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超文本的結果 展開

超文本

超文本

超文本(Hypertext)是用超鏈接的方法,將各種不同空間的文字信息組織在一起的網狀文本。超文本更是一種用戶介面範式,用以顯示文本及與文本之間相關的內容。現時超文本普遍以電子文檔方式存在,其中的文字包含有可以鏈結到其他位置或者文檔的連結,允許從當前閱讀位置直接切換到超文本連結所指向的位置。超文本的格式有很多,目前最常使用的是超文本標記語言(Hyper Text Markup Language,HTML)及富文本格式 (Rich Text Format,RTF)。我們日常瀏覽的網頁上的鏈結都屬於超文本。

概念解析


超文本(Hypertext)是用超鏈接的方法,將各種不同空間的文字信息組織在一起的網狀文本。超文本更是一種用戶介面範式,用以顯示文本及與文本之間相關的內容。現時超文本普遍以電子文檔方式存在,其中的文字包含有可以鏈結到其他位置或者文檔的連結,允許從當前閱讀位置直接切換到超文本連結所指向的位置。超文本的格式有很多,目前最常使用的是超文本標記語言(Hyper Text Markup Language,HTML)及富文本格式 (Rich Text Format,RTF)。我們日常瀏覽的網頁上的鏈結都屬於超文本。
此外超文本也是一種按信息之間關係非線性地存儲、組織、管理和瀏覽信息的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應用者可以自己隨行所欲地閱讀自己想要閱讀的內容。而傳統文本都是線性的,閱讀者必須按照製作者預先製作的順序一段接一段或一頁接一頁有順序的閱讀。從本質上講,超文本更符合人的個性化,符合了人的思維總是喜歡由此及彼地擴展性聯想的習慣。在製作超文本時,製作者將製作材料根據其特有的聯繫劃分出各種不同層次、不同關係的線性單元,然後把這些劃分的單元鏈接成網路結構。超文本技術將自然語言文本和計算機互動式地轉移或動態顯示線性文本的能力結合在一起,它的本質和基本特徵就是在文檔內部和文檔之間建立關係,正是這種關係給了文本以非線性的組織。

概念來源


人們普遍認為超文本的概念源於范尼瓦•布希(Vannevar Bush,1890年-1974年)。他在20世紀30年代即提出了一種叫做memex(memroy extender,存儲擴充器)的設想,預言了文本的一種非線性結構,1939年寫成文章“As We May Think”,於1945年在“大西洋月刊”發表。該篇文章呼喚在有思維的人和所有的知識之間建立一種新的關係。由於條件所限,布希的思想在當時並沒有變成現實,但是他的思想在此後的50多年中產生了巨大影響。
納樂遜對“超文本”的解釋是:“非相續性著述(non—sequential writing),即分叉的、允許讀者作出選擇、最好在交互屏幕上閱讀的文本。”“大量的書寫材料或圖像材料,以複雜的方式相互聯繫,以至於不能方便地呈現在紙上。它可能包含其內容或相互關係的概要或地圖,也可能包含自已經審閱過它的學者所加的評註、補充或腳註。”(1)另據牛津英語詞典1993年版對“超文本”的解釋是:“一種並不形成單一系列、可按不同順序來閱讀的文本,特別是那些以讓這些材料(顯示在計算機終端)的讀者可以在特定點中斷對一個文件的閱讀以便參考相關內容的方式相互連接的文本與圖像。”
從以上的解釋可以看出,超文本是計算機出現后的產物,它以計算機所儲存的大量數據為基礎,使得原先的線性文本變成可以通向四面八方的非線性文本,讀者可以在任何一個關節點上停下來,進入另一重文本,然後再點擊、進入又一重文本,理論上,這個過程是無窮無盡的。從而,原先的單一的文本變成了無限延伸、擴展的超級文本、立體文本。

基本特徵


超文本的基本特徵就是可以超鏈接文檔;你可以指向其他位置,該位置可以在當前的文檔中、區域網中的其他文檔,也可以在網際網路上的任何位置的文檔中。這些文檔組成了一個雜亂的信息網。目標文檔通常與其來源有某些關聯,並且豐富了來源;來源中的鏈接元素則將這種關係傳遞給瀏覽者。

軟體開發


軟體的開發者名叫內爾森(Ted-Nelson),1960年,軟體立項之時,內爾森的想法是構建一種新文檔,用戶同時可以看到所有引述內容的原始出處文檔,這種引用關係也將通過視覺要素呈獻給讀者。
Xanadu項目和網際網路WEB十分類似,內爾森甚至創造了一個新辭彙“超文本”(Hypertext),描述文檔之間的鏈接關係。根據內爾森的設想,Xunadu文檔的鏈接將不會因為文檔變化而變化,每一處引用的原文都可以看到,另外還將有完善的文字版權系統和商業授權系統,從而保證非授權、無摩擦的內容引用。
內爾森發明超文本概念之後,其Xanadu項目,有可能取代今天網際網路的WEB。然而受到資金等原因限制,這一項目多次中斷。據報道,1972年,內爾森和合作夥伴在一台租來的電腦上,用如今已經過時的一種編程語言,開發Xanadu軟體,然而在尚未開發出可以呈現給投資人的DEMO之前,內爾森資金告急,被迫交還了租來的電腦,他手裡空有代碼,沒有編程設備。
1995年,美國《連線》雜誌,曾經大篇幅報道了Xanadu項目曲折的開發道路。而軟體最終問世,又過了近十年時間。
2014年4月份,在美國Chapman大學的一個活動上,OpenXanadu最終對外發布。

普通文本區別


超文本(Hypertext)與傳統的文本有較大的區別。
普通的書刊和計算機上普通文檔中的文本都屬於線性結構,人們在閱讀它們時通常是按順序讀下去的。超文本則不同,它是一種非線性結構,在製作超文本時可將其素材按其內部的聯繫劃分成不同層次的信息單元,然後通過創作工具或超文本製作語言將其組織成一個文件。在這種超文本文件中,某些文字、符號或圖形起著“超鏈接(Hyperlink)”的作用,為了區別於一般的文字,它們通常採用下劃線、高亮度或特殊顏色顯示。當滑鼠指針移至其上,游標形狀改變;當左鍵單擊該超鏈接時,就會跳轉到被鏈接的對象。
超文本是由一些相對獨立的信息單元和表達這些信息單元之間關係的超級鏈接所構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