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武縣
陝西省咸陽市轄縣
長武縣,隸屬於陝西省咸陽市,地處關中西陲,咸陽市西北部的涇河中游南側。東與彬縣毗鄰,南與甘肅省靈台縣相連,西與甘肅省涇川縣接壤,北與甘肅省寧縣、正寧縣交界。介於東經107°38′49″—107°58′02″,北緯34°59′09″—35°18′37″之間。南北最長處30.06千米,東西最寬處27.23千米,總面積為567.1平方千米。
截至2018年,長武縣下轄1個街道、7個鎮。截至2016年末,長武縣常住人口為17.0878萬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72.999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5.868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45.422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1.709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42720元,三次產業結構為21.7:62.2:16:1。
2018年9月25日,獲得商務部“2018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榮譽稱號。2019年5月7日,陝西省人民政府批准長武縣退出貧困縣序列。2019年11月,入選第二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截止2020年常住人口148404人。
秦
長武縣
西漢
鶉觚縣隸屬朔方刺史部北地郡。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年),於鶉觚塬西部置陰槃縣,亦屬北地郡。元鼎三年(前114年),拓廣疆界,釐定區域建制,又於鶉觚塬北部置淺水縣,隸屬并州刺史部上郡。並以北地郡分置安定郡,隸屬涼州刺史部,陰槃縣改屬安定郡。初始元年(9年),王莽新朝改淺水縣為京室(一說改曰廣信)。地皇四年(24年),鶉觚、陰槃、淺水縣置並設。
東漢
鶉觚、陰槃同屬涼州刺史部安定郡。光武帝初年廢淺水縣。靈帝中平五年(188年),因避匈奴內侵,陰槃縣僑遷寄理新豐,遂廢。興平元年(194年).置新平郡,隸屬涼州刺史部。次年,鶉觚縣改屬新平郡。東漢末年,改行州、郡、縣制,鶉觚又隸屬安定郡。
三國曹魏
建安十八年(213年),鶉觚縣併入魏境,隸屬雍州新平郡。黃初七年(226年),鶉觚縣改屬扶風郡。
西晉
鶉觚縣隸屬雍州安定郡。
東晉十六國
鶉觚縣,前趙,隸屬雍州安定郡。後趙,改安定郡為趙平郡,仍轄鶉觚縣。《魏書》記,鶉觚縣有鶉觚塬,一名淺水塬。有停台山。建武十年(344年),廢鶉觚縣。十六國相繼更迭,郡縣不立。屢變屢陷,改設無常。姚萇之亂(385年),百姓夷滅,“郡縣俱廢,並無理所。”
南北朝
遭受長期戰亂,鶉觚地域屬後秦、大夏。至北魏又置州、郡、縣。神四年(431年),鶉觚地域歸屬北魏。熙平二年(517年),原鶉觚縣西部置東陰槃縣(亦名東槃),隸屬涇州趙平郡。后經分裂改制,西魏大統元年(535年),復置鶉觚縣,治所設於枝屯塬邵寨鎮,隸屬涇州趙平郡。元欽元年(552年),以東陰槃縣南臨宜祿川,故改稱設置宜祿縣,仍屬涇州趙平郡。北周初廢趙平郡。保定三年(563年)廢宜祿縣。轄地東北部歸新平郡白土縣,南部歸安定郡鶉觚縣,西部歸安定郡安定縣。
隋
初廢郡設州縣。開皇三年(583年),廢新平郡。次年豳州置新平縣。大業三年(607年),又改豳州為新平郡。義寧二年(618年),原宜祿縣轄地仍分屬安定郡鶉觚縣和新平郡新平縣。
唐
武德元年(618年),行州縣兩級制,恢復豳州。貞觀元年(627年),以道統州。貞觀二年(628年),析新平、保定、靈台縣地,重新分置宜祿縣,隸屬關內道豳州。《唐書》記,宜祿縣有淺水塬,有長武城。垂拱二年(686年),宜祿縣城由淺水塬移今城址,衙署設昭仁寺東。轄地有飛雲鎮、長武城。開元十三年(725年),州改豳為邠,仍屬關內道,轄宜祿縣。天寶元年(742年),廢邠州,復設新平郡,仍轄宜祿縣。至德元年(756年),宜祿縣改屬保定郡。乾元元年(758年),宜祿縣又歸屬復設的邠州。
五代十國
梁、唐、晉、漢、周,宜祿縣皆屬邠州。十國時期的後梁、後唐,宜祿縣置依舊,隸屬邠州。
宋
淳化五年(994年),改道為路,郡縣並稱。宜祿縣隸屬永興軍路、邠州新平郡,歸靖難軍節度。太平興國以後宜祿縣城遷往冉店鎮。咸平四年(1001年),涇州長武城(今涇明鄉長武村)升鎮置長武縣。咸平五年(1002年)廢為寨,屬保定縣。大觀二年(1108年),復以寨置長武縣,隸屬涇州保定郡,歸彰化軍節度。
金
天會九年(1131年),邠州被蒙古兵佔領。元光元年(1222年),蒙古兵又攻佔邠州,宜祿縣歸金領屬。宜祿、長武同為望縣並存,分屬慶原路邠州和涇州。
元
憲宗三年(1253年),忽必烈領兵屯邠州,宜祿縣歸元轄地。中統三年(1262年),設陝西行中書省,轄邠州。又設都元帥府轄邠州、涇州。至元七年(1270年),廢宜祿縣,轄地併入慶原路邠州新平縣。至元十一年(1274年),廢長武縣,轄地併入慶原路涇州涇川縣,今長武境內無縣置。
明
洪武二年(1369年),宜祿地域歸明朝統轄。洪武三年(1370年),廢新平縣。置宜祿鎮,隸屬邠州,駐巡檢司戎守。弘治十七年(1504年),移宜祿鎮於冉店,仍故名。設驛遞,巡檢司亦駐防冉店鎮。由於“地處西鳳平慶交匯區,四鄙多山,阻為盜藪,居民患之。嘉靖年間,寇掠帑解,設邠涇兵憲以鎮之。”隆慶五年(1571年),增設州同治駐冉店鎮。萬曆九年(1581年),有撫台按院巡歷關西道,鄉民士紳懇求復建縣置,遂申報諸司府道轉奏朝廷。萬曆十一年(1583年)三月,奉旨准奏,“割邠州一隅添置長武縣,取縣西舊長武城故地為名。”隸屬陝西布政使司西安府。巡檢司移駐窯店鎮。長武建立縣置之初,改遷治所於宜祿鎮,擴充驛堡,修築城廓衙署。從此,長武縣境域規模趨於定型,相因沿襲。《明史》記,長武縣北有涇水,南有汭水。西有窯店巡檢司。舊《長武縣誌》記,明萬曆置長武縣,有亭口鎮、窯店鎮。
清
清初沿用明制。長武縣隸屬陝西布政使司西安府。雍正三年(1725年),邠州升為直隸州,長武縣改隸邠州。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陝西巡撫奏稱:長武界聯甘肅,為陝省西路之門戶,由甘入陝首站。自新疆開闢,商賈絡繹。接界處所,犬牙交錯,東拏西竄,最易藏奸。近年來訴訟滋繁,民風微悍,洵非精明強幹之員,難資彈壓整頓。同年五月二十四日,奉旨准將長武改為沖繁難要缺。清末,長武縣仍屬邠州直隸州領轄。
中華民國
民國成立,廢府(州)、廳制,設省、縣兩級。民國二年(1913年),長武縣隸屬陝西省督軍府。民國三年(1914年)設道,長武縣隸屬關中道。民國五年(1916年),長武縣隸屬邠、乾鎮守使公署。民國六年(1917年),長武縣直屬陝西省長公署。民國十五年(1926年),改屬陝西省政府。民國十六年(1927年),議准長武為二等縣。民國十七年(1928年),長武縣歸屬邠乾區。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長武縣歸屬設於邠縣的陝西省第七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實施新縣制,議准長武為四等縣。民國三十六(1947)、民國三十七年(1984年)調整區劃,長武縣仍屬第七行政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48年4月21日,解放軍西府出擊戰役曾解放長武,設縣人民政府,歸屬陝甘寧邊區西府工委、邠縣分區。因形勢不利,主力部隊撤離,縣人民政府隨軍轉移。
1949年7月25日,長武再次獲得解放。人民政權建立之初,長武縣隸屬陝甘寧邊區邠縣行政督察區(分區)。1950年5月5日,區劃整編,長武縣改屬寶雞專區。1956年10月1日,撤銷專區,長武縣歸陝西省人民委員會直轄。1958年12月8日,陝西省人民委員會決定,撤銷長武縣建制,長武、栒邑與邠縣合併,稱邠縣,仍直屬陝西省轄。
1961年8月2日,國務院批准陝西省調整專縣行政區劃,恢復原並大縣的各縣建制,並復設咸陽專區。9月1日,宣布重新恢復長武縣建制,隸屬咸陽專區。10月,咸陽專區改為行政公署。
1969年,成立咸陽地區“革命委員會”。
1971年,恢復咸陽地區行政公署,仍轄長武縣。
1983年9月,咸陽行署改為地級市,長武屬咸陽市人民政府轄縣。
2019年5月7日,陝西省人民政府批准長武縣退出貧困縣序列。
長武縣
長武縣地勢西南高,東北低,由西南向東北呈傾斜狀,地面坡度較大。塬川相間,溝谷發育,形成渭北典型的黃土高原溝壑地貌。涇、黑、南三條河流,將縣境土地切割為長武塬、巨路塬和棗園塬三個部分。習慣稱長武塬為北塬,巨路塬和棗園塬為南塬,自然形成兩大農業區域。由於長期流水沖刷,造成塬高溝深坡陡的地貌特徵。塬面最高海拔1274米(冢子坳),川道最低海拔847米(安華村),塬灘最大高差427米,塬溝相對高差200—300米。境內無明顯山脈走向。舊志記,長武有“高而平坦的鶉觚原、黃萯原、支屯原”。並有“宜祿川、涇水、汭水、南水和宜山、盤谷山、三台山、停台山、岐山、黑虎山、香山、畫閣山、龍纏峰、回龍山、馬鞍山、翔雁山、石家山、神龍山。又有集賢岡、四鰲山、五鳳巢”。所稱諸山,實則立足河灘而仰視的溝壑、丘陵和梁峁,高度均不及塬面水平。境內地面比降坡度,從0至25度以上可分為6級。有塬、坡、灘三個主要地貌形態。
長武縣處於西北內陸腹地,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又屬東南暖濕地區與西北乾旱地區過渡帶。受黃土高原地形和海拔高度影響,明顯形成垂直氣候特點。春溫回升慢,夏熱多伏旱,秋涼雨連綿,冬長冷於寒。氣候資源背景及分佈狀況為:光能資源比較豐富,熱量利用條件較差,降雨適中,分佈不均。從60年代以來,氣候明顯變暖,冬雪過程減少,春旱次數增多。受季風影響,一年之內,春、夏、秋、冬四季,乾濕冷暖分明。
春季大陸性極地氣團削弱北撤,熱帶暖濕氣團日趨加強北進,溫度逐漸回升,降水量開始增多。但冷空氣活動頻繁,氣溫日差較大。多出現季風,常伴有寒潮、霜凍、大風天氣,易出現春旱,影響小麥返青和大秋春播。
夏季受副熱帶高壓控制,天氣燥熱,降水量集中,光、熱、水同季。由於烏拉爾山高壓脊前下滑的冷平流,以及高塬溝壑區的地形局限,降水多以陣性雷雨出現,且往往造成局部地區暴雨、冰雹並夾雜短時大風。受冷空氣不同路徑侵襲及地形影響,雨量分佈多寡不均,常有程度不同的夏旱、伏旱或夏澇發生。
秋季為暖濕氣團和乾冷氣團的交替期。初秋多處在副熱帶高壓邊緣,氣溫驟降,多連陰雨天氣。晚秋持續出現天高氣爽、月郎星稀的晴好天氣,對小麥苗期生長和冬前分櫱有利。
冬季受強大的西伯利亞冷氣團控制,雨雪稀少,寒冷乾燥。由於冷空氣入侵影響,常造成朔風凜冽,急驟降溫天氣。寒流侵襲,雪花紛飛,水面結冰,大地封凍,呈現一派北國風光。
涇河、黑河、南河穿流長武縣,庫、塘、井、泉、窖遍布各地。河流、井、泉分佈規律,大體與地表徑流相適應,屬黃河水系。全縣水利資源較為貧乏,且開發利用困難,多數地區屬於旱作農業。全縣水資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兩部分,總量為3944.18萬立方米(不含重複計算的泉水出水量325.6萬立方米),人均281.03立方米,畝均103立方米。全縣可控制利用的地表、地下水資源量1056.83萬立方米,占水資源總量的26.8%。
栽培植物
長武縣栽培農作物分為3大類,55種,185個品種。
樹種資源有28科,45種、108個品種。
各類果樹資源有6科、9屬、20種。
庭院栽培供觀賞的花卉主要有牡丹、芍藥、迎春、薔薇、玉簪、鳳仙、雞冠、石竹、菊花、月季、刺梅、大理花、夜合、牽牛、虞美人、夾竹桃、繡球、金鐘、美人蕉、茉莉、梅花、一串紅、夜興花、夜來香、萬壽菊、十樣錦、文竹、吊蘭、令箭荷花、玉蘭、海棠、仙人球、仙人掌、紫羅蘭、蝴蝶梅、君子蘭、蘭草、水仙、金盞、蜀葵、珊瑚、鐵樹、萬年青、棕樹、雪松等。
野生植物
野生植物分佈有41科,155種。主要有野生果類、油料、纖維植物等。
草種有51科,214屬,300種。
野生植物除飼草和灌木薪柴外,中藥材有240餘種。
飼養動物
長武縣家養畜禽14種,37個品種。引進飼養魚類16種。
野生動物
長武縣已知鳥類有15目,33科,109種。
獸類有6目,14科,41種。兩棲爬行類動物12種。
蟲類,天敵昆蟲有五個目,11科,36種。以蜂、瓢蟲科最多。農作物害蟲有6個目,23科,68種。
煤
長武縣屬渭北煤田黑腰帶,彬長大型煤礦待開發區。煤層分佈呈水平狀態,東西向延伸,主要可開採煤層平均埋藏深度400—600米之間。彬長煤田總蘊藏量達59億噸。長武地區煤炭資源為31億噸。主要分佈在亭口、謝家河、孟村、胡家河、劉家坪一帶。擬建的亭南地方煤礦,礦權面積15平方千米,地質總儲量為1.96億噸。礦井設計年生產能力60萬—90萬噸。可開採量為9443萬噸。煤質屬粘褐煤,有害元素含量少,低灰、低硫、特低磷,高發熱量。
石油
油頁岩分佈廣泛,石油、天然氣蘊藏豐富,尚待進一步勘探,具有遠期開發價值。
鐵
1958年,在芋園鄉柳溝村發現鐵礦,藏量7萬噸,含鐵20—60%。由於土層深厚,含鐵量低,無工業開採意義。
硝
產於芋園鄉硝彎村一帶,為製革和醫藥原料。民間以加工出售芒硝為副業。
卵石、沙
沿涇、黑河川道,儲量豐富,供建築、水泥預製品使用。
礓石
溝壑、河道的紅土、河淤土中均有層理分佈,為鋪築公路的優良基石。
截至2018年,長武縣下轄1個街道、7個鎮。長武縣人民政府駐昭仁街道東大街3號。
統計用區劃代碼 | 名稱 |
610428001000 | 昭仁街道辦事處 |
610428101000 | 相公鎮 |
610428102000 | 巨家鎮 |
610428103000 | 丁家鎮 |
610428104000 | 洪家鎮 |
610428105000 | 亭口鎮 |
610428106000 | 彭公鎮 |
610428108000 | 棗園鎮 |
截至2016年末,長武縣總戶數(公安局戶籍)60373戶,比上年增加244戶;總人口187838人,比上年末增加1235人。據市統計局調查評估,常住人口為170878人,比上年末增加531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6.62‰,出生人口性別比為102:100。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長武縣常住人口為148404人。
2016年,長武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72.99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7.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5.868億元,同比增長4.2%;第二產業增加值45.422億元,同比增長11.1%;第三產業增加值11.709億元,同比增長7.2%。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11.34%、73.08%和15.58%。人均地區生產總值42720元,同比增長5.72%。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22.2:62.5:15.3調整為21.7:62.2:16:1。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35.28億元,同比增長8.3%,佔GDP的比重為48.33%。
2019年,全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02.55億元,同比增長5.5%,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17.91億元,同比增長4.2%;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62.60億元,同比增長6.9%;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22.04億元,同比增長2.9%。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14.5%、73.4%和12.1%,分別拉動經濟增長0.8個百分點、4.0個百分點和0.7個百分點。人均地區生產總值58736元(年均常住人口174587人)。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6.2:63.1:20.7調整為17.5:61.0:21.5。
固定資產投資
2016年,長武縣城建、民生、生態投資力度逐年提高,隨著義烏物流商貿城等一大批重點投資項目在長武落地投資,長武縣固定資產投資高速增長。2016年,全縣實現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32.34億元,同比增長22.6%。其中,城鎮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123.86億元,同比增長23.2%;跨地區投資0.8億元,同比增長37.9%。
財稅收支
2016年,長武縣財政一般預算收入3.2億元,同比下降8.83%。其中,稅收收入2.76億元,同比增長10.92%;非稅收入0.44億元,同比下降57.1%。全縣財政支出14.76億元,同比增長18.08%。
人民生活
2016年,長武縣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702元,同比增長8.9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401元,同比增長8.1%。
2016年,長武縣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1.97億元,同比增長4.0%,其中:種植業產值24.75億元,同比增長2.3%;林業產值1.29億元,同比增長10.2%;牧業產值4.87億元,同比增長8.3%;漁業產值0.022億元,同比增長11.5%;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1.05億元,同比增長21.0%。
種植業
2016年,長武縣糧食種植面積18.32萬畝,同比增長1.93%。其中,夏糧10.26萬畝,同比增長0.65%;秋糧8.06萬畝,同比增長3.61%。油料種植1.13萬畝,同比下降6.66%。蔬菜種植2.37萬畝,同比增長6.02%。全年糧食總產5.77萬噸,同比減少0.096萬噸,同比下降1.6%。其中,夏糧產量2.82萬噸,減少0.077萬噸,同比下降2.67%;秋糧產量2.95萬噸,減少0.019萬噸,同比下降0.64%。其中,主要糧食產品中,小麥產量2.82萬噸,減少0.077萬噸,同比下降2.67%;玉米產量2.53萬噸,減少0.107萬噸,同比下降4.06%。全年油料產量0.15萬噸,增產0.33%;蔬菜產量2.29萬噸,增產7.8%。全年果園面積達到29.75萬畝,比上年增長4.72%。其中,蘋果面積28萬畝,同比增長5.03%。果園掛果面積19萬畝,同比增長5.56%。水果總產量323399噸,同比增長5.04%。其中,蘋果產量304500噸,同比增長6.10%。
畜牧業
2016年,長武縣肉類總產量4557噸,同比增長0.53%。其中,豬肉產量2794噸,同比下降0.64%;牛肉產量878噸,同比增長6.3%;羊肉產量484噸,同比增長3.2%;禽肉產量294噸,同比下降4.23%。年末生豬存欄22280頭,同比下降1.72%;生豬出欄36524頭,同比下降1.1%。禽蛋產量4103噸,同比增長2.88%。奶類產量12536噸,同比下降22.91%。其中,牛奶產量11140噸,同比下降7.27%。
工業
2016年,長武縣實現工業總產值93.62億元,同比增長12.6%,實現增加值38.92億元,同比增長8.1%,佔GDP比重為53.32%。規模以上工業完成總產值87.97億元,同比增長11.7%,實現增加值38.45億元,同比增長8.2%。規模以下工業完成總產值5.65億元,同比增長17.4%,實現增加值0.47億元,同比增長3.3%。
建築業
2016年,長武縣建築業實現增加值6.502億元,同比增長12.6%。資質建築企業完成總產值39.40億元,同比增長28.7%,簽訂的合同額完成33.53億元,同比增長22.3%。房屋建築施工面積208.80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4.4%,竣工產值完成18.7億元,同比下降4.55%。
彬長發電廠
國內貿易
2016年,長武縣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7.21億元,同比增長13.9%。其中,限額以上企業(單位)消費品零售額12.61億元,同比增長29.74%,限額以下企業(單位)消費品零售額4.61億元,同比下降14.11%。按經營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13.77億元,同比增長14.14%;鄉村消費品零售額3.44億元,同比增長14.14%。按行業分,批發業實現消費品零售額0.37億元,零售業實現消費品零售額13.85億元,住宿業實現消費品零售額0.40億元,餐飲業實現消費品零售額2.59億元。
郵電通信
2016年,長武縣郵電業務總量0.6747億元,同比增長146.1%。其中,郵政業務總量0.2045億元,同比增長35.6%;電信業務總量0.2742億元,同比增長281.1%。行動電話用戶160107戶。國際網際網路寬頻用戶達到16876戶,同比增長48.4%。
金融業
截至2016年末,長武縣金融機構人民幣(不含外資)各項存款餘額65.04億元,同比增長8.05%;比年初新增4.85億元。其中,個人儲蓄存款餘額48.73億元,同比增長11.81%。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24.57億元,同比增長11.83%。其中,短期貸款4.2億元,同比下降8.9%;中長期貸款18.2億元,同比增長7.76%。
大唐昭仁寺唐碑
長武境域為古人類文化發祥地之一。先民游牧,群居涇、黑河谷地帶,鑿穴而居,從事漁獵和農耕,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明。縣境內地上地下保留著珍貴的文化遺存。已發現的古遺址、古墓葬和古建築,都有較高的價值。1958、1980和1988年,經過3次文物普查,全縣發現規模宏大的遺址119處。其中,仰韶文化遺址11處、龍山文化遺址21處,秦、漢遺址52處,其它遺址35處。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處,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1處。明文公布保護級別,劃定保護範圍,樹立保護標誌,建立健全登記冊、卡、檔案等管理制度,所在鄉村落實了保護組織和人員,加強對古遺址的保護管理。
淺水塬大戰
昭仁寺
下孟村遺址
1959、1960年,陝西省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考古人員,在冉店鄉下孟村,兩次發掘仰韶文化類型的氏族村落遺址。出土較完整的方形、圓角、半地穴式居屋7處,灰坑107個,陶窯5座,瓮棺葬8座。出土原始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具80件。石器有斧、刀、錛、鑿、網墜、紡輪、圓球;骨器有鏟、錐、針、箭頭;陶器有黑、灰及彩陶缽、盆、罐、細泥紅陶和夾砂粗陶。紋飾有繩、線和堆紋。考古證實,母系氏族先民在今長武一帶的活動,延續了相當長的時期。仰韶文化類型下孟村遺址的發掘,為研究新石器時代中期,母系氏族社會繁榮期的村落布局、經濟形態、社會組織及社會性質具有重要價值。
碾子坡遺址
1980年,國家考古研究所涇渭考古隊考古人員,在冉店鄉碾子坡村,系統地發掘了先周部族遺址。出土文物陶器有甑、罐、盆、瓮;石器有斧、錛、鑿、鏟、刀、錐、紡輪;青銅器有鏡,有製作粗糙的鼎,重10.75公斤。經鑒定,碾子坡遺址包含多種不同性質的文化遺存。主要內涵屬先周文化,約相當古公亶父遷岐之前的遺存。對探討先周文化面貌和特徵,增添了新的資料。《歷史學年鑒》專題刊載,稱為考古新發現。
2016年,長武縣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1.681億元,同比增長4.2%。
長武縣境內有國家高速G70福銀高速公路、國道312線貫穿,建設中的西平鐵路在此設有長武站。
2016年,長武縣公路客運量578.2萬人次,客運周轉量10447.6萬人千米;公路貨運量790.8萬噸,貨運周轉量77492.8萬噸千米。年末實有載客汽車162輛,載貨汽車561輛。境內公路里程932千米,其中高速公路里程28千米。
截至2016年末,長武縣有普通中學9所,專任教師607人,在校學生4299人,初中畢業升學率達到91.6%。小學55所,專任教師960人,在校學生9942人。幼兒教育事業快速發展,全縣共有公辦幼兒園36所,在園幼兒人數達到5300多人,學前一年入園人數2043人,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98.8%。先後獲國家級“雙高雙普”先進縣和“義務教育發展均衡縣”稱號。
長武中學
截至2016年末,長武縣實現文化產業增加值0.64億元,同比增長11%。全縣共有劇院、影劇院2個,露天舞台53個,公共圖書館圖書總藏量36千冊(件),訂購報刊雜誌1739千份,有線電視入戶率65.1%。
截至2016年末,長武縣擁有醫院、衛生院24家(含4家民營醫院),床位986張。共有衛生技術人員1040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256人,衛生防疫人員198人。
2016年,長武縣建成113個幸福院,輻射覆蓋全縣146個行政村,建成縣級社會福利院1個,敬老院1個,社會救助中心1個。新農保、新農合參加人數逐年提高分別達到104013人和155896人。
新城區
2016年,長武縣連續三年實施“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十大工程”,推進千里綠色長廊、“三北”防護林等重點工程建設,治理水土流失62平方千米,植樹造林21.5萬畝,建成綠色家園示範村52個,綠化道路150千米,全縣森林覆蓋率達到34.8%。萬元GDP能耗五年累計下降15.8%。建成亭口污水處理廠、大唐彬長發電廠脫硝脫硫提標改造等工程,全面完成了市上下達的污染減排任務。開展“治污降霾·保衛藍天”行動,淘汰黃標車329輛,拆除20蒸噸以下燃煤鍋爐158台,取締露天儲煤場13家,完成加油站油氣回收治理13家,全縣年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到320天。
長武景點
柳毅廟位於縣城東北柳泉村關山半坡處的平台上,關山下著名的筆蹲井是柳毅昔日為龍女傳書取水研磨時用筆蹲下的,故稱筆蹲井。與柳毅廟相鄰的有龍女牧羊山、馬刨泉、柳泉古戲樓、白皮古松等景觀。
城北公園從北水溝堖,順故城牆北側,沿北水溝畔,蜿蜒到小北門外的集賢岡。後續延伸到東溝溝口,包括整個北水溝流域。2005年春,對溝頭進行了加固整修,埋設了排洪排污管道,拓寬了活動廣場,鋪築了溝邊道路,編置了護欄,先後建起兩座風格典雅的涼亭,植樹、栽花、種草,美化景點,完善各種設施,使其初具規模。
2018年9月25日,長武縣獲得商務部“2018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榮譽稱號。
2019年9月20日,獲得全國綠化模範單位榮譽稱號。
2019年11月,入選第二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
2020年4月,被中共陝西省委平安陝西建設領導小組授予“2019年度平安縣”榮譽稱號。
何銳:中共長武縣委書記
王高鋒:中共長武縣委副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