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上天梯的結果 展開

上天梯

中藥

上天梯,中藥名。為百合科重樓屬植物北重樓Paris verticillata M. Bieb.的根莖。植物北重樓,分佈於東北、華北及陝西、甘肅、安徽、浙江和四川等地。具有祛風利濕,清熱定驚,解毒消腫之功效。主治風濕痹痛,熱病抽搐,咽喉腫痛,癰腫,瘰癧,毒蛇咬傷。

入葯部位


根莖。

性味


味苦,性寒。

歸經


入肝經。

功效


祛風利濕,清熱定驚,解毒消腫。

主治


風濕痹痛,熱病抽搐,咽喉腫痛,癰腫,瘰癧,毒蛇咬傷。

相關配伍


1、治小兒急驚抽搐,七葉一枝花焙乾研末,每次0.6-0.9g,用鉤藤9g,薄荷1.5g,煎湯送服。日服2-3次。(《內蒙古中草藥》)
2、治癰瘡腫毒,北重樓15g,蒲公英50g。水煎服。(《長白山植物葯志》)
3、治淋巴結結核,北重樓15g,夏枯草15g,天葵子15g。水煎服。(《長白山植物葯志》)
4、治毒蛇咬傷,七葉一枝花6g。研末,開水送服,每日2-3次。另以鮮根嚼爛,或加酒搗爛,敷患處;或(七葉一枝花)根30g,青木香60g,研面,每次3.6g,溫水送服。(《內蒙古中草藥》)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6g;或入丸、散。
外用:適量,搗敷;或以醋磨汁塗。

使用注意


體虛無虛火熱者忌用,孕婦不宜用。本品有毒,服用劑量過大可致中毒。中毒主要癥狀為噁心、嘔吐、頭痛,嚴重者可出現痙攣。中毒救治:洗胃、導瀉,內服稀醋酸或甘草水,並及時送醫院搶救。

炮製


採集加工:夏末秋初採挖,除去莖葉及鬚根,洗凈,鮮用或曬乾。

形態特徵


多年生直立草本,高25-60cm。根莖細長,直徑3-5mm。莖綠白色,有時帶紫色。葉6-8枚輪生,具短柄或近無柄;葉片披針形、狹長圓形、倒披針形或倒卵狀披針形,長7-15cm,寬1.5-3.5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花單生於葉輪中央;花梗長4.5-12cm;外輪花被通常4-5,葉狀,倒卵狀披針形、長圓狀披針形或倒披針形,長2-3.5cm,寬1-3cm,先端漸尖,基部圓形或寬楔形,綠色,極少帶紫色,紙質,平展;內輪花被片條形,長1-2cm,黃綠色;雄蕊通常8,花絲基部稍扁平,長5-7mm,花藥長約1cm,葯隔突出部分長6-8mm;子房近球形,紫褐色,先端無盤狀花柱基,花柱具4-5分枝,分枝細長,向外反卷。蒴果漿果狀,不開裂,直徑約1cm,具數顆種子。花期5-6月,果期7-9月。

生長環境


生於山坡林下、草叢、陰濕地或溝邊,分佈於東北、華北及陝西、甘肅、安徽、浙江和四川等地。

鑒別


藥材性狀:乾燥根莖呈圓柱形,稍扁,略彎曲,長5-10cm,直徑約3mm,表面棕黃色,具縱皺紋,有節,節上殘留膜狀鱗葉、鬚根或根痕。質堅脆,易折斷,斷面較平坦,白色至淡黃色,顯粉性。氣無,味微甘而後麻。

藥理作用


1、對多種致病菌有抗菌作用。
2、止咳、平喘作用。
3、鎮靜、鎮痛作用。
4、殺精作用。

相關論述


1、《陝西中草藥》:“祛風濕,健脾胃,益氣血,消腫,止痛。主治風濕麻木疼痛。跌打損傷,勞傷腰腿痛,貧血,神經衰弱。”
2、《內蒙古中草藥》:“清熱解毒,消腫散瘀,解蛇毒。主治毒蛇毒蟲咬傷,瘡癰腫毒,喉頭炎,咽喉腫痛,小兒驚嚇抽風。”

附註


以全草治心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