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源性房性心動過速

多源性房性心動過速

多源性房性心動過速又叫紊亂性房性心動過速,是一種少見的獨特的房性心律失常,是嚴重肺部疾病常見的心律失常。成人與小兒均可患此類房性心動過速,成人大多發生在65歲以上的老年人,兒童多有各種先天性心臟病、心肌病、風濕病等。在65歲以上的老年人,有基礎性疾病,主要表現為心率增快,多在100次/分鐘以上,常持續至2周內停止,經常反覆。有時心電圖顯示心房顫動或心房撲動交替出現。患兒的癥狀以呼吸道感染癥狀為主,如咳嗽、氣急、鼻煽、煩躁、呻吟、面色蒼白。其他癥狀有嘔吐、驚跳、暈厥等。基礎疾病的治療以及去除誘因,包括消炎、改善通氣功能(肺心病)、糾正缺氧和電解質紊亂及心力衰竭等。藥物使用倍他樂克(美多心安)和維拉帕米(異搏定),使心室率減慢,並可使其轉為竇性心律。小兒通常心臟結構正常,預后較好,部分可自行消失。成人多見於肺心病,也可見於洋地黃中毒和低鉀血症,有嚴重充血性心力衰竭或休克徵象,預后不良。

就診科室


● 心血管內科或內科、兒科、急診科

病因


成人多源性房性心動過速的常見病因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 占所有病例的60%~85%,其中以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最常見。
● 心力衰竭 
● ● 高達13%~32%。心力衰竭的缺氧和血中腎上腺素水平高,可以促發。
● 洋地黃中毒 
● ● 尤其是肺源性心臟病伴洋地黃中毒者更易發生,並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房室傳導阻滯。
● 少見的病因
● ● 低血鉀、肺栓塞、高血壓性心臟病、心臟瓣膜病、敗血症、糖尿病、二尖瓣脫垂等感染、代謝紊亂或服氨茶鹼可加重病情。

兒童多源性房性心動過速的常見病因

● 心臟傳導系統發育未成熟 
● ● 新生兒心臟的傳導系統發育不成熟,解剖組織學和病理生理學的改變容易導致嬰兒心律失常和猝死。
● 病毒性心肌炎
● ● 新生兒期感染柯薩奇病毒后可能產生輕微和可逆的心臟病變,可導致心律失常。
● 基礎心臟病
● ● 兒童多源性房性心動過速的基礎心臟病可為各種先天性心臟病、心肌病、風濕病等。

癥狀


成年患者

● 主要表現為心率增快,多在100次/分鐘以上。
● 發作可持續數分鐘、數小時、數天,甚至數月,但常持續至2周內停止。

兒童

● 發病年齡小,月齡大多在7個月以下。
● 以呼吸道感染癥狀為主:如咳嗽、氣急、煩躁等,其他癥狀有嘔吐、驚跳、暈厥等。大多數患兒同時合併呼吸道癥狀,一般無心力衰竭發生。抗心律失常藥物療效不明顯。持續時間較長,但多數能在1~4個月內自行消失。預后好,病死率低。

檢查


● 確診多源性房性心動過速需要進行心電圖檢查。
● 心電圖檢查
● ● 通常有3種或3種以上形態各異的P波,PR間期各不相同。
● ● 心房率100~130次/分。
● ● 大多數P波能下傳心室,但部分P波因過早發生而受阻,心室律不規則,最終可能發展為心房顫動。

診斷


● 醫生診斷多源性房性心動過速主要根據病史、臨床表現、心電圖檢查。
● 病史
● ● 成年人常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力衰竭,洋地黃中毒。感染、代謝紊亂或服氨茶鹼等。兒童常有心臟傳導系統發育未成熟、性心肌炎、先天性心臟病病史。
● 臨床表現
● ● 成年患者主要表現為心率增快,多在100次/分鐘以上,發作可持續數分鐘、數小時、數天,甚至數月,但常持續至2周內停止。
● ● 兒童發病年齡小,月齡大多在7個月以下,以呼吸道感染癥狀為主:如咳嗽、氣急、煩躁等。
● 心電圖檢查
● ● 通常有3種或3種以上形態各異的P波,PR間期各不相同
● ● 心房率100~130次/分;
● ● 大多數P波能下傳心室,但部分P波因過早發生而受阻,心室律不規則,最終可能發展為心房顫動

鑒別診斷


● 多源性房性心動過速需要和自律性房性心動過速、折返性心動過速鑒別。
● 自律性房性心動過速,房內傳導或房室結傳導延緩,刺激迷走神經和靜脈注射腺苷不能終止心動過速。
● 折返性房性心動過速,房程序刺激和分級刺激能誘發和終止心動過速;出現房室結傳導阻滯不影響心動過速的存在;部分心動過速能被刺激迷走神經方法和靜脈注射腺苷所終止;約50%的房內折返性心動過速患者有器質性心臟病。

治療


● 多源性房性心動過速的治療需要針對原發病。
● 肺部疾病者給予充足供氧、控制感染,停用氨茶鹼、去甲腎上腺素、異丙腎上腺素等藥物。
● 維拉帕米(異搏定)和胺碘酮(可達龍)可能有效。
● 補充鉀鹽與鎂鹽可抑制心動過速發作。
● 電擊復律治療無效。
● 對洋地黃中毒引起者,必須立即停用洋地黃。

危害


● 患者有心悸、胸悶、氣短。易併發心房顫動、心房撲動。房顫併發體循環栓塞的危險性大,導致腦栓塞的發生率高。
● 少數患兒因持久心動過速,導致心動過速性心肌病(心臟擴大、心力衰竭)。

預后


● 大多數患者隨著基礎疾病的治療以及去除誘因,可恢復為竇性心律。兒童患者心臟結構正常的,預后較好,部分可自行消失。

預防


● 成人積極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力衰竭、避免洋地黃中毒。 
● 兒童積極治療基礎心臟病,各種先天性心臟病、心肌炎、心肌病等。

參考文獻


● [1] 劉德銘。心血管疾病癥狀鑒別診斷學。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
● [2] 林果為,王吉耀,葛均波。實用內科學:上冊。第1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7.
● [3] 葛均波,徐永健,王辰。內科學。第9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