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糞性腹膜炎

胎糞性腹膜炎

胎糞徠性腹膜炎是胎兒期發生腸穿孔導致胎糞流入腹腔而引起的無菌性腹膜炎,是一種消化系統疾病。本病病因不明,可能與腸壁肌層發育不良、胎兒期炎症、組織缺氧及營養缺乏引起腸穿孔,也可能與血液循壞障礙、胰腺功能不全等有關。本病可分為腸梗阻型和腹膜炎型,主要有腹脹、嘔吐、腹部皮膚紅腫、呼吸急促、便血等表現。根據病情和臨床分型可採取非手術治療和手術治療。本病常合併嚴重感染、營養不良,和術后的多臟器功能衰竭。未合併嚴重併發症者預后好,但仍屬於嚴重急腹症之一,病死率仍在30%~50%。

就診科室


● 新生兒科、小兒普通外科

病因


● 具體病因不明。可能的病因有:
● 腸壁肌層發育不良、胎兒期炎症、組織缺氧及營養缺乏引起腸穿孔。
● 血液循環障礙疾病,造成胎兒4個月後發生腸穿孔。

癥狀


● 不同類型胎糞性腹膜炎可有不同臨床表現。

腸梗阻型

● 拒奶
● 嘔吐
● 腹脹
● 便秘

腹膜炎型

● 發熱
● 呼吸困難
● 皮膚青紫
● 腹部皮膚紅腫、發亮
● 陰囊水腫

檢查


● 主要根據影像學檢查來確診。
● 腹部X線
● ● 立位片,主要判斷有無腸梗阻、氣腹等,可確診本病。
● 腹部B超
● ● 可通過腹腔內有無鈣化灶來進行產前和生后的診斷。
● 腹腔穿刺
● ● 可通過腹腔穿刺的液體來輔助診斷該疾病。

診斷


● 醫生主要根據臨床表現和腹部X線結果來診斷。
● 胎兒生后嘔吐、腹脹、便秘或便血、腹部皮膚紅腫、呼吸困難等。
● 腸梗阻的腹部X線立位片提示腸曲擴張擴大,有液平面,並可見散在不規則鈣化斑塊。腸穿孔則表現為膈下遊離氣體。

鑒別診斷


● 胎糞性腹膜炎應與新生兒胃穿孔、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相鑒別。
● 如出現腹脹、嘔吐、便血、呼吸困難、腹壁皮膚紅腫等表現應立即到醫院就診。
● 醫生會根據患兒臨床表現及腹部影像學檢查來進行診斷和鑒別診斷。

治療


● 根據不同的臨床癥狀和分型,採取相應的治療措施。主要有非手術治療和手術治療。

非手術治療

● 適用於病情較輕的不完全性腸梗阻或不伴有腹膜炎癥狀的患兒。
● 禁食
● 胃腸減壓
● 補液
● 應用抗生素

手術治療

● 手術的目的是解除梗阻、修補穿孔部位、松解炎症引起的黏連。適合人群:
● 完全性或絞窄性腸梗阻。
● 可捫及明確的腹部包塊。
● 腹腔有遊離氣體。
● 腹壁局限性或瀰漫性的蜂窩織炎。
● 全身情況惡化,合併有敗血症徵象。

危害


● 常繼發嚴重感染、營養不良,和術后的多臟器功能衰竭。

預后


● 總體病死率55%,隨著診治水平的提高,預后已有較大改善。
● 但該症因病變複雜病死率仍甚高,約有30%。
● 后遺的腸粘連於鈣化數年後可能被吸收。

預防


● 暫無有效預防措施,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是本病防治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