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七鐵路
勃七鐵路
勃七鐵路建設動意起於勃利縣地方政府,1958年初,經國家地質勘探得知七台河一帶蘊藏儲量頗豐的煤田。勃七鐵路築路工程於1958年6月5日開始施工。勃七鐵路建設總指揮部特製作了一批紀念章,贈發給勃七鐵路的所有建設者。
目錄
勃七鐵路建設動意起於勃利縣地方政府,1958年初,經國家地質勘探得知七台河一帶蘊藏儲量頗豐的煤田。時任勃利縣副縣長的畢福山向當地政府提出建議:“由縣政府自籌資金,向東部山區修建勃利至七台河鐵路。”即勃七鐵路。
該建議得到了勃利縣委、縣政府的批准,隨即成立以縣委書記為首的築路領導小組,並設立勃七鐵路修建總指揮部,副縣長畢福山任總指揮,副縣長、公安局長、財貿部長等領導幹部任副總指揮,下設9個辦事機構。歷經60天時間,完成了勃七鐵路前期勘察、論證和設計工作。
勃七鐵路築路工程於1958年6月5日開始施工。勃利縣地方為修建勃七鐵路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還得到了四面八方的大力支援:樺南縣派來1400餘人支援;湯原縣派來1900餘人參戰;鐵道部特批3200噸鋼軌、190噸魚尾板等鐵路物資,並為築路提供了諸多技術指導。
勃七鐵路全線路基共使用土石方45萬立方米,鋼軌3258噸、道釘105噸、枕木50170根、魚尾板217噸、螺絲26噸。經過5個多月的艱苦施工,勃七鐵路於當年冬全線竣工。經牡丹江鐵路局檢查驗收合格,達到了國家鐵路規定的質量標準,於1958年11月20日10時舉行了隆重的通車典禮儀式。
勃七鐵路建設總指揮部特製作了一批紀念章,贈發給勃七鐵路的所有建設者。修建勃七鐵路紀念章(如圖)為銅質,盾牌造型,寬2.5厘米、高3厘米,中間繪有隆隆開進的列車圖案,並鐫有“修建勃七鐵路紀念”銘文,上方為齒輪和交叉的鐵鎚標誌,代表工人,兩邊繪有麥穗,象徵農民,底部為紅色飄帶,寓意歡慶勃七鐵路建成通車,背面鑄“1958年”。
1959年9月19日,黑龍江省政府決定將勃七鐵路全線移交牡丹江鐵路局管理經營,並納入國家鐵路序列。至此,由勃利縣政府承建的勃七鐵路只存在不足一年,即結束了這段縣建、縣管鐵路的歷史。
勃七鐵路的建成通車,為後來的新興城市七台河建市和開發七台河煤田奠定了戰略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