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論

音論

上卷分三篇:一《古曰音今曰韻》,二《韻書之始》,三《唐宋韻譜異同》。陳萬策《近道齋集》有《李光地小傳》,稱光地音學受之炎武。故所注古音不用吳?或《韻補》,而用炎武《詩本音》。

古籍簡介


《音論》·三卷(安徽巡撫采進本)

四庫提要


國朝顧炎武撰。炎武有《左傳杜解補正》,已著錄。自陳第作《毛詩古音考》、《屈宋古音義》,而古音之門徑始明。然創辟榛蕪,猶未及研求邃密。至炎武乃探討本原,推尋經傳,作《音學五書》以正之。此其五書之一也。上卷分三篇:一《古曰音今曰韻》,二《韻書之始》,三《唐宋韻譜異同》。中卷分六篇:一《古人韻緩不煩改字》,二《古詩無叶音》,三《四聲之始》,四《古人四聲一貫》,五《入為閏聲》、六《近代入聲之誤》。下卷分六篇:一《六書轉注之解》,二《先儒兩聲各義之說不盡然》,三《反切之始》,四《南北朝反語》,五《反切之名》,六《讀若某》。共十五篇,皆引據古人之說以相證驗。中惟所論入聲變亂舊法,未為甚確。餘皆元元本本,足以訂俗學之訛。蓋五書之綱領也。書成於崇禎癸未,其時舊本《集韻》與別本《廣韻》皆尚未出,故不知唐、宋部分之異同由於陳彭年、丁度。又唐封演《見聞記》,其時亦未刊行,故亦不知唐人官韻定自許敬宗。然全書持論精博,百餘年來,言韻學者雖愈闡愈密,或出於炎武所論之外。而發明古義,則陳第之後,炎武屹為正宗。陳萬策《近道齋集》有《李光地小傳》,稱光地音學受之炎武。又萬策作《李光地詩集後序》,稱光地推炎武音學,妙契古先。故所注古音不用吳?或《韻補》,而用炎武《詩本音》。則是書之為善本,可概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