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車鎮

廣東省河源市和平縣轄鎮

下車鎮,廣東省和平縣轄鎮,廣東省省級中心鎮。地處廣東省東北部、和平縣東北部,北毗江西省定南縣、東臨龍川縣細坳鎮,南接長塘鎮優勝鎮,西與上陵鎮相接,《和平縣誌》記載,下車鎮古稱“烏虎”,文化教育事業較發達,曾有“文化之鄉”的美稱。

下車鎮總面積134.99平方公里,轄雲峰、和一、興隆等11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臨近粵贛高速公路。截至2020年11月1日,下車鎮常住人口為11834人。

下車鎮是和平獼猴桃的主要種植區,截至2018年末,總種植面積近2.3萬畝。2018年,和平獼猴桃入選全國名特優目錄,並獲“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稱號;和平獼猴桃現代產業園入選為廣東省現代農業產業園。

歷史沿革


下車鎮
下車鎮
明清時代,下車隸屬廣三圖,時稱張坑。
民國時,建下車鄉。
20世紀50年代初,稱下車區(三區)。
1958年,屬利東公社。
1960年,成立下車公社。
1986年起,為鎮建制。

行政區劃


民國時,轄13保。
20世紀50年代初,轄18個鄉。
1986年,轄13個管理區、1個居民委員會。
截至2019年,下車鎮轄1個居委會和11個村委會,鎮政府駐街道居委會。
街道居委會雪峰村委會
和一村委會雪一村委會
和二村委會鎮山村委會
雲峰村委會石含村委會
群豐村委會河排村委會
興隆村委會獅形村委會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下車鎮
下車鎮
下車鎮位於和平縣東北部,是“兩省三縣七鎮”的交會點。轄區面積143.1平方千米,耕地面積933公頃,水田面積664.6公頃,山林面積13556.73公頃。

地形地貌

下車鎮地形以丘陵為主。

氣候特徵

下車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均降雨量1700毫米,年平均溫度18℃左右。

水文

下車鎮境內主要河流屬東江水系,境內長20公里。每個行政村均有河流經過,全鎮大小河流合計有13條。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下車鎮礦產有稀土、鎢礦黑曜岩等礦產資源。
下車鎮
下車鎮

人口民族


2021年6月25日,和平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下車鎮常住人口為11834人。

經濟


下車鎮
下車鎮
2015年,下車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2.69億元,工業生產總值1570萬元,農業總產值4110萬元,鎮級財政收入142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960元;完成國、地兩稅892萬元。水果種植面積715.33公頃,其中獼猴桃448公頃,獼猴桃總產量650噸,總產值520萬元,獼猴桃種植業已成為下車鎮農業的支柱產業。
下車鎮是和平獼猴桃的主要種植區,總種植面積近2.3萬畝,當地人20%的收入來自獼猴桃。下車鎮雲峰村種植獼猴桃遠近聞名,2018年,和平獼猴桃現代產業園入選廣東省現代農業產業園。和平獼猴桃入選全國名特優食品目錄,並獲“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稱號。

社會


教育

下車鎮
下車鎮
2020年5月,下車鎮有1所初級中學、11所小學、3所幼兒園(和平縣下車中學、和平縣下車鎮中心小學、和平縣下車鎮群聯小學、和平縣下車鎮育成小學、和平縣下車鎮豐梅小學、和平縣下車鎮楊梅小學、和平縣下車鎮雲峰小學、和平縣下車鎮和二小學、和平縣下車鎮獅形小學、和平縣下車鎮群英小學、和平縣下車鎮河排小學、和平縣下車鎮下片小學、和平縣下車鎮中心幼兒園、和平縣下車鎮益群幼兒園、和平縣下車鎮華源貝貝幼兒園)。

醫療衛生

下車鎮
下車鎮
2017年,下車鎮有1所衛生院,10所衛生站,全鎮共有醫技人員35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覆蓋率99%以上。

交通


下車鎮
下車鎮
下車鎮境內幹線公路為229省道(米駱線)。

文化


文物古迹

下車鎮
下車鎮
不可移動文物
下車鎮有不可移動文物55處,包括德公祠、馬山坳、赤地咀等新石器時期遺址5處;敬公祠、德公祠、烏鴉落洋等明代古建築7處;書廊下、赤鼻咀、家燕大夫第等清代古建築38處;白面嶂“紫微宮”、石達開祖居地、徐傅霖故居、浰東小築、文昌閣等近現代重要史跡5處。不僅如此,下車境內興隆古村被省文聯定為廣東省第三批古村落,徐傅霖故居被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浰東小築和白面石紫微宮在2006年被評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五眼橋在2010年被評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一門三進士
據有關資料記載,在惠州府考棚文昌宮列牌鐫刻芳名的文人中,有進士徐廷芳、徐延泰、徐旭曾、徐定章(武進士)、徐延翼等13人,舉人10人,貢生、邑庠生300人。其中,徐廷芳及孫徐延泰、曾孫徐旭曾祖孫3人皆進士,謂“一門三進士”。
為宣揚宗族功德,徐氏族人在下車興建了諸多大型建築,以徐氏13世俊甲公所建“中心圍”最為有名,其最引人注目的當是“進士坊”。古時牌坊大多建在路邊或空曠處,而這“中心圍”牌坊卻附建在大門上,與門樓連為一體,頗為罕見,系徐廷芳在乾隆七年(1742年)中了72名進士后所立。
“進士坊”如今已成為“一門三進士”的紀念碑,備受邑人珍愛。“祖進士,孫進士,一門三進士;叔明經,侄明經,三代九明經”,和平鄉民傳頌的這支歌謠,說的就是和平下車徐家的徐廷芳、徐延泰、徐旭曾祖孫3人。這其中,徐旭曾最為後人所紀念。1808年5月,徐旭曾口述,博羅韓生記之,稱之為《豐湖雜記》,這是最早關於客家問題的著述,後人稱這為“客家人宣言”。該文提出一個重要論斷:“今日之客人,其先乃宋之中原衣冠舊族,忠義之後也。”《豐湖雜記》
歷史上曾出進士4人、舉人5人、貢生5人、秀才93人。
近代史上,和平徐氏文風更為驕人,民國時期和平縣入讀高等院校73人中,徐姓後裔28人。徐傅霖更是名冠東江,堪稱近代史上名人,其早年留學東洋,后歷任國會議員、南方護法軍政府大理院院長、司法部長、總統府顧問、國民參議員、國府委員、國大代表、國民政府正副總統候選人。由於徐傅霖在中國近現代史上的影響,他的畫像被掛在南京國民黨總統府舊址。
浰東小築
浰東小築坐落在下車鎮石含村,是徐傅霖故居,始建於民國元年(1911年),歷時10年到民國十年(1921年)才最終建成。該建築縱東向西,依山傍水,青磚牆,木架梁,硬山頂。抖門和正門門框均採用青石材料,上嵌青石匾,正門和抖門前各有兩條石柱承檀。
文昌閣
文昌閣,位於下車鎮,清朝嘉慶四年進士徐旭曾當初建下車文昌閣時,就曾感嘆於科舉沒落下車文運日漸式微。建成后,每逢科舉制之年和神誕之日,當地人無不齊聚文昌閣,膜拜與孔子並尊的文昌帝君,舉行文昌會,祈求當地文運昌盛,希望文曲星能點中自己,高中狀元。可惜解放后不幸毀於山火。
2010年,下車賢達人士徐梅添捐資100萬元在原址重建了文昌塔,並在塔門新題對聯一副“望紫雲觀烏虎,密石當碑書往昔;攀雪峰掛玉龍,定河為墨寫今朝”,由以前的三層擴建到七層,續寫了下車文運昌盛歷史,以圖再現昔日“文化之鄉”的榮耀。塔前廣場上,立有6塊碑刻,上面有文進士徐廷芳、徐延泰、徐旭曾、武進士徐定章、民國法學專家徐傅霖以及中共和平第一任縣委書記周寶時的事迹簡介。

特產美食

韭菜捆板
韭菜捆板,亦稱米粉板、卷板,是客家人祖先自北南遷后,因當地不種小麥,無麵粉可制春卷,而用大米磨粉制皮代替春卷的一大創造,加上韭菜,北風南味,別具特色。
生焗釀豆腐
生焗釀豆腐,由嫩滑的東江山水豆腐製作而成,含鈣量高、脂肪低,且口感稀軟、製法精細。成菜后熱氣騰騰,味香汁濃,極具食相。做法也較簡單:將五花肉、蔥花、鹹魚混合在一起后剁成肉泥,加上配料,攪拌成肉餡;接著取每塊豆腐在中間挖一小洞,置入肉餡;隨後將釀好的豆腐放入干鍋中,用中火生焗15分鐘左右取出,放入砂煲,下老抽調色加蔥花等便成。
農家菜乾煲
下車人習慣將吃不完的青菜晾晒成菜乾,做成“農家菜乾煲”,肉爛味香,吃起來咸中略帶甜味,油而不膩,是客家宴席上的美味佳肴。其做法是將五花肉煎出豬油,將菜乾在清水中浸泡30至60分鐘后,撈出切斷,與煎過的豬肉一起燜片刻,隨後加入精鹽、白糖等輔料,將生黃豆撒鋪在菜乾豬肉上,慢火煮熟即可。
農家白切腌雞
農家白切雞是下車傳統特色的一大名菜,以皮脆、肉滑、骨香、味濃等聞名,夾一塊放在嘴裡油而不膩,香而不燥,純純的熟油香氣在鼻子里透過,令人垂涎。其做法較簡單,將宰殺好的腌雞掏空內臟,然後用慢火熬35分鐘左右,撈起切成塊狀后,將食用油、干蔥、鹽攪拌在一起淋到雞肉上面即可。

獲得榮譽


2020年7月29日,入選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縣城)命名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