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縣大秧歌

朔縣大秧歌

朔縣大秧歌,是流行於朔縣、平魯山陰及內蒙古自治區部分地區的戲曲劇種。

徠據考,明末清初,在踢鼓秧歌和小秧歌基礎上演變發展而成。後由“攢合班子”搬上戲曲舞台。

起源


早期無職業班社,只有民間業餘活動,主要排演《趕腳》、《摘南瓜》等“三小戲”,清代中葉出現《梁山伯下山》《頂燈》、《泥窯》、《烏玉帶》、《三換妻》等大戲,同治、光緒年間,成為晉北地區主要的劇種。

現狀


1953年,朔縣成立新樂劇團,1956年改為朔縣大秧歌劇團,招收男女學員,改革音樂唱腔,改編演出《泥窯》等傳統劇目,兩次獲全省演出獎。
徠傳統劇目有39個。其中本戲《三賢》、《三複生》等20個,回戲《泥窯》等8個,齣戲《金哥報喜》、《瞎子觀燈》等11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