顳下頜關節強直

顳下頜關節強直

顳下頜關節強直是指由於疾病、損傷或外科手術等導致的顳下頜關節固定,運動喪失。顳下頜關節強直在臨床上分為關節內強直和關節外強直。關節內強直和關節外強直兩者同時存在時稱為混合性強直。顳下頜關節內強直是由於一側或兩側關節內發生病變,最後造成關節內的纖維性或骨性粘連,也稱真性強直。顳下頜關節外強直病變發生在關節外上下頜間皮膚、黏膜或深層組織,也稱假性關節強直。顳下頜關節內強直多發生於15歲以前的兒童,常由化膿性中耳炎、關節損傷、類風濕關節炎等導致。顳下頜關節外強直多見於損傷,顏面部各種物理的、化學的3度燒傷后造成面頰部組織廣泛瘢痕。顳下頜關節強直患者開口困難或完全不能開口,面下部發育障礙畸形,內強直會引起小頜畸形,外強直會引起瘢痕攣縮。顳下頜關節強直以外科手術治療為主。無論何種類型顳下頜關節強直,手術后複發率大約在10%~55%,混合性顳下頜關節強直療效更差。損傷性比感染來源的顳下頜關節強直預后好,術后堅持開口練習可減少複發率。

就診科室


● 口腔頜面外科或口腔科

病因


● 顳下頜關節內強直多因患化膿性中耳炎時炎症擴散至關節所致;兒童期下頜骨損傷,尤其是頦部的對沖性損傷也可造成顳下頜關節內強直;使用產鉗損傷關節、患類風濕關節炎等也可導致本病。
● 顳下頜關節外強直多見於損傷,顏面部各種物理的、化學的3度燒傷后造成面頰部組織廣泛瘢痕。

癥狀


● 顳下頜關節內強直表現為開口困難或完全不能開口。
● 患者面下部發育障礙畸形,雙側關節強直會導致小頜畸形,造成呼吸狹窄,引起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
● 咬合關係紊亂,前牙不接觸即開合,深覆蓋,后牙對刃或反。
● 髁突活動度減小或消失。

檢查


體格檢查

● 用兩小指末端放在兩側外耳道內,讓患者作開閉口運動和側方運動,可感受兩邊髁突動度不一致,關節強直側動度小或無動度,健側動度明顯。

CBCT檢查

● 關節內強直:關節間隙模糊且密度增高,關節窩及髁突密質骨有不規則破壞,關節間隙消失,關節部融合呈骨球狀。
● 關節外強直:關節部正常,上頜與下頜支間間隙可以變窄,密度增高。

診斷


● 患者開口困難或完全不能開口,面下部發育障礙畸形,內強直會引起小頜畸形,外強直會引起瘢痕攣縮。
● 兩小指置於兩側外耳道可發現髁突動度減小或消失。
● 影像檢查可發現內強直時關節間隙消失,外強直時上頜與下頜支間間隙變窄。

鑒別診斷


● 顳下頜關節強直的兩種類型之間需相互鑒別,還應與顳下頜關節功能紊亂相區別。
● 顳下頜關節內強直:有化膿性炎症病史、損傷史;無頜間瘢痕;面下部發育嚴重畸形;咬合關係嚴重錯亂;影像學檢查見關節間隙消失。
● 顳下頜關節外強直:有口腔潰爛史、上下頜骨骨折史、燒傷以及放射治療史;有頜間瘢痕;面下部發育及關係較內強直輕;上頜與下頜間間隙變窄。
● 顳下頜關節功能紊亂:有張口受限表現,但是短期受限,早期有彈響/疼痛癥狀,張口受限是肌肉及關節韌帶自我保護的反應。

治療


● 關節內強直:手術治療包括髁突切除術及顳下頜關節成形術。
● 關節外強直:頜間瘢痕局限時可採取口腔內切開和切除瘢痕,伴有唇頰側缺損面時可用鄰近組織瓣整復,大面積缺損用遊離皮瓣移植或額瓣轉移修復。

危害


● 患者張口困難或完全不能張口影響進食。
● 患者面下三分之一發育畸形,影響美觀。

預后


● 無論何種類型顳下頜關節強直,手術后複發率大約在10%~55%,混合性顳下頜關節強直療效更差。損傷性比感染來源的顳下頜關節強直預后好,術后堅持開口練習可減少複發率。

預防


● 兒童期避免下頜骨損傷以及頦部的對沖傷。
● 中耳炎患者及時治療,防止擴散至顳下頜關節。
● 避免顏面部物理、化學性損傷,減小或避免瘢痕組織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