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鼓管阻塞

咽鼓管阻塞

咽鼓管阻塞是由於咽鼓管結構受到各種原因導致無法暢通的病症。咽鼓管是一個潛在的管道結構,分別開口於鼻咽部和中耳腔,具有保持中耳內外的氣壓平衡、清潔和防止逆行感染等功能。當咽鼓管受到機械性或非機械性的阻塞時,中耳腔逐漸形成負壓,黏膜靜脈擴張、黏膜水腫、血管通透性增加、漏出液增多、積聚形成積液。咽鼓管阻塞可有耳痛、聽力下降、耳內閉塞感、耳鳴等不適。咽鼓管阻塞治療是綜合性的,包括清除中耳積液,控制感染,改善中耳通氣、引流,以及治療相關疾病。咽鼓管阻塞的主要危害在於影響聽力,從而影響交流,兒童可有智力發育障礙或學習成績下降等,任其發展可導致中耳功能不可逆性下降。大多數患者經過合理治療,效果較為滿意。

就診科室


● 耳鼻咽喉科

病因


● 下列原因與咽鼓管阻塞有關:
● 腺樣體肥大堵塞咽鼓管咽口,並因為慢性腺樣體炎引起咽鼓管阻塞反覆發作。
● 慢性鼻竇炎膿液堵塞咽鼓管口,以及周圍的黏膜和淋巴組織因膿液的長期刺激而增生,導致咽口狹窄。
● 鼻咽癌患者在放療前後常併發本病。其原因除腫瘤的機械性壓迫外,還與周圍肌肉、軟骨及管腔等結構被腫瘤破壞或放射性損傷狹窄有關。
● 小兒的肌肉薄弱、軟骨的彈性差,中耳容易產生負壓形成惡性循環。
● 由於細菌蛋白溶解酶的破壞,咽鼓管內表而活性物質減少,提高管腔內表面張力,影響了管腔的正常開放。

癥狀


● 耳痛:小兒常在夜間發作,哭鬧不已,次日耳痛減輕,一般持續1~2天。成人耳痛大都很輕或不明顯。
● 聽力下降:急性期聽力逐漸下降,伴自聽增強。當頭位變動時聽力可暫時改善。慢性者起病隱匿,小兒大多表現為對別人的呼喚聲不予理睬,學習時精神不集中,學習成績下降等。如小兒的另一耳正常,也可長期不被家長察覺。
● 耳內閉塞感:按壓耳屏后該癥狀可暫時減輕。
● 耳鳴:多為間歇性,打哈欠或擤鼻時,耳內可出現氣過水聲。

檢查


● 確診咽鼓管阻塞需要進行耳鏡檢查、純音聽閾測試、聲導抗測試、顳骨CT等檢查。
● 耳鏡檢查:可以直接觀察外耳道和鼓膜的情況。
● 純音聽閾測試:顯示傳導性聽力損失。
● 聲導抗測試:聲導抗之鼓室曲線對診斷有重要價值。
● 顳骨CT:影像學檢查有助於診斷。
● 小兒可作X線頭部側位拍片,了解腺樣體是否增生。
● 成人作詳細的鼻咽部檢查,了解鼻咽部病變,特別注意排除鼻咽癌。

診斷


● 醫生根據病史和臨床表現,結合聽力學檢查結果,診斷一般不難。
● 耳鏡檢查:鼓膜在急性期可有充血,慢性期多為鼓膜內陷,鼓室積液時,透過鼓膜可見液平。
● 純音聽閾測試:少數患者可出現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
● 聲導抗測試:平坦型(B型)或負壓型(C型)曲線多見。
● 顳骨CT:鼓室內有低密度影、氣房內積液或液氣面。
● 小兒X線頭部側位拍片:可發現腺樣體肥大。
● 鼻咽部檢查:用於排除鼻咽癌。

鑒別診斷


● 鼻咽癌:因為本病可為鼻咽癌患者的首診癥狀。故對成年患者,特別是一側分泌性中耳炎.應警惕有鼻咽癌的可能。
● 腦脊液耳漏:顳骨骨折並腦脊液漏而鼓膜完整者,可產生類似咽鼓管阻塞導致的鼓膜積液征,應加以鑒別。
● 膽固醇肉芽腫:中耳內有棕褐色液體.鼓室及乳突腔內有暗紅色或棕褐色肉芽。

治療


● 咽鼓管阻塞宜採取綜合治療,治療原則包括清除中耳積液、控制感染、改善中耳通氣、引流,以及治療相關疾病等。治療方式包括非手術治療、手術治療、相關疾病的治療等。
● 非手術治療包括控制感染(多用於急性期,抗生素口服或靜滴)、使用糖皮質激素、黏液促排劑如桃金娘油、鼻腔減充血劑(如鹽酸羥甲唑林)等。
● 手術治療包括:
● ● 鼓膜穿刺術、鼓膜切開術
● ● 鼓膜切開加置管術,通氣管的留置時間長短不一,最長可達1~2年,一般不超過3年。咽鼓管功能恢復后,通氣管大多可自行排出。
● ● 經上述各種治療無效,可行鼓室探查術及鼓室成形術。
● ● 其它的手術方式有腺樣體切除術、鼻息肉摘除術、下鼻甲部分切除術,功能性鼻竇內鏡手術等。
● 相關疾病輔助治療包括積極治療鼻咽或鼻腔疾病,如鼻炎、鼻竇炎、過敏性鼻炎。

危害


● 影響聽力,從而影響交流,兒童可有智力發育障礙或學習成績下降等。
● 任其發展可導致中耳功能不可逆性下降。

預后


● 大多數患者經過合理治療,效果一般較為滿意。

預防


● 小兒注意預防感冒,並留意患兒聽力情況,若出現較長時間鼻堵等不適時,應及時就醫檢查。
● 無論小兒還是成人,重在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參考文獻


● [1] 田勇泉。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第8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杜,2013.
● [2] 黃選兆,汪吉寶,孔維佳。實用耳鼻咽喉科學。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8.
● [3] 孔維佳。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杜,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