明確的教規和理論:雍仲苯教的大圓滿教主是普賢王如來(袞德桑波),苯教語教主是辛饒彌沃,意教主是古象雄的苯教高僧占巴南卡。苯教中心寺院曼日寺原址位於西藏日喀則地區南木林縣境內,1959年寺廟和僧尼受到了破壞,但部分文物得以保存。西藏於1984年在曼日寺的舊址上恢復重建了曼日寺,文物得到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