惰性思維
主觀依賴性嚴重的思維方式
因為主觀依賴性嚴重,或者消極悲觀的人生態度等,從而缺失了積極主動的主觀思維能力,不積極主動的去思考。
目錄
惰性思維又可分為兩種:一,缺少積極主動的思維意識;二,缺少積極主動的思維心態。
思維的、思想的惰性要遠比肉體的懶惰可怕的。肉體的懶惰充其量就是個懶人,而思想的思維的懶惰者,卻會成為一個不折不扣的庸人、廢人。
你是不可能指望一個思維的懶惰者會有什麼大的創舉的。任何一個創舉通常都是有很多問題組成的,都是一個個問題的發現與最終被解決的結果的體現。且不論其中一個好的創意的提出,單是問題的發現就需要積極主動的心態的。一個思維的懶惰者,可以被動的應付著去解決問題,卻決不可能主動的去發現一些新的問題,所以他們最多只能麻木的做事,就像工業機器人一樣,只懂得按照某個指令做事,而不能積極的成事的。
正如愛迪生發明燈泡。幾千次的反覆試驗,恰恰證明了他是一個有著積極思維心態的人,所以他可以不斷的找到新的問題,思考新的理論,尋求新的解決方案,並用理論去指導實踐,去一次次的驗證著他的方案,所以最終註定他是會成功了。
惰性思維可以說是非常普遍的存在於我們的現實生活中的。譬如當碰到某件事的時候,我們習慣於想當然的以為,它就應該是某個樣子的,或者是就應該朝著某個方向發展的,還總會以此為借口,去怠慢於進一步思考。正如馬克思所言:“如果謙遜是探討的特徵,那麼,這與其說是害怕虛偽的標誌,不如說是害怕真理的標誌。謙遜是使我寸步難行的絆腳石。它是上司加於探討的一種對結論的恐懼,是一種對付真理的預防劑。”其實在這裡,馬克思所指的“謙遜”,正是惰性思維的一種。
人之所以能成為萬物之靈,就是因為人不但有大腦,還更善於運用大腦,更善於思考。而一些人因為長期的或主動或被動的從屬於家庭或學校,或者因為長期的受到外在的否定評價,而過低的評價自我,喪失對自身能力的信心,消極怠慢於對事、行事,不願意再去思考。還有一些人,則多是因為其父母等為其包辦了一切,為其鋪就了“和平”的人生路,不需要再思考,進而惰于思考,不願意再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