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菜青布袋蟲

甜菜青布袋蟲

甜菜青布袋蟲又稱齊頭蟲、小黏蟲、麥葉蜂,主要有小麥葉蜂和大麥葉蜂兩種。

形態特徵


卵:腎形,扁平,淡黃色,表面光滑。
幼蟲:共5齡,老熟幼蟲8毫米,圓筒形,胸部粗,腹部較細,胸腹各節均有橫皺紋。
蛹:長9.8毫米,雄蛹略小,淡黃到棕黑色。腹部細小,末端分叉。大麥葉蜂,各蟲態基本與小麥葉蜂相似,只成蟲中胸黑色,盾板兩側赤褐色。
成蟲:體長8-9.8毫米,雄體略小,黑色,微帶藍光,后胸兩側各有1白斑。翅透明膜質。

寄生體


甜菜青布袋蟲主要寄生在油菜、大麥、小麥等農作物中。

危害特點


麥葉蜂以幼蟲危害麥葉,從葉邊緣向內咬成缺刻,重者可將葉尖全部吃光。
發病規律:麥葉蜂在北方麥區1年發生1代,以蛹在土中20厘米深處越冬,翌年3月氣溫回升后開始羽化,成蟲用鋸狀產卵器將卵產在葉片主脈旁邊的組織中,成串產下。葉面下出現長2厘米、寬1厘米突起。每葉產卵1-2粒或6粒。卵期10天。幼蟲有假死性,1-2齡期危害葉片,3齡后怕光,白天伏在麥叢中,傍晚后危害,4齡幼蟲食量增大,蟲口密度大時,可將麥葉吃光,一般4月中旬進入危害盛期。5月上中旬老熟幼蟲入土作繭休眠至9、10月才蛻皮化蛹越冬。麥葉蜂在冬季氣溫偏高,土壤水分充足,春季氣溫溫度、土壤濕度大,適其發生,危害重。沙質土壤麥田比黏性土受害重。

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在種麥前深耕時,可把土中休眠的幼蟲翻出,使其不能正常化蛹,以致死亡,有條件的地區實行水旱輪作,進行稻麥倒茬,可消滅危害。
藥劑防治:每畝用2.5%天達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每畝20毫升加水30千克做地上部均勻噴霧,或2%天達阿維菌素3000倍液,早、晚進行噴灑。
人工捕打:利用麥葉蜂幼蟲的假死習性,傍晚時進行捕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