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咳

心咳

徠心咳,為病名。咳則心痛,喉中如梗,甚則咽腫的病症。《素問·咳論》:“心咳之狀,咳則心痛,喉中介介梗狀,甚則咽腫喉痹。”十咳之一。《諸病源候論·咳嗽病諸候》五曰心咳:“咳而唾血,引手少陰是也。”五嗽之一。《叄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十二:“喜傷心者,咳而喉中介介如腫狀,甚則咽腫喉痹,名為心咳。”

病因病機


● 心咳是由心病傳於肺所引起的一種內傷咳嗽,屬五臟咳之一。病機多為心氣不足,心血瘀阻,通過“百脈”而病傳於肺,血瘀津停為飲,肺氣鬱而上逆所致。

臨床表現


● 咳時心胸部疼痛,喉頭似有物梗阻,甚則咽喉腫痛。

辨證施治


● 證候:咳嗽、短氣、短暫的發作性心痛或胸悶,心悸怔忡,咽喉不適,甚則吐泡沫痰,或其中混有血色(又稱唾血、唾白血),氣促,咽喉如痹,吞咽不利,面唇青紫,乏力,脈象細數或疾而無力,或兼促、代脈,舌苔薄白,舌質有不同程度紫色等。治則:補心益氣,活血瀉肺,化飲止咳。方葯:紅參、參三七(分沖)、桂枝、茯苓、麥冬、桑白皮、制附片。方義:方中紅參、甘草補心益氣,桂枝、丹參桃仁活血化瘀,通脈止咳,參三七益氣活血止血,葶藶子、桑白皮、茯苓瀉肺祛痰化飲;附子溫陽,麥冬滋心陰,二味均為治心病常用藥物,配伍得當,不燥不膩,既可收強心之效,又可防心陽之虛,諸葯合用,共奏補心益氣,活血瀉肺,化飲止咳之功。
● 氣虛甚者,紅參重用,加黃芪;瘀血甚者,加赤芍,地龍(血壓低者不加);陽虛者,重用附片,甚則加乾薑;陰虛者,重用麥冬,加玉竹;咳不止者,加車前子;心痛、心悸甚者,加血竭(分沖),若病情嚴重,則需中西醫結合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