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漢字

鳧是一個漢語漢字,拼音讀作鳧fú,又叫野鴨、鶩。生長在江河湖泊中。常常幾百隻結伴飛行,它們飛行時發出的聲音很大。鳧肉具有補中益氣,平胃消食,殺蟲。清熱解毒,消水腫的功效。

基本釋義


1. 水鳥,俗稱「野鴨」,似鴨,雄的頭部綠色,背部黑褐色,雌的全身黑褐色,常群游湖泊中,能飛。
2. 同「浮」。
3. 〔~茈〕古書上指「荸薺」。
4. 同「洑」。

詳細釋義


〈名〉
● ● 動物名。俗名野鴨 [teal]。鳥綱,雁鴨目,雁鴨科。體長60餘厘米,喙寬而扁平且短,除繁殖期外,都過群集生活
鳧,水鴨也。——《廣韻》
● ● 另一說鳧是「家鴨」
● ● 又如:鳧雛(幼鳧);鳧雁(野鴨與大雁);鳧脛(野鴨的小腿)
〈動〉
浮遊;泅水 [swim]。如:鳧水(泅水);鳧泛(浮遊)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唐韻》防無切《集韻》《韻會》馮無切《正韻》逢夫切,?音扶。《爾雅·釋鳥》舒鳧,騖。《郭注》鴨也。《疏》野曰鳧,家曰鴨。《又》鳧,雁丑,其足蹼,其踵企。《郭注》鳧雁腳閑有幕蹼屬相著,飛卽伸其腳跟企直。《疏》醜類也。《又》鸍,沈鳧。《注》狀似鴨而小,背文靑色,?腳紅掌,短喙長尾。《詩·鄭風》弋鳧與雁。又《大雅》鳧鷖在涇。《注》鳧,水鳥。鷖,鳧屬。又《南越志》有私鳧棲息松閑不水處,宿必以樹。又《揚子方言郭注》江東有小鳧,其多無數,俗謂之寇鳧。又《山海經》鹿台山有鳥,狀如雄雞,人面,曰鳧徯。又官名。《周禮·冬官考工記》鳧氏為鍾。《正字通》鳧入水不溺,以名鍾工,取虛浮之義。又山名。《詩·魯頌》保有鳧繹。《注》鳧繹,二山名。又鳧麗山。見《山海經》。又魚鳧,人名。蜀山氏之君也。見《成都記》。又鳧茨,草名。《後漢·劉玄傳》人掘鳧茨而食。又《廣韻》茆鳧,葵也。俗省作鳧。《爾雅·釋鳥》鸍,沉鳧。《說文》?shū部:鳧,舒鳧,鶩也。從鳥?聲。

用法搭配


相關組詞

鳧茈、鳧水、玉鳧、鳧翁、鳧羽、躡鳧、鳧葵、鳧騎、松鳧、化鳧。

相關成語

鳧趨雀躍、斷鶴續鳧、兔起鳧舉、慚鳧企鶴、鶴長鳧短。

英語翻譯


wild duck, teal; swim

醫藥價值


【性味】味甘,性涼,無毒。
【功效主治】補中益氣,平胃消食,殺蟲。清熱解毒,消水腫。不宜與胡桃、木耳、豆豉同食。
【功效主治】殺蟲解毒,催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