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達尼姆合金

高達尼姆合金

出自《機動戰士高達》。吉恩殘黨軍在小行星阿克西斯開發出來的高強度合金。這種合金雖然有著超強的硬度,但是韌性卻並不甚高,容易引起金屬疲勞。一直到了第三代合金--也就是高達尼姆合金γ,才算真正解決了這個問題。U.C 0084年,夏亞·亞茲那布爾由於政見分歧而帶著高達尼姆合金γ的樣本回到地球圈並加入了聯邦。從此,高達尼姆合金成了MS裝甲材質的最佳選擇。

高達尼姆合金


當然,近戰用的機動戰士必須裝備裝甲,但是無論如何,機體都不能抵禦光束武器的攻擊。在一年戰爭中,高張力鋼和鈦是裝甲的標準材料,接下來的年代里,更強的鈦合金取代了它們。地球聯邦最初計劃以一種在月神2號基地開發出的,叫做月神鈦的超強鈦合金作為其機動戰士的裝甲材質;最初這種材料是用來做融合爐的核心,後來發現,它的強度和韌性甚至可以彈開扎古機槍的120mm彈頭。但是,這一材料的高成本和低產量使得它不可能運用於量產型機動戰士.

前期


在戰爭末期,人們依然從事於對最強的裝甲的追求。地球聯邦和吉恩的研究員們開發出了的新型月神鈦合金-就是後來被認為無比堅固的高達尼姆合金.UC 0083年9月,小行星阿克西斯的吉恩殘黨製造出了一種更輕,更強的合金,叫作高達尼姆Υ.這種合金也被當時的奧古軍的機動戰士所採用,而在接下來的年代里,高達尼姆合金越來越多地被用於機動戰士的裝甲材料.
最早期型的月神鈦合金(EFIS規格LTX001)被開發出來的時候是U.C.0064年。在像月球那樣的低重力環境下,誕生了與1G環境下的地球以及幾乎沒有重力影響的宇宙空間中的組成所不同的新物質。它們其中之一,便是在後來被稱作是月神鈦合金的鈦合金。因為該金屬當時只能在月面被冶鍊出來,因此有了那樣的名稱.
月神鈦合金是由鈦,鋁,稀土類等構成的合金,將其粒子的大小和形狀進行調整,使其具備了比鈦合金更加優秀的剛性是它的重要特徵.
在這其中備受關注的是被稱作是EFIS規格LTX128的月神鈦合金,能將a射線和b射線等放射線幾乎完全遮斷的能力是它的最大特徵。這使得人們想起了特定粒子狀態的二氧化鈦所具有的擾亂紫外線的效果。因為這種特性和鈦合金的所具有的優點,所以月神鈦合金作為可以用作核反應爐的建造材料而備受矚目。但是,為了冶鍊該合金所必需的稀有元素的生產性十分不好,在加上在加工工藝上也有不少的問題,因此還無法進行有效的實用化。所以,當時的核融合爐是現在的數倍的體積問題成為了瓶頸.

成型


概述

現在被稱作是高達尼姆合金α的就是最初型的高達尼姆合金.
高達尼姆合金α因其所具有的在極近距離中也能把連續發射的120mm炮彈彈開的剛性而備受矚目,而且它的耐熱,耐磨損性以及輕量性都比以前的月神鈦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在地球圈外等殘酷環境中和在磨損嚴重的關節,軸承等領域中被有著很高的實用性.
由於高達尼姆合金α本身就是軍事機密,再加上從以前的月神鈦合金就存在的生產性不佳(在生產過程中必須要有白金等稀有金屬)等問題,所以在一年戰爭以後很長的一段時間中其技術沒能用於民用。使這種狀況發生變化的是,在U.C.0080年代中葉登場的高達尼姆合金γ.
高達尼姆合金γ是將高達尼姆合金α所具有的低生產性,低加工性,欠缺柔性等問題一舉解決掉的新合金,被稱作是第二世代高達尼姆合金.
由於使用了鎂和鉀等產量很多的物質去代替稀有元素這樣的新技術,因此生產性的問題得以解決。加工性也因為作業機械性能的提高和柔性的改善的緣故而得到妥善解決。柔性的提高,則與高達尼姆合金γ的構造有著很大的關係.
高達尼姆合金γ是具有大量不同的納米級結晶的非結晶金屬。它不僅有著很高的強度,而且還有著很高的粘著性和耐腐蝕性,再加上中性子等放射線的良好耐性以及優秀的軟磁性等種種優點,使之成為了在殘酷環境下最為適用的金屬.
對高達尼姆合金進行納米單位的操作,將不同構造的結晶按照某種特定的圖形進行配列,使之既具有高達尼姆合金α的優點,又能夠對柔性和加工性等缺點進行改善

裝甲

裝甲作為大型兵器防護自身重要部位的主要手段,亦是UC時代的MS設計者相當重視的環節。對MS來說,核融爐、駕駛艙、各關節等重要部位都需要施加裝甲加以保護,以保證機體的持續作戰能力和駕駛者的安全,但在依靠增加裝甲來提高機體防禦能力的同時必然會導致機體自重的增大,這就意味著機動性能的下降。因此對於設計者來說,在裝甲方面必須面臨兩個課題:一是其採用的裝甲質材不但要有足夠的強度,還要儘可能的輕盈,二是盡量減少不必要的裝甲,以降低機體自重。
就前者而言,對於新質材的探索和開發可以作為一種解決的手段,聯邦軍成功研製高達尼姆合金就是比較典型的例子。高達尼姆合金在早先的一年戰爭時期被稱為月神鈦合金(ルナチタニウム/Lunar Titanium),而由於聯邦軍在一年戰爭中創下絕大戰果的傳奇式MS--RX-78-2高達(ガンダム/GUNDAM)就是使用了這種金屬作為裝甲質材,因此在戰後便將其改稱為高達尼姆合金(ガンダリウム/Gundarium)。作為鈦系高強度合金之一的高達尼姆合金不但硬度高質量輕,還有著極強的耐熱性、耐腐蝕性和放射線絕緣性,因此對於MS裝甲而言可謂絕佳的材料,以它作為主要成分開發的裝甲甚至可以抵禦120mm扎古機槍的直擊(傳言當初在對裝甲耐彈性進行測試時,RX-78的裝甲就可以抵禦1公里處61式戰車150mm火炮射擊),因而被公國軍士兵畏懼地稱之為“怪物”(雖然高達的駕駛者阿姆羅少尉高超的駕駛技術是高達活躍的重要原因,但不可否認RX-78那身在當時可謂超強的裝甲也是使高達能夠成為傳奇式MS的重要因素)。然而遺憾的是,由於其所需鈦合金的分離、加工技術難度極大,加之作為其合金成分的稀有金屬十分昂貴,因此一年戰爭時期聯邦軍中只有極少部分的試作機和高性能機體使用了高達尼姆合金,其他的量產型MS只能使用鈦合金和陶瓷等複合材料製成的裝甲。

提煉高達尼姆合金

由於提煉高達尼姆合金所必須的部分稀有金屬只有在月神2號上才有出產(這也是最初將其稱之為月神鈦合金的原因),一年戰爭時期公國軍自然也就無法掌握到高達尼姆合金的提煉技術。公國系的MS是使用了超高硬度鋼合金(超硬スチール合金/注:1)作為裝甲的主要質材,不過也有部分機體的裝甲被確認是鈦合金及陶瓷等複合材料構成,考慮到當時公國軍五花八門的MS開發計劃,出現這樣的情況也就不足為奇了。值得一提的是,公國軍MA所使用的裝甲質材到是顯得頗為神秘,由於各型MA的開發計劃相對獨立且生產數量極少,而聯邦軍戰後在公國制MA的技術情報接收方面又收穫甚微,因此公國軍MA的裝甲到底是採用了何種金屬至今仍然不明。此外,早期的部分資料中還記載著公國軍戰鬥機的裝甲是一種被稱為吉恩尼姆(ジオニウム)的金屬所構成的,並稱這是一種類似於高達尼姆合金的特殊金屬,但目前官方已經澄清,這其實只是一種以鋁為主要成分的飛機合金的別名而已,而這種金屬也被廣泛運用於聯邦軍的航空兵器之上。

兩軍MS裝甲

雖然兩軍MS裝甲所採用的主要質材並不相同,但雙方MS裝甲的基本構造並沒有太大的區別。都是採用了由發泡金屬、碳化陶瓷、硼等構成的複合材料與高達尼姆合金/超高硬度鋼合金/鈦合金所組成的夾層式結構。這種結構的優點是當機體受到攻擊時,發泡金屬中氣泡部分的破碎可以吸收、分散衝擊力,從而大幅提高裝甲的強度。當然了,發泡金屬中的氣泡在破碎之後就無法再次吸收衝擊力了,比如說RX-78-2高達的裝甲雖然能夠抵禦扎古機槍的攻擊,但被擊中部分的裝甲並非毫髮無傷,如果在相同部位再次受到連續攻擊的話仍然可能能將裝甲擊穿。
在一場戰鬥結束之後,一般都會對MS裝甲的破損處進行修補,由於雙方MS採用了不同的構造方式,因此在對裝甲的修補方式上也有所不同。聯邦軍的MS採用了半固定式(セミ?モノコック/semi-monocoque)構造,它的裝甲是由大量規格相同的小塊裝甲板組合而成的,因此在修補時只要將破損處的裝甲板取下替換即可。而公國軍的MS則是採用了固定式(モノコック/monocoque)構造,其裝甲都是根據各個部位的不同形狀而製造的一體化裝甲,所以若是機體的某個部位的裝甲中彈的話就必須將該部位的整塊裝甲一起更換。就裝甲的修補而言,半固定式構造較固定式構造更加簡單、快捷,所以更加適合實戰,但固定式構造可以使機體的構造重量減輕,機體內部有效空間增大,因此從對機體性能的負荷來看,則是固定式構造略勝一籌。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使雙方選擇了這兩種不同的構造方式呢?一般認為,由於當初公國軍在制定作戰計劃之時就考慮到要大量投入熱核武器,因此初期在MS的裝甲中留有部分空間用以填充防禦放射線用減速材料(這種裝甲被稱做多重空間式裝甲),而經過這樣處理的裝甲的重量較以往要增加不少,所以,公國軍MS採用對機體性能負荷相對較小的固定式構造正是為了儘可能減少耐核裝備給機體性能帶來的負面影響。在雙方締結南極條約使熱核武器失去用武之地以後后,出於將機體輕量化以提升性能的考慮,多重空間式裝甲逐漸被夾層式複合裝甲所取代,但此時公國軍MS自身的構造設計已無法改變,因此固定式構造還是被保留了下來。而聯邦軍正式進行MS開發和生產則是在南極條約締結之後,因此無須考慮耐核裝備使機體重量增大的問題,加之聯邦軍一向以部件的通用性和實戰性為首要設計思想,因而更加適合實戰和整備的半固定式構造也就成為了聯邦軍的首選。

MS裝甲

MS裝甲的表面一般都施有臨界半透膜(也稱為臨界半透體膜或臨界透過膜)塗層作為防禦激光武器的手段。由於當時臨界半透體技術的確立,使得將特定能量等級的光進行反射或透過成為可能,並能自由調節光線的波長和能量等級。這樣一來,激光的使用就變的前所未有的簡便,但另一方面,激光作為兵器的有效性則幾乎完全喪失,只要將臨界半透膜進行多層化處理就可以將通常等級激光武器射出的激光完全反射。不過當然了,只要激光武器的出力足夠高,仍然可以將臨界半透膜塗層穿透,比如遇到公國軍在阿·巴瓦·庫戰役前夕使用的高出力激光武器太陽雷射炮的話,即使是經過多層化處理的塗層也只能徒呼奈何了。臨界半透膜塗層雖然是防禦一般激光武器的有效方式,但它對於米加粒子炮等光束武器則是完全無效的。為了提高機體在光束武器下的生存能力,施加了耐光束塗層(アンチ·ビーム·コーティング/anti beam coating/註:2)的裝甲和盾牌開除出現在一年戰爭末期的戰場上,比較著名的就是MS-14A使用的大型盾牌,當光束射到這種盾牌上的時候,其表面的耐光束塗層就會汽化、蒸發,從而達到分散光束能量的目的。不過這種塗層也僅限於防禦出力極低的光束武器,當時的光束武器對於MS的裝甲而言仍然是絕對強大的存在。

後期


在一年戰爭結束之後,聯邦軍RX系機體裝甲採用的月神鈦合金由於高達創下的高戰果而被改稱為高達尼姆合金α。0083年9月,處於小行星基地阿克西斯(アクシズ)的公國軍殘黨對其進行了數次改良后成功開發出高達尼姆合金γ,此後,這種新合金的製造技術隨著一年戰爭傳奇人物夏亞的回歸而傳入地球圈,並由阿納海姆電子社開發完成了第一架使用了高達尼姆合金γ的MS--RMS-99里克·迪亞斯(リック·ディアス)。80年代中期以後,使用高達尼姆合金製造的裝甲被廣泛運用於各型MS之上,這使MS裝甲的強韌度較以往有了很大提高,然而另一方面,光束武器相關技術的進步使得光束兵器成為了MS的標準配置,所以,裝甲的強化並沒有使當時MS的防護能力產生實質性的提高。受到光束武器直擊的裝甲會在瞬間蒸發,而對於防禦實彈系武器十分有效的夾層式複合裝甲結構此時也顯得毫無意義,因此,被光束武器擊中的機體所失去的將不僅僅是裝甲,還極有可能使內部的零件受到破壞,甚至引起誘爆,受此影響,從格里普斯戰爭時期起,體現僅給機體配備最小限度裝甲以換取機動性能提升之設計思想的MS便開始大量出現在戰場之上了。格利普斯戰爭以後高達尼姆合金γ進一步發展,更強的合金相繼問世,這些合金都被統稱為高達尼姆而不再單獨命名,而這也是使此後MS重量逐漸減輕的另一個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