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鏡聽的結果 展開

鏡聽

聊齋志異篇目

《鏡聽》是清代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

題解


《鏡聽》被公認為是中國古代小小說的典範。小小說不僅字數少,情節簡明,尤其要有點睛之筆,前面有鋪墊,中間有細節,結末有包袱。其細節包袱要傳神,有戲劇性。在這方面,《鏡聽》提供了範式。其中“次婦力擲餅杖而起,曰:‘儂也涼涼去!’”非常給力,把次婦長期鬱悶於胸的不滿釋放了出來。
《鏡聽》雖是小小說,卻能以小見大,把科舉時代的世事人情刻畫得淋漓盡致。

原文


益都鄭氏兄弟,皆文學士。大鄭早知名,父母嘗過愛之,又因子並及其婦;二鄭落拓,不甚為父母所歡,遂惡次婦,至不齒禮:冷暖相形,頗存芥蒂。次婦每謂二鄭,“等男子耳,何遂不能為妻子爭氣?”遂擯弗與同宿。於是二鄭感憤,勤心銳思,亦遂知名。父母稍稍優顧之,然終殺於兄。次婦望夫綦切,是歲大比,竊於除夜以鏡聽卜。有二人初起,相推為戲,云:“汝也涼涼去!”婦歸,凶吉不可解,亦置之。闈后,兄弟皆歸。時暑氣猶盛,兩婦在廚下炊飯餉耕,其熱正苦。忽有報騎登門,報大鄭捷。母入廚喚大婦曰:“大男中式矣!汝可涼涼去。”次婦忿惻,泣且炊。俄又有報二鄭捷者。次婦力擲餅杖而起,曰:“儂也涼涼去!”此時中情所激,不覺出之於口;既而思之,始知鏡聽之驗也。
異史氏曰:“貧窮則父母不子,有以也哉!庭幃之中,固非憤激之地;然二鄭婦激發男兒,亦與怨望無賴者殊不同科。投杖而起,真千古之快事也!”

註釋


文學士:讀書能文的人。
過愛:偏愛。
不齒禮:不按常禮對待;指不同等看待。齒,並列。
芥蒂:梗塞之物,喻思想感情上的隔閡。
勤心銳思:竭盡心思,指勤奮苦讀。勤,勞。銳,銳敏。
殺:衰減;不如。
大比:明清時稱鄉試為“大比”。
以鏡聽卜:用“鏡聽”之術來占卜。鏡聽:也稱“鏡卜”,古人於除夕或歲首卜吉凶之術。問卜者於除夕持鏡向灶神禱告,然後懷鏡胸前,出門窺聽市人無意的言語,藉此占卜吉凶休咎。見《熙朝樂事》。
餉耕:給種地的人送飯。餉,送飯。
報騎(jì記):報馬。科舉時代,騎著快馬報告考中喜訊的人。
捷:勝利:此指中舉。
中式:科舉考試被錄取叫“中式”。《明史·選舉志》:“三年大比,以諸生試之直省,曰鄉試。中式者為舉人。”
忿惻:又氣念,又傷心。
力擲;用力摔下。餅杖,擀餅杖。
儂(nóng農):我。
中情所激:內心感情的激發。
父母不子:父母對其子,不當兒子看待。
以:故。相當口語“理由”。
庭幃之中:指家庭內室。庭幃,當作”庭闈”,父母居處。
殊不同科:大不相同。科,品類,類別。
據《聊齋志異》鑄雪齋抄本

譯文


山東益都縣的鄭氏兄弟,都是文學士。大鄭早就出了名,父母偏愛他,因此對大兒媳也好;二鄭科場失意,父母不太喜歡他,也就厭惡二兒媳,至於恥於把她當作兒媳,這樣相比之下一冷一暖,兄弟二人心裡就有了隔閡。
二鄭媳婦對丈失說:“都是同樣的男子漢,為啥就不能為老婆爭口氣?”拒絕和丈夫同宿。從此二鄭發憤努力,專心致志地勤學苦鑽,也終於有了名氣。父母對他的看法稍好了點,但終究不如對哥哥好。
二鄭媳婦盼望丈夫顯貴的心情非常急切,這一年正好是鄉試大比之年,在除夕晚上她偷偷用鏡聽的方法為丈夫考試占卜吉凶。出了門,聽見有兩人才起來,互相推搡著鬧著玩,說:“你也涼涼去!”二鄭媳婦回到家裡,弄不明白這句話是啥意思,也就放下這事不再提了。
鄉試考完以後,兄弟二人都回家了。當時天還很熱,兩個媳婦在廚房裡為忙秋的人做飯,熱得她倆很難受。忽然有騎馬的人登門來報喜訊,說大鄭考中了舉人。鄭母趕緊跑進廚房喊大兒媳說:“老大考中了,你可涼涼去。”二鄭媳婦又氣又難過,一邊掉淚一邊做飯。不一會兒,又有人來報喜說二鄭也考中了舉人。二鄭媳婦聽說,用力一扔擀麵杖起來,說道:“我也涼涼去!”這句話是她心中氣忿之情所激,不知不覺順口說出來的;可過後再一想,才知道正好應驗了鏡聽占卜的結果。

作者簡介


蒲松齡(1640~1715年),清代傑出的文學家,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山東淄川(今山東淄博市)人。蒲松齡一生熱衷功名,醉心科舉,但他除了十九歲時應童子試曾連續考中縣、府、道三個第一,補博士弟子員外,以後屢受挫折,一直鬱郁不得志。他一面教書,一面應考了四十年,到七十一歲時才援例出貢,補了個歲貢生,四年後便死去了。一生中的坎坷遭遇使蒲松齡對當時政治的黑暗和科舉的弊端有了一定的認識。生活的貧困使他對廣大勞動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和體會。因此,他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寫了不少著作,今存除《聊齋志異》外,還有《聊齋文集》和《詩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