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代移動通信技術

第一代移動通信技術

第一代移動通信技術(1G)是指最初的模擬、僅限語音的蜂窩電話標準,制定於上世紀80年代。Nordic行動電話(NMT)就是這樣一種標準,應用於Nordic國家、東歐以及俄羅斯。其它還包括美國的高級行動電話系統(AMPS),英國的總訪問通信系統(TACS)以及日本的JTAGS,西德的 C-Netz,法國的Radiocom 2000和義大利的RTMI。模擬蜂窩服務在許多地方正被逐步淘汰。

簡介


第一代移動通信主要採用的是模擬技術和頻分多址(FDMA)技術。由於受到傳輸帶寬的限制,不能進行移動通信的長途漫遊,只能是一種區域性的移動通信系統。第一代移動通信有多種制式,我國主要採用的是TACS。第一代移動通信有很多不足之處,如容量有限、制式太多、互不兼容、保密性差、通話質量不高、不能提供數據業務和不能提供自動漫遊等。

發展


第一代移動通信系統主要用於提供模擬語音業務。
美國摩托羅拉公司的工程師馬丁·庫珀於1976年首先將無線電應用於行動電話。同年,國際無線電大會批准了800/900 MHz頻段用於行動電話的頻率分配方案。在此之後一直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許多國家都開始建設基於頻分復用技術(FDMA,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和模擬調製技術的第一代移動通信系統(1G,1st Generation)。
說起第一代移動通信系統,就不能不提大名鼎鼎的貝爾實驗室。1978年底,美國貝爾試驗室研製成功了全球第一個移動蜂窩電話系統—先進行動電話系統(AMPS,Advanced Mobile Phone System)。5年後,這套系統在芝加哥正式投入商用並迅速在全美推廣,獲得了巨大成功。
同一時期,歐洲各國也不甘示弱,紛紛建立起自己的第一代移動通信系統。瑞典等北歐4國在1980年研製成功了NMT-450移動通信網並投入使用;聯邦德國在1984年完成了C網路(C-Netz);英國則於1985年開發出頻段在900MHz的全接入通信系統(TACS,Total Acc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在各種1G系統中,美國AMPS制式的移動通信系統在全球的應用最為廣泛,它曾經在超過72個國家和地區運營,直到1997年還在一些地方使用。同時,也有近30個國家和地區採用英國TACS制式的1G系統。這兩個移動通信系統是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1G系統。
中國的第一代模擬移動通信系統於1987年11月18日在廣東第六屆全運會上開通並正式商用,採用的是英國TACS制式。從中國電信1987年11月開始運營模擬行動電話業務到2001年12月底中國移動關閉模擬移動通信網,1G系統在中國的應用長達14年,用戶數最高曾達到了660萬。如今,1G時代那像磚頭一樣的手持終端——大哥大,已經成為了很多人的回憶。

缺點


由於採用的是模擬技術,1G系統的容量十分有限。此外,安全性和干擾也存在較大的問題。1G系統的先天不足,使得它無法真正大規模普及和應用,價格更是非常昂貴,成為當時的一種奢侈品和財富的象徵。與此同時,不同國家的各自為政也使得1G的技術標準各不相同,即只有“國家標準”,沒有“國際標準”,國際漫遊成為一個突出的問題。這些缺點都隨著第二代移動通信系統的到來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與二三代區別


寬頻碼分多址移動通信技術(WCDMA)被稱之為“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相對於第一代移動通信技術(模擬移動通信)和第二代移動通信技術(GSM數字移動通信技術),技術上有很大進步。
與第一代模擬蜂窩移動通信相比,第二代移動通信系統採用了數字化,具有保密性強,頻譜利用率高,能提供豐富的業務,標準化程度高等特點,使得移動通信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從過去的補充地位躍居通信的主導地位。我國應用的第二代蜂窩系統為歐洲的GSM系統以及北美的窄帶CDMA系統。
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IMT-2000),在第二代移動通信技術基礎上進一步演進的以寬頻CDMA技術為主,並能同時提供話音和數據業務的移動通信系統。TD-SCDMA技術方案是我國首次向國際電聯提出的中國建議,是一種基於CDMA,結合智能天線、軟體無線電、高質量語音壓縮編碼等先進技術的優秀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