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源性視網膜脫離

孔源性視網膜脫離

孔源性視網膜脫離即視網膜裂孔形成,液化的玻璃體經裂孔進入到神經上皮視網膜下,從而引起視網膜神經上皮與色素上皮的脫離,是一種致盲性眼病。孔源性視網膜脫離多發生於30歲以上,男性病人較多,高度近視是高發因素。孔源性視網膜脫離可與視網膜穿孔、玻璃體液化、年齡、遺傳、近視、外傷等因素有關。孔源性視網膜脫離主要表現視力下降、視野遮擋、飛蚊症、閃光感,眼球運動時微現震顫,晚期出現眼球萎縮等。孔源性視網膜脫離主要依靠手術治療,以封閉裂孔和還原脫離視網膜為目的。孔源性視網膜脫離若不及時就醫,脫離範圍擴大,可延及全視網膜,脫離呈漏斗狀,出現嚴重的視功能下降,晚期出現眼球萎縮。孔源性視網膜脫離的預后與視網膜脫離的程度、時間相關,脫離範圍小、時間短,經積極治療后,可保留較好的視功能。

就診科室


● 眼科

病因


● 視網膜裂孔形成,並且玻璃體牽拉及液化,是孔源性視網膜脫落的兩大要素。
● 視網膜裂孔形成的危險因素:高度近視、老年、眼外傷、人工晶狀體眼、既往對側眼視網膜脫離病史等易引起視網膜裂孔。
● 玻璃體液化與后脫離對附著部位視網膜反覆牽拉易形成裂孔。
● 通過視網膜裂孔,發生液化的玻璃體進入到視網膜下,引起視網膜的脫離。

癥狀


● 孔源性視網膜脫離表現為視力下降、視野遮擋、飛蚊症、閃光感、眼球運動時微現震顫,甚至出現眼球萎縮等。

檢查


● 懷疑患有孔源性視網膜脫離時,需要做眼底檢查、影像學檢查等幫助診斷和治療。

眼底檢查

● 可觀察視網膜有無脫離和裂孔,幫助確診。

影像學檢查

● 有助於疾病的診斷。

診斷


● 醫生診斷孔源性視網膜脫離,主要依據臨床癥狀、眼底檢查、影像學檢查等幫助確診。
● 臨床癥狀:表現為視力下降、視野遮擋、飛蚊症、閃光感,眼球運動時微現震顫,甚至出現眼球萎縮等。
● 眼底檢查:檢查可見脫離區的視網膜呈灰色或青灰色隆起,表現呈波浪起伏;可見視網膜孔裂、孔內色紅,呈圓形或馬蹄形。
● 影像學檢查
● ● 眼部B超:發現視網膜脫離隆起。
● ● 視網膜光學相干斷層掃描(OCT):可以發現黃斑裂孔性視網膜脫離,以及視網膜脫離所致的黃斑水腫。

鑒別診斷


● 一些其他疾病也可能會出現眼視力下降、視野遮擋等癥狀,容易與孔源性視網膜脫離混淆,這些疾病有中心性漿液性脈絡膜視網膜病變、視網膜劈裂等。
● 如果出現上述類似的癥狀,需要及時去醫院就診請醫生進行檢查和診斷。醫生主要通過臨床癥狀、眼底檢查、影像學檢查等排除其他疾病,做出診斷。

治療


● 孔源性視網膜脫離目前主要依靠手術治療,以封閉裂孔和還原視網膜為目的。
● 封閉裂孔:冷凝、電凝和激光,都能使裂孔周圍的視網膜與脈絡膜形成牢固的粘連。術前應充分散大瞳孔,反覆尋找裂孔,確定裂孔的位置和數目,因封孔是本病治療成功的關鍵。
● 縮小眼球內腔,減輕玻璃體對視網膜的牽引,創造脫離的視網膜與脈絡膜接觸的條件。可行鞏膜扣帶手術,其方法分鞏膜縮短術、鞏膜內填充、鞏膜外加壓及環扎手術。
● 複雜的視網膜脫離需作玻璃體切除術。

危害


● 若不及時就醫,脫離範圍擴大,可延及全視網膜,視網膜脫離呈漏斗狀,出現嚴重的視功能下降,甚至眼球萎縮。

預后


● 孔源性視網膜脫離的預后與視網膜脫離的程度、時間相關,脫離範圍小、時間短,經積極治療后,可保留較好的視功能。

預防


● 高度近視、老年人、眼外傷等高危人群應注意避免劇烈運動。
● 注意眼部安全,避免外傷。
● 定期進行眼科檢查,一旦出現視力下降等情況立即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