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陷阱

貧困陷阱

所謂“貧困陷阱”,通常地講是指這樣一種情況,處於貧困狀態的個人、家庭、群體、區域等主體或單元由於貧困而不斷地再生產出貧困,長期處於貧困的惡性循環中而不能自拔。

目錄

正文


發展經濟學中的貧困陷阱,就是指由於經濟中存在惡性循環,而使發展中國家陷於貧困落後之中難以擺脫。貧困陷阱可分為兩種:技術陷阱和人口陷阱
一旦掉進這種“貧困陷阱”,要想從裡邊跳出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
20世紀50年代有三位經濟學家揭示了“貧困陷阱”的產生根源:
(1)納克斯(Nurkse)於1953年提出“貧困惡性循環”(vicious circle of poverty)理論;
(2)納爾遜(Nelson)於1956年提出“低水平均衡陷阱”(low-level equilibrium trap)理論;
(3)繆爾達爾與1957年提出“循環積累因果關係”理論。
這些理論認為發展中國家總是陷入低收入和貧困的累積性惡性循環之中,用納克斯的話說:“一國窮是因為它窮”(A country is poor because it is poor)。
“貧困陷阱”為什麼能夠相對地把人鎖定在貧困中,其基本原理是這樣的:因為你窮,你就享受不到良好的教育,引起人力資本的退化;因為你窮,你就缺少物質資本的投入,許多賺錢的機會因而與你無緣;因為你窮,就限制了你的活動範圍和自由,因而使你遊離於主流社會之外而日益邊緣化;因為你窮,就可能影響你的情緒和精神狀態,從而一蹶不振而荒度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