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清貧的結果 展開

清貧

革命烈士方誌敏著文章

《清貧》是革命烈士方誌敏於1935年5月26日創作的一篇散文。這篇文章主要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寫方誌敏一向過著樸素的生活,從沒有奢侈過,概敘“清貧”提契全文;第二部分(第2至9段)寫兩個事例,詳細記敘方誌敏在被捕當天,敵人在他的身上一個銅板都沒有搜出的事;第三部分(第10段)高度讚揚革命者的品德。這篇自敘式的隨筆,篇幅不過幾百字,語言樸實無華,然而卻表現了極為深刻的內容,也顯示了作者高超的藝術表現才能。

文學常識


人民文學出版社1977年版。方誌敏(1889-1935),江西弋陽人。贛東北革命根據地和紅軍第十軍的創建者。1935年因叛徒出賣,被捕犧牲。遺著有《可愛的中國》、《獄中記實》等。

分段


全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方誌敏一向過著樸素的生活,從沒有奢侈過。概敘“清貧”提契全文。
第二部分(2—9)兩個事例,詳細記敘方誌敏在被捕當天,敵人在他的身上一個銅板都沒有搜出的事。
第三部分(10)高度讚揚革命者的品德。

作者簡介


生平

方誌敏,1899年生,江西省上饒市弋陽縣人。1922年8月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3年3月轉入中國共產黨。192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與建立了江西的中共黨、團、軍組織和革命根據地。曾任江西省農民協會秘書長、中共閩浙贛省委書記、省蘇維埃政府主席,領導革命運動。1928年1月,參與領導弋橫起義,創建贛東北蘇區,是贛東北革命根據地與中國工農紅軍第十軍創建人之一。先後任贛東北省、閩浙贛省蘇維埃政府主席,紅十軍、紅十一軍政治委員,中共閩浙贛省委書記。他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贛東北實際相結合,創造了一整套建黨、建軍和建立紅色政權的經驗,毛澤東稱之為“方誌敏式”的根據地。

從戎生涯

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政變后,潛回贛東北,恢復中共基層組織,組織農民武裝。次年1月領導弋陽、橫峰起義,進行游擊戰爭,開展土地革命,組織工農政權,創建了贛東北革命根據地和中國工農紅軍第十軍。歷任中共江西省委書記,信江、贛東北省和閩浙贛省蘇維埃政府主席,紅十軍代理政治委員、贛東北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紅十一軍政治委員、紅十軍團軍政委員會主席等職。曾當選為中共第六屆中央委員,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主席團委員,並獲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授予的紅旗章。

永垂不朽

1934年11月初,方誌敏奉命率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北上,任紅十軍團軍政委員會主席。至皖南遭國民黨軍重兵圍追堵截,艱苦奮戰兩月余,被7倍於己的敵軍圍困。他帶領先頭部隊奮戰脫險,但為接應後續部隊,復入重圍,終因寡不敵眾,於1935年1月29日在江西玉山隴首村被俘。被捕那天,兩個國民黨士兵搜遍方誌敏全身,除了一塊時表和一支鋼筆,沒有一文錢。誠如方誌敏所說:清貧,潔白樸素的生活,正是我們革命者能夠戰勝許多困難的地方。”在獄中,面對敵人的嚴刑和誘降,他正氣凜然,堅貞不屈。寫下了《清貧》《可愛的中國》等文章。1935年8月6日在江西南昌下沙窩英勇就義,當時才36歲。遺骨現安葬於南昌市郊梅嶺。《可愛的中國》節選改編后被選入北師大版六年級下冊教科書第三單元第三課、北京課改版八年級上冊語文書第四單元第一課。

名句

“清貧,潔白樸素的生活,正是我們革命者能夠戰勝許多困難的地方!”這是方誌敏同志的名著《清貧》中的名句,是他作為一名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鬥士的警句。今天,雖然革命勝利,國家安定、經濟繁榮,但是作為與方誌敏同志同一戰線的馬克思主義的衛士,在閱讀《清貧》時,感到分外的親切。

原文


我從事革命鬥爭,已經十餘年了。在這長期的奮鬥中,我一向是過著樸素的生活,從沒有奢侈過。經手的款項,總在數百萬元;但為革命而籌集的金錢,是一點一滴地用之於革命事業。這在國民黨的大人物身上,頗似奇迹,或認為誇張;而矜持不苟,舍已為公,卻是每個共產黨員具備的美德。所以,如果有人問我身邊有沒有一些積蓄,那我可以告訴你一樁趣事:
就在我被俘的那一天——一個最不幸的日子,有兩個國民黨軍的兵士,在樹林中發現了我,而且猜到我是什麼人的時候,他們滿肚子熱望在我身上搜出一千或八百大洋,或者搜出一些金鐲金戒指一類的東西,發個意外之財。哪知道從我上身摸到下身,從襖領捏到襪底,除了一隻懷錶和一支自來水筆之外,一個銅板都沒有搜出。他們於是激怒起來了,猜疑我是把錢藏在那裡,不肯拿出來。他們之中有一個左手拿著一個木柄榴彈,右手拉出榴彈中的引線,雙腳拉開一步,作出要拋擲的姿勢,用兇惡的眼光盯住我,威嚇地吼道:
“趕快將錢拿出來,不然就是一炸彈,把你炸死去!”
“哼!你不要作出那難看的樣子來吧! 我確實一個銅板都沒有;想從我這裡發洋財,是想錯了。”我微笑著淡淡地說。
“你騙誰!像你當大官的人會沒有錢!”拿手榴彈的兵士堅決不相信。
“決不會沒有錢的,一定是藏在那裡,我是老出門的,騙不得我。”另一個兵士一面說,一面弓著背重來一次,將我的衣角褲襠仔細地捏,總企望著有新的發現。
“你們要相信我的話,不要瞎忙吧! 我不比你們國民黨當官,個個都有錢,我今天確實是一個銅板也沒有,我們革命不是為著發財!”我再向他們解釋。
等他們確知在我身上搜不出什麼的時候,也就停手不搜了;又在我藏躲地方的周圍,低頭注目搜尋了一番,也毫無所得,他們是多麼的失望啊!那個持彈欲放的兵士,也將拉著的引線仍舊塞進榴彈的木柄里,轉過來搶奪我的表和水筆。后彼此說定表和筆賣出錢來平分,才算無話。他們用懷疑而又驚異的目光,對我自上而下的望了幾遍,就同聲命令地說:“走吧!”
是不是還要問問我家裡有沒有一些財產?請等一下,讓我想一想,啊,記起來了,有的有的,但不算多。去年暑天我穿的幾套舊的汗褂褲,與幾雙縫上底的線襪,已交給我的妻放在深山塢里保藏著——怕國民黨軍進攻時,被人搶了去,準備今年暑天拿出來再穿,那些就算是我唯一的財產了。但我說出那幾件“傳世寶”來,豈不要叫那些富翁們齒冷三天?!
清貧,潔白樸素的生活,正是我們革命者能夠戰勝許多困難的地方!
一九三五年五月二十六日寫於囚室

創作背景


1934年7月,中共中央成立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由方誌敏領導的紅十軍團組成。1935年1月當先遣隊通過懷玉山封鎖線時,被敵人包圍了。由於叛徒的告密,方誌敏不幸被捕。匪兵們認為,像方誌敏這樣的“大官”肯定帶著很多錢,於是就將方誌敏渾身上下搜查了一遍,又從頭到腳,從衣領到襪底仔細搜查了一遍,但除了一支筆、一隻懷錶、一顆私章之外,連一枚銅板也沒有找到。在獄中,方誌敏通過這件事於1935年5月26日寫下了《清貧》一文,后秘密託人輾轉送到上海,通過宋慶齡、魯迅等轉交黨中央。

文學賞析


這篇自敘式的隨筆,篇幅不過幾百字,語言樸實無華,然而卻表現了極為深刻的內容,這和作者高超的寫作技巧是分不開的。
運用旁描側寫的方法表現主題,是這篇文章最重要的特色。作品的主題是表現無產階級革命家身居要職一身清白的崇高風範,然而作品並沒有更多的從正面落筆,而是集中筆墨描寫兩個國民黨兵士想從方誌敏身上發財的心態和動態。先寫國民黨士兵想從方誌敏身上發大財的“熱望”,再寫他們全神貫注地搜身的醜態,最後寫國民黨士兵因失望而圖窮匕首見,以恐怖手段相威脅的兇相。作品不惜筆墨,精心描繪國民黨士兵貪婪無恥的靈魂和醜態,意在反襯無產階級革命家與這些醜類絕然不同的崇高品質。兩相對照,使丑的更丑,美的更美。在國民黨士兵醜惡形象映襯下,屹立在讀者面前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方誌敏的光輝形象,顯得更加崇高可敬。
一般來說,側面描寫只是作為正面描寫的襯托和補充,但是,這篇文章則不同,它主要是通過側面描寫表現主題。正面描寫只是起了側面描寫補充的作用。從表現方誌敏一生清貧的全局來說,只寫被俘的一節是不夠的,因為一個人的被俘,畢竟有些偶然性,即使被俘時未發現一文錢,也不能完全說明一生清貧。所以文章開始,首先正面介紹了自己掌握巨額財產,卻“一點一滴地用之於革命事業”的情況,搜身以後,又補充介紹了自己家庭的清貧。這使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得益彰,既增加了文章的波瀾,又全方位地寫出了方誌敏從過去到現在,從個人到家庭,一生清貧樸素的崇高品質,使讀者不僅看見了方誌敏的一事,而且看到了作者的一生。

名家點評


江西省教育廳教育教材研究室主任黃建國:“身居要職,卻過著清貧、樸素的生活,這是無產階級革命家區別於一切剝削階級官員的本質特徵。也是我黨領導人民戰勝一切艱難險阻,取得革命勝利的力量源泉。作為我黨高級領導人的方誌敏,通過描述自己被俘時發生的一些趣事,從一個獨特的角度表現了上述深刻主題。讀了以後,使人深受教育。”(《中國隨筆小品鑒賞辭典》)
原寧波教育學院中文系副主任馮志鈞:“方誌敏離我們而去已60多年,但烈士在《清貧》中所寄託的偉大而樸素的思想,對我們今天正在從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年輕一代來說,仍然具有非常現實的意義。”(《詩文與修養》)
《人民文學》副編審、作家楊海蒂:“而他的不朽之作《清貧》,我每讀一遍都會為之動容:‘我從事革命鬥爭,已經十餘年了。在這長期的奮鬥中,我一向是過著樸素的生活,從沒有奢侈過。’‘清貧,潔白樸素的生活,正是我們革命者能夠戰勝許多困難的地方!’《清貧》,是中華民族難以磨滅的文化記憶;清貧精神是中國共產黨的理想信念,是中國革命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英雄雖逝,浩氣長存,功勛不朽,精神永在,光耀千秋。”(《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