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桃川鎮的結果 展開

桃川鎮

陝西省寶雞市太白縣下轄鎮

桃川鎮隸屬於陝西省寶雞市太白縣,位於太白縣東部,因境內山川盛產優質核桃而得名。距縣城26千米,介於東經107°8′03″~107°26′50″,北緯33°73′83″~34°1′10″之間,東與鸚鴿鎮毗鄰,西與咀頭鎮互畔,南與黃柏塬鄉相連,北與高龍鄉交界。鎮政府駐地靈丹廟村,為省級衛生示範鎮。2010年,全鎮轄老爺嶺、楊下、蹇坡、白楊塬、靈丹廟、棗園、魁星樓、路平溝、店子上、杜家莊10個村民委員會,42個村民小組,1526戶,6033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0.1萬人。

耕地總面積11250畝,2002年,農民人均純收入1455元,工農業總產值3254萬元,財政收入20萬元,眉鳳公路穿境而過,石頭河縱貫全鎮,交通便利,水資源豐富。境內有國家級保護動物林麝黑熊、鹿等;有優質木材椴、白樺、特用經濟樹種漆樹等;有名貴中藥材山萸、黨參、黃芪、當歸等,其以名貴中藥材山萸及名優土特產核桃、板栗等遠近聞名。全鎮素有太白藥材第一鎮之美稱。

截至2020年6月,桃川鎮下轄6個行政村。截至2018年,桃川鎮戶籍人口6126人。2011年,桃川鎮農業總產值達到5158萬元,工業總產值達到7684萬元,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到547.5萬元。

歷史沿革


因境內盛產優質核桃而得名。
北魏屬苑川縣。
隋唐屬岐山縣。
至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岐山縣設桃川里。1926年,岐山縣設桃川鄉。1949年10月為岐山縣第九區。1953年2月,劃歸太白中心區,設桃川區。1958年成立桃川人民公社。1966年9月,改名為“東方紅人民公社”,1971年恢復原名。1984年5月政社分設,設桃川鄉。1995年12月,撤鄉設鎮,轄15個村民委員會。2005年9月,楊家塄與下河壩合併為楊下村、柳樹店合併於白楊塬村、杜家村合併於靈丹廟村、鹿台溝合併於魁星樓村、北坡村合併於棗園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桃川鎮地處太白縣東部,東、北與鸚鴿鎮接壤,南與黃柏塬鎮毗鄰,西與嘴頭鎮相連。轄區東西最大距離30.6千米,南北最大距離26.7千米,總面積331平方千米。其中陸地327平方千米,佔97.03%;水域10平方千米,佔2.97%。桃川鎮地處秦嶺北麓,南靠太白山主脊,北依青峰山脈,南高北低,中部偏北為狹長斷陷盆地。主要山脈有鰲山,境內最高峰鰲山3475米,最低點楊下村海拔950米,主要河流有桃川河、白雲峽河等。

地形地貌

桃川鎮地處秦嶺北麓,南靠太白山主脊,北依青峰山脈,屬四面山坳合地,地勢南高北低,中部偏北為狹長斷陷盆地。主要山峰有鰲山,境內最高峰鰲山,海拔3475米;最低點楊下村,海拔950米。

氣候特徵

桃川鎮氣候屬暖溫帶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春季多風且乾旱少雨,夏季多雷雨間有冰雹,秋季多連陰雨,冬季多雪寒冷。多年平均氣溫11℃,1月平均氣溫-5.3℃,極端最低氣溫-26.5℃(1991年12月28日);7月平均氣溫22℃,極端最高氣溫36.8℃(1997年7月21日)。無霜期年平均165天。年平均降水量800毫米,年平均降水日為124天。降雨主要集中在6—8月,7、8月最多。

水系水文

桃川鎮境內河道屬黃河流域渭河水系,主要河流有桃川河、白雲峽河等。境內最大的河流為桃川河,從鰲山北麓至白雲峽流經全境,境內流長33.5千米,流域面積223.3平方千米,年均流量13.7立方米/秒。主要支流有沙溝河、后河、路平溝河、鹿台溝河等。

自然資源


桃川鎮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資源主要有非金屬礦鉀長石、鈉長石等,地質儲量480萬噸,已開採礦區面積10平方千米。長石礦年產1萬噸,產值200萬元。境內動植物資源豐富,種類繁多。現存種子植物1700餘種,珍稀植物24種。古樹名木有紅豆杉、太白紅杉、辛夷花(俗稱木蓮花)、龍爪槐等。野生動物有鳥類190多種,獸類65種,兩棲爬行類30種,昆蟲1435種。珍稀動物有羚牛、金錢豹、金雕、林麝、細鱗鮭等。

行政區劃


2005年9月,楊家堎與下河壩合併為楊下村、柳樹店合併於白楊塬村、杜家村合併於靈丹廟村、鹿台溝合併為魁星樓村、北坡村合併為棗園村。轄10個行政村。
截至2011年末,桃川鎮轄老爺嶺、楊下、蹇坡、白楊塬、靈丹廟、棗園、魁星樓、路平溝、店子上、杜家莊10個行政村;下設42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桃川鎮下轄6個行政村。人民政府駐靈丹廟村。
統計用區劃代碼城鄉分類代碼名稱
610331101204220白楊塬村
610331101207121靈丹廟村
610331101209220棗園村
610331101210220奎星樓村
610331101214220杜家莊村
610331101215220楊下村

人口民族


截至2011年末,桃川鎮轄區總人口6120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006人,城鎮化率16.4%,另有流動人口152人。總人口中,男性3145人,佔51.4%;女性2975人,佔48.6%;14歲以下807人,佔13.2%;15—64歲4761人,佔77.8%;65歲以上553人,佔9%。總人口均為漢族。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8.2人。
截至2018年,桃川鎮戶籍人口6126人。

經濟


綜述

2010年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6317元,是1990年的381元的16.5倍。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8戶11人,月人均享受政府補貼210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188戶,664人,月人均享受政府補貼158.89元。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人數達到5793人,參合率96%。
2011年,桃川鎮農民人均純收入6317元。
2018年,桃川鎮有工業企業10個;其中,規上企業1個。有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個數2個。

第一產業

全鎮主導產業為蔬菜、干雜果、特種養殖業。全鎮耕地面積548.67公頃,其中川道平地295.07公頃,坡地253.60公頃;林地面積32000公頃,其中退耕還林396.27公頃。是全縣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之一。蔬菜面積、產量、產值位居全縣鄉鎮第二位;核桃、板栗、山茱萸面積、產量位於全縣第一位。農業總產值2010年達到4485.22萬元,比1990年的331.8萬元增長13.5倍。
桃川鎮風景
桃川鎮風景
糧油作物以小麥、玉米、大豆、油菜為主,2010年糧食產量1470萬噸。主要經濟作物有蔬菜、藥材等,蔬菜種植面積750.60公頃,複種指數100%,產量3.4萬噸。主要品種有甘藍椰菜花、白菜類、蘿蔔、架豆、瓜類、馬鈴薯等。畜牧業以牛、豬、羊、雞為主,2010年生豬年末存欄1193頭;牛年末存欄量118頭;羊年末存欄381隻;雞飼養量1萬羽。累計造林933.33公頃,林木覆蓋率達到89%,活立木蓄積量458萬立方米。干雜果累計面積733.33公頃,總產量436噸,其中核桃339.07公頃,產量360噸;板栗134.60公頃,產量30噸;其它水果266.33公頃,產量46噸。
2011年,桃川鎮農業總產值達到5158萬元,比上年增長15%,農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37.26%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大豆為主。2011年,桃川鎮糧食生產1470噸,人均240千克,其中小麥205噸,玉米1212噸,大豆53噸。主要經濟作物有蔬菜、油料作物、藥材等、2011年,桃川鎮蔬菜種植面積11259畝,複種指數100%,產量3.4萬噸。主要品種有甘藍、花椰菜、白菜類、象牙蘿蔔、架豆、瓜類、馬鈴薯等。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家禽為主。2011年,桃川鎮生豬飼養量3163頭,年末存欄1193頭;牛飼養量130頭,年末存欄量118頭;羊飼養量210隻,年末存欄381隻;家禽飼養量1萬羽,上市家禽1萬羽,2011年,桃川鎮牛產肉類340噸,禽蛋16噸;畜牧業總產值818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15.9%。截至2011年末,桃川鎮累計造林1.4萬畝,其中防護林0.3萬畝,經濟林1.1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3.8萬株,林木覆蓋率達到89%,活立木蓄積量458萬立方米。2011年,桃川鎮干雜果種植面積11000畝,總產量436噸;其中主要品種核桃360噸;板栗30噸。2011年,桃川鎮大型農業機械22台(輛);名優特及綠色環保農產品有核桃、板栗、無公害蔬菜、菌類等。

第二產業

工業總產值從1978年的8.6萬元,2011年達到7684萬元,比上年增長21.4%,工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62.7%。2011年,桃川鎮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家,職工20人,實現增加值850萬元,比上年增長15%。銷售收入達到10萬元以上的企業8家,50萬元以上的6家,100萬元以上的2家。

第三產業

截至2011年末,桃川鎮商業網點1個,職工12人。2011年,桃川鎮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到547.5萬元,比上年增長17.5%;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0.6億元,比上年增長8.3%。截至2011年末,桃川鎮有農村信用聯社桃川信用社、郵政支行桃川儲蓄所等2個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6303萬元,比上年增長18%;各項貸款餘額2296萬元,比上年增長13%。

交通


2011年,桃川鎮客運總量38.5萬人次,貨運總量825萬噸。省道二級公路姜眉公路過境,境內長長約0千米。有縣鄉(鎮)級公路3條,總長34千米。日均過境客運班次30輛,客運周轉量1.93萬人·千米,貨運周轉量為41.25萬噸·千米。日均發送桃(川)寶(雞)1輛、桃(川)眉(縣)1輛,日客運量百餘人次。截至2011年末,桃川鎮鎮區道路總長度1.5千米,人均擁有道路長度0.25米;道路鋪裝面積0.75萬平方米,人均擁有道路面積1.23平方米。
已形成以過境省道為主幹,鎮、村、組水泥路相連接的公路交通運輸網路,姜眉公路在境內全長20千米,鎮區道路長1.5千米。居民自來水普及率100%。鎮區公共園林綠地面積8200平方米,綠化覆蓋率85.7%。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點61個,鄉村通郵率100%。

社會


文化事業

截至2011年末,桃川鎮鎮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700平方米,藏書1300冊;村文化活動中心10個,各類圖書室6個,藏書1.2萬餘冊。

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桃川鎮幼兒園1所,在園幼兒96人,專任教師4人;小學1所,在校生362人,專任教師46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桃川鎮教育經費達437萬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437萬元,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437萬元,預算內教育事業費437萬元。

衛生事業

截至2011年末,桃川鎮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1個,其中鎮中心衛生院1個,村衛生室10個。公立衛生機構床位12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2張,固定資產總值86萬元。專業衛生人員24人,其中執業醫師1人,助理醫師2人,註冊護士3人。2011年,桃川鎮醫療機構完成診療2.8萬人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5793人,參合率96%。

城鎮建設

2010年有商業網點60個,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到465.96萬元,是1990年的100.1萬元的4.65倍。境內有旅社6家,床位70張。
有鎮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700平方米,藏書1300冊;有村級文化活動中心10處,各類圖書室6個,藏書1.2萬冊。有幼兒園1所,在園幼兒96人;小學1所,在校生362人。全鎮有專業技術人員106人,經營管理人才58人,技能人才258人,農村實用人才138人。有鎮中心衛生院1所,農村衛生室10所,從業人員25人,床位12張。有線電視用戶1070戶,電視綜合覆蓋率90%。固定電話普及率62%;行動電話普及率100%;寬頻接入用戶120戶。
桃川鎮建設
桃川鎮建設

產業開發

全鎮已形成以非金屬礦產開發、水電為主,釀造、米石、麵粉加工、小型機電修理等為輔的工業體系。工業總產值2010年達到6329.49萬元,比1990年的64.8萬元增加97.67倍。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有非金屬礦鉀長石、鈉長石等,面積10平方千米,地質儲量480萬噸。鉀長石礦場年產10000餘噸,產值200萬元。境內有水力發電站8座,總裝機容量41935千瓦,2010年發電17264.4萬度。

旅遊


境內有國家AAA級青峰峽森林公園、路平溝自然風景區等旅遊景區、景點60餘處,自然景觀以雄、奇、險、秀、幽著稱。休閑度假、生態觀光、攀岩探險、水上漂流、滑雪賞雪等多種旅遊項目,已融入太白山、褒斜古棧道遺跡旅遊鏈。

青峰峽景區

青峰峽景區是國家AAAA級景區。青峰峽有四大景區:臨芳墅景區、霧瀑崖景區、鰲山景區、神女峰景區。總面積4360公頃,森林覆蓋率達95%以上。公園內人文傳說歷史悠久,有劉秀練兵的"四十里跑馬梁",也有唐王李世民之妹為愛情獻身的"捨身崖",更有神女峰、睡佛山、娘娘廟之優美傳說,點綴在自然景觀之間,輝映成趣。

獲得榮譽


2020年7月,全國愛衛會決定命名桃川鎮為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