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13條詞條名為卡羅爾的結果 展開
卡羅爾
2015年美國托德·海因斯執導電影
《卡羅爾》是由美國韋恩斯坦國際影業發行的劇情片,由托德·海因斯執導,凱特·布蘭切特、魯妮·瑪拉、莎拉·保羅森、凱爾·錢德勒聯合主演。影片於2015年11月20日在美國上映。
該片根據派翠西亞·海史密斯的小說《鹽的代價》改編,故事背景設置在20世紀50年代的紐約,講述了一位19歲少女特瑞絲與高貴性感的中年女人卡蘿爾之間的愛情故事。
卡羅爾劇照
角色 | 演員 | 備註 |
凱特·布蘭切特 | 卡羅爾·艾德 | |
魯妮·瑪拉 | 特瑞絲 | |
莎拉·保羅森 | 艾比 | |
凱爾·錢德勒 | 哈格·艾德 | |
科瑞·邁克爾·史密斯 | Tommy | |
傑克·雷西 | Richard | |
凱瑞·布朗斯滕 | Genevieve Cantrell | |
約翰·馬加羅 | Dannie | |
Kevin Crowley | Fred Haymes | |
Giedre Bond | Richard's Girlfriend | |
Ryan Wesley Gilreath | NYC Waiter | |
Trent Rowland | Jack Taft | |
Jim Dougherty | Mr. Semco | |
Nathaniel Grauwelman | Frankenberg Shopper | |
Douglas Scott Sore.. | Charles | |
Nik Pajic | Phil McElroy | |
Kedrin Herron | Male New Yorker | |
Liberty Fraysure | Frankenberg Employe | |
Amanda L. Hood | Dannie's Date | |
Richard Doone | News Stand | |
Philip Krinsky | Holiday Reveler |
製作人 | Elizabeth Karlsen、泰莎·羅斯、克里斯婷·瓦陳、斯蒂芬·伍利、Dorothy Berwin、Gwen Bialic、凱特·布蘭切特、安德魯·阿普頓、Danny Perkins、Thorsten Schumacher、鮑伯·韋恩斯坦、哈維·韋恩斯坦、Robert Joliffe |
原著 | 派翠西亞·海史密斯 |
導演 | 托德·海因斯 |
副導演(助理) | Kyle Lemire、Jesse Nye、Derek Rimelspach |
編劇 | 菲利斯·奈吉 |
攝影 | 愛德華·拉奇曼 |
配樂 | 卡特·布爾維爾 |
剪輯 | Affonso Gonçalves |
選角導演 | Laura Rosenthal |
藝術指導 | Judy Becker |
美術設計 | Jesse Rosenthal |
服裝設計 | 桑迪·鮑威爾 |
視覺特效 | Chris Haney、Ed Chapman、Edson Williams、David Tang |
布景師 | Heather Loeffler |
角色介紹
卡羅爾
演員凱特·布蘭切特
一位高貴優雅且柔弱的貴婦,跟丈夫離婚不久,一次偶遇和特瑞絲一見投緣,她們互相產生了愛慕之情,她的生活經驗豐富,因此她能夠預知她們的這份感情是不會有結果的,因為這感情是不合法的。
特瑞絲
演員魯妮·瑪拉
一名曼哈頓百貨公司的售貨小姐,但心中嚮往的卻是攝影師的工作,在對未來滿懷期待的二十歲的年紀里,她邂逅了一名優雅的已婚女性卡蘿爾,失去理智且不計後果地愛上對方。
艾比
演員莎拉·保羅森
艾比在一次與最好的閨蜜卡蘿爾偷情中被發現,導致卡蘿爾和丈夫離婚。
哈格·艾德
演員凱爾·錢德勒
卡羅爾的丈夫,他知道了妻子的同性戀情后,請私家偵探調查取證,希望在離婚訴訟中讓卡羅爾失去的女兒撫養權
信息 專輯類型:原聲帶、影視音樂 藝人:Carter Burwell 語言:英語 唱片公司:Varèse Sarabande 發行日期:2015年11月6日 卡羅爾[2015年美國電影] | 曲目 1、《Opening》 2、《Taxi》 3、《To Carol's》 4、《One Mint Julep》 5、《Datebook》 6、《Christmas Trees》 7、《Easy Living》 8、《The Train》 9、《Packing》 10、《Drive Into Night》 11、《Kiss Of Fire》 12、《Waterloo》 13、《Lovers》 14、《Gun》 15、《Smoke Rings》 16、《Over There》 17、《Visitation》 18、《To Court》 19、《Letter》 20、《No Other Love》 21、《The Times》 22、《Reflections》 23、《Crossing》 24、《You Belong To Me》 25、《The End》 |
幕後花絮
原著作者派翠西亞·海史密斯是美國的女性犯罪小說家。原著發表於1951年,但並不是用真名而是用筆名Claire Morgan發表的,最初名為《鹽的代價》。1990年,派翠西亞·海史密斯以本名在英國重新發表這部小說,並改名為《卡羅爾》。
第一版改編劇本早在1996年完成,編劇是Phyllis Nagy,她與原著作者海史密斯是相識的朋友。英國Film4的電影主管Tessa Ross則表示他們用了11年的時間,讓影片終於得以開拍。
原著故事情節部分來自於派翠西亞·海史密斯的一段親身經歷。派翠西亞·海史密斯曾透露她的靈感來於一位在紐約商場里看見的身穿皮草的金髮女人,那是1948年的聖誕節,當時海史密斯在商場里做玩具銷售員。
魯妮·瑪拉在演完《龍紋身的女孩》之後收到了影片的邀約,但她由於決定休假而拒絕了,之後劇組找到米婭·華希科沃斯卡出演,在後者決定放棄影片去接拍《猩紅山峰》之後,魯妮·瑪拉重新回到了劇組。
影片在2012年立項時的導演人選為約翰·克勞利,托德·海因斯在2013年接手。
卡羅爾劇照
製作公司
製作公司 | 1、Film4(英國) 2、Killer Films(英國) 3、Number 9 Films Ltd.(英國) 4、HanWay Films(英國) 5、韋恩斯坦國際影業公司(美國) 6、Dirty Films(澳大利亞) |
---|---|
發行公司 | 1、韋恩斯坦國際影業公司(美國) 2、Cinemien(荷蘭) 3、Alfa Films(阿根廷) 4、Phantom Film Inc.(日本) 5、烏髮電影公司(德國) 6、TVE(阿根廷) 7、Lucky Red(義大利) 8、Shaw Organization(新加坡) 9、Hanway Films(英國) |
發行上映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日期 |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日期 |
美國 | 2015年11月20日 | 中國台灣 | 2016年3月4日 |
中國香港 | 2016年2月11日 | 愛爾蘭 | 2015年11月27日 |
英國 | 2015年11月27日 | 希臘 | 2015年12月3日 |
加拿大 | 2015年12月11日 | 德國 | 2015年12月17日 |
荷蘭 | 2015年12月17日 | 南非 | 2015年12月18日 |
新加坡 | 2015年12月24日 | 瑞典 | 2015年12月25日 |
義大利 | 2016年1月5日 | 以色列 | 2016年1月7日 |
法國 | 2016年1月13日 | 比利時 | 2016年1月13日 |
巴西 | 2016年1月14日 | 澳大利亞 | 2016年1月14日 |
愛沙尼亞 | 2016年1月15日 | 克羅埃西亞 | 2016年1月28日 |
土耳其 | 2016年1月29日 | 拉脫維亞 | 2016年1月29日 |
哥倫比亞 | 2016年2月4日 | 葡萄牙 | 2016年2月4日 |
烏拉圭 | 2016年2月4日 | 韓國 | 2016年2月4日 |
阿根廷 | 2016年2月4日 | 西班牙 | 2016年2月5日 |
匈牙利 | 2016年2月11日 | 泰國 | 2016年2月11日 |
日本 | 2016年2月11日 | 墨西哥 | 2016年2月12日 |
芬蘭 | 2016年2月19日 | 智利 | 2016年2月25日 |
波蘭 | 2016年3月4日 | 丹麥 | 2016年3月10日 |
挪威 | 2016年3月11日 | 立陶宛 | 2016年4月8日 |
卡羅爾劇照
時間 | 屆數 | 獎項 | 獲獎者 | 類型 |
2015年 | 第68屆戛納電影節 | 主競賽單元-最佳女演員獎 | 魯妮·瑪拉 | 獲獎 |
同志棕櫚獎 | 全體劇組 | |||
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 | 托德·海因斯 | 提名 | ||
第18屆英國獨立電影獎 | 最佳國際獨立電影 | |||
2015年紐約影評人協會獎 | 最佳影片 | 卡蘿爾 | 獲獎 | |
最佳導演 | ||||
最佳編劇 | ||||
最佳攝影 | ||||
第41屆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 | 最佳原創音樂 | |||
第14屆舊金山影評人協會獎 | 最佳藝術指導 | |||
2016年 | 第22屆美國演員工會獎 | 最佳女主角 | 凱特·布蘭切特 | 提名 |
最佳女配角 | 魯妮·瑪拉 | |||
第73屆金球獎 | 劇情類最佳影片 | |||
最佳導演 | 托德·海因斯 | |||
最佳女主角 | 凱特·布蘭切特 | |||
最佳女主角 | 魯妮·瑪拉 | |||
最佳配樂 | Carter Burwell | |||
第69屆英國電影學院獎 | 最佳影片 | 提名 | ||
最佳導演 | 托德·海因斯 | |||
最佳女主角 | 凱特·布蘭切特 | |||
最佳女配角 | 魯妮·瑪拉 | |||
最佳改編劇本 | ||||
最佳藝術指導 | ||||
最佳服裝設計 | ||||
最佳化妝、造型 | ||||
第88屆奧斯卡金像獎 | 最佳女主角 | 凱特·布蘭切特 | 提名 | |
最佳女配角 | 魯妮·瑪拉 | |||
最佳改編劇本 | ||||
最佳攝影 | ||||
最佳服裝設計 | ||||
最佳配樂 | ||||
第13屆國際影迷協會獎 | 最佳影片 | 獲獎 | ||
最佳導演 | 托德·海因斯 | |||
最佳女主角 | 魯妮·瑪拉 | |||
最佳改編劇本 | 菲麗絲·奈吉 | |||
第20屆金衛星獎 | 最佳原創電影音樂 | 《卡蘿爾》 | 獲獎 |
導演托德·海因斯非常擅長還原20世紀50年代美國社會,影片中他一方面通過服裝道具美術等視覺部門,成功地將內斂的畫風搬上銀幕,另一方面對影片的拍攝角度和構圖都進行了精心設計,展現出成熟的影像技法,多場窗格外的鏡頭處理,都擁有高貴別緻的美感。
《卡羅爾》同樣在細節中暗示了時代背景下女性受到的歧視,而導演的敘事飽含深情,同時又非常節制,對女性給與充分的尊重,兩位女主人公在充滿限制的環境下,選擇了真愛,儘可能抵抗男權世界的陰影,讓作品最終迸發希望之光。
卡羅爾劇照
該片導演試圖希望以一種細膩而深沉的方式講述兩個女人之間的愛情,影片無論從運鏡方式,還是對兩個女主人公肢體語言的描繪都是細緻入微的,音樂也走的是抒情路線,影調有著浪漫的味道,儘管導演給了這部片子如此多的形式性鋪墊,但是影片自始至終都無法理解是什麼建構起兩位主角之間的深情厚愛。
這部片子唯一的成功之處大概是它的舞台美術,舞美師把20世紀50年代美國紐約街區的景象,人的衣著打扮都盡量真實地呈現出來,可惜20世紀50年代的時代背景,對導演來說似乎只是一個擺設,只是復原了那個年代的樣子卻沒有讓那個時代在他的影像里生動起來,既聽不到那個時代的聲音,也看不到那個時代的風貌,同性戀在那個時代還沒有被社會主流價值觀所認同,束縛與禁忌無處不在,導演對這一點只是輕描淡寫地一筆帶過,錯過了向歷史縱深處開拓的機會,豐富這部影片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