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承潤
抗日英雄
白承潤,1909年出生,字君實,綽號“白庄稼人”(因其參加義勇軍后,打扮樸實像個庄稼人),遼寧省岫岩縣哨子河鄉張空堡人。
目錄
白承潤(1909-1939),字君實,綽號“白庄稼人”(因其參加義勇軍后,打扮樸實像個庄稼人),岫岩哨子河鄉張家堡人。在遼南三角地區,給侵華日軍極大威脅的中國少年鐵血軍第三任總司令白承潤,是義勇軍中一位傑出的領導人,是堅持時間最長、繼鄧鐵梅和苗可秀之後又一名威震敵膽的抗日英雄。1989年3月30日遼寧省人民政府追認白承潤為革命烈士。
1929年考入瀋陽電工學校,立志為家鄉的電力發展做一番事業。然而“九·一八”事變后,日本侵略軍的鐵蹄踏碎了他的理想,改變了他一生的前途。
1931年“九·一八”事變時,白承潤即將畢業。他毅然放棄畢業考試,棄學回鄉。他到家以後,先打髮妻子遠匿他鄉,又與弟兄草草分家。他說:“咱們分家我什麼也不要,給我一張豬皮縫就行了”。一切安置就緒,他便一心無掛地參加了抗日義勇軍。由於他智勇兼備,指揮果斷,很快升任為少年鐵血軍第二大隊長、第二聯隊長和第三路指揮。1933年至1935年,日本侵略軍的“討伐”步步加緊,義勇軍連連受挫,鄧鐵梅、苗可秀先後殉職,第三任總司令趙同也離隊入關,義勇軍面臨解體的危險。在這緊要關頭,白承潤毅然就任總司令,肩負起支撐殘局的重任。他總結以往失利的教訓,避開敵人軍事鋒芒,將各路部隊集中轉移到岫岩東部山區深山密林之中,開展伏擊戰和夜襲戰。其中,夜襲雞冠山戰鬥、拆毀安奉路(沈丹線)長山嘴一帶路軌、伏擊軍用列車等行動都取得了赫赫戰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