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蟄龍的結果 展開

蟄龍

蟄龍:聊齋志異篇目

《蟄龍》是清代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

原文


於陵曲銀台公,讀書樓上。值陰雨晦瞑,見一小物,有光如螢,蠕蠕而行。過處,則黑如蚰跡。漸盤卷上,卷亦焦。
意為龍,乃捧卷送之。至門外,持立良久,蠖曲不少 動。公曰:“將無謂我不恭?”執卷返,仍置案上,冠帶長揖送之。
方至檐下,但見昂首乍伸,離卷橫飛,其聲嗤然,光一道如縷;數步外,回首向公,則頭大於瓮,身數十圍矣;又一折反,霹靂震驚,騰霄而去。回 視所行處,蓋曲曲自書笥中出焉。

註釋


於(wū烏)陵曲銀台公:曲迂喬,號帶溪,山東長山縣(今屬鄒平縣)人。明神宗萬曆五年(1577)進士,歷官至通政使司通政使,著有《光裕堂 文集》。於陵,春秋齊邑名,長山縣的古稱。銀台,通政使的別稱。宋門下 省於銀台門內設銀台司,掌國家奏狀案牘,職司與明清通政使司相當,故沿 為後者代稱。
晦暝:天色昏暗。
蠕蠕而行:二十四卷抄本作“蠕蠕登幾”。
蚰:蜒蚰;即蛞蝓,俗名鼻涕蟲。是一種無殼蝸牛。一說即蝸牛。二蟲過處皆留有狀印跡。
蠖屈:此從二十四卷抄本,底本作蠖曲。蠖,蟲名,即尺蠖;行時屈 伸其體,如尺量物,故名。《易·繫辭》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伸)也。”
冠帶長揖:穿戴官服,深深作揖。表示恭敬。
乍伸:突然伸展軀體。乍,驟。
書笥:書箱。

譯文


於陵有一個掌管收天下奏狀的銀台,姓曲,他經常在樓上讀書。一天正當陰雨天氣,見一個小東西,身上發著像螢火蟲一樣的光,蠕蠕地爬動。它經過的地方,留下一道黑黑的痕迹,漸漸又盤在他的書上,書也焦了。曲公想可能是條龍,就雙手捧著書送到外面去。
到了門外,曲公端著書等了很長時間,可小東西盤在書上一動不動。曲公說:“難道你認為我不恭敬嗎?”於是端著書又回到屋裡,仍舊放在書桌上,整了整衣帽,恭恭敬敬地作了個揖,再端起書來送出去。剛剛到屋檐下,就見那小東西昂首伸尾,離開書飛去:嗤嗤有聲,帶著一縷白光;幾步遠以後,回過頭來朝著曲公,就已頭大如瓮,身子數十圍了。接著又一翻身,霹靂一聲,騰雲駕霧飛上天空。曲公回到屋裡查看它爬出的地方,原來是曲曲彎彎從書箱里爬出來的。

作者簡介


蒲松齡(1640-1715),清代傑出的文學家,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山東淄川(今山東淄博市)人。他出身於一個沒落的地主家庭,父親蒲槃原是一個讀書人,因在科舉上不得志,便棄儒經商,曾積累了一筆可觀的財產。等到蒲松齡成年時,家境早已衰落,生活十分貧困。蒲松齡一生熱衷功名,醉心科舉,但他除了十九歲時應童子試曾連續考中縣、府、道三個第一,補博士弟子員外,以後屢受挫折,一直鬱郁不得志。他一面教書,一面應考了四十年,到七十一歲時才援例出貢,補了個歲貢生,四年後便死去了。一生中的坎坷遭遇使蒲松齡對當時政治的黑暗和科舉的弊端有了一定的認識,生活的貧困使他對廣大勞動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和體會。因此,他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寫了不少著作,今存除《聊齋志異》外,還有《聊齋文集》和《詩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