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車上的中國人

火車上的中國人

《火車上的中國人》是著名攝影師王福春先生的代表作,曾經是一名鐵道工人的他,用自己獨特的視角和非凡的毅力,跟蹤記錄了從1978年到2000年20多年間,車廂里的人生百態。用黑白的形式來呈現車廂里的中國人是王福春獨特的表達方式。

作品信息


《火車上的中國人》主要內容:火車和我們中國人的關係很密切。火車車廂是你我臨時的的大家庭,是流動的小社會,它濃縮了人生百態:身穿各種流行時裝的青年男女乃至小狗小貓堂而皇之地在卧鋪上佔有一席之地,風靡全國、充斥東西南北中的麻將牌打個不停,92歲的老方丈戴著潔白的手套為小姑娘號脈,母親小心翼翼地呵護剛剛出生的嬰兒,身心俱疲為生存而奔波的打工族,對對愛侶旁若無人地嬉鬧調情……令人難忘的鏡頭太多了,有的讓人慾罷不能,用心尋總有令人感動感懷的時刻;有的使人慾拍不忍,總是在矛盾與困惑中按下快門。在留住美好瞬間的同時,也留下了許多無法彌補的遺憾。
出版社: 上海錦繡文章出版社
出版年: 2007-7
頁數: 115
定價: 32.00元
裝幀: 平裝
叢書:紙上紀錄片系列

照片內容

作品
作品
用黑白的形式來呈現車廂里的中國人是王福春獨特的表達方式。他的每張照片都是一幅別樣的風景——有人為孩子構築了愛的小窩,有人自娛自樂玩起麻將,還有人邂逅了愛情——百態人生在擁擠車廂里,演繹著一幕幕真實的生活。
中國家長對孩子的愛那是出了名的。1992年,從南寧開往北京的列車上,一位年輕媽媽用八寶粥罐給光屁股的兒子當起了便池,讓人不禁回憶起在擁擠的綠皮車廂里,踏過一層層的人牆才能到達廁所的無奈經歷。解決掉了上廁所的問題,如何給沒座的孩子找個舒適的座位呢?這也難不倒厲害的家長們。給孩子在車廂里用繩子拉一張小吊床夠創意吧;要不然就乾脆把孩子放在桌子上,大小還剛剛合適;如果桌子被佔了,孩子們還可以躺在媽媽的背簍里或爸爸的懷抱中。總之,旅途再長,都不能累著孩子。不少網友感嘆爸媽對孩子的愛在擁擠的車廂里被表現得淋漓盡致。
以前的綠皮車,常常一坐就是幾天幾夜,但是乘客們卻依然可以樂在其中。你能想象綠皮車上曾經提供過麻將桌嗎?1994年從北京開往瀋陽的一趟火車儼然成了小麻將館,乘客們在狹窄和搖晃的車廂內全神貫注地打著牌,著實讓人羨慕。除了打牌,還可以玩雜耍。如果火車已經擠到連走道都站不下人了該怎麼辦呢?一位赤膊的男子充分詮釋了一句話:“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只見他身體撐在座椅靠背上,雙手鉤住行李架,雙腳踩到車內壁,玩起了倒掛金鉤。高難度動作玩累了,那就運動一下吧。在一趟耗時3天3夜的旅行中,乘務員號召旅客們在狹窄的過道上做起了廣播體操,而乘客們也非常配合。如此溫馨有愛的車廂,讓網友們不禁感嘆中國人的樂觀和智慧。
車廂里不僅有娛樂,也可以邂逅愛情。1996年從廣州開往成都的列車上,卧鋪車廂內一位女青年坐在中鋪,專心拉起了二胡,她優美的身姿和悅耳的琴聲吸引了上鋪男青年的注目。這個場景,是不是比偶像劇中男女主角的老套相遇浪漫多了。還有一對新婚夫婦興奮地向陌生的同車乘客展示著婚紗照片,和大家一起分享著新婚的喜悅。旅途的勞累似乎更能拉近情侶間的距離,硬座上相擁而坐的情侶、卧鋪上相擁而眠的夫婦,一個個畫面,在網友們的眼中那麼熟悉,又那麼溫馨。

拍攝過程

作品
作品
《火車上的中國人》記錄了從1982到2000年綠皮車上的一幕幕人生百態。照片的拍攝者——王福春說為了拍 攝這些照片,他可以說成了鐵路上的熟客。從西藏到新疆,從廣州到四川,幾乎把能坐的綠皮車都坐了個遍。他表示,綠皮車就像是一個小社會,濃縮了中國普通老百姓生活的各個方面,也最能反映中國近30年的變與不變。

作品影像

《火車上的中國人》被愛好攝影的網友上傳到微博以後,立刻引起了大家極大的關注,僅“影像基因”一個微博的轉發量就接近3萬。被攝影師精湛的攝影技術所折服的同時,網友們感慨萬分,這些照片其實就是社會的真實寫照。“拍出了普通民眾的真實生活,傳神!“火車放映著百味的人生,大概是因為看到了社會五味雜陳的另一面,視覺和心靈受到了衝擊。”“那時候坐車雖然辛苦,但是大家好像都很開心的樣子。”“坐了這麼多年來來回回的長途火車,看著這些場景別有一番意味,閉上眼我又想起了那些曾經在我旅途中出現過的過客,有誇誇其談炫耀自己閱歷豐富的中年人、有思想深邃卻些許故作深沉的老者、有可愛逗人的雙胞胎女孩……”。
看到照片,不少網友感嘆,以前光顧著抱怨車上擁擠,卻忽略了身邊這麼多動人的故事。

作者簡介


王福春,黑龍江哈爾濱人,現居北京,自由攝影者。拍有《火車上的中國人》、《中國蒸汽機車》、《黑土地》、《東北人家》、《東北人》、《東北虎》、《地鐵里的中國人》、《天路藏人》、《中國人影像30年》等10幾佘部攝影專題。第十七屆全國影展金牌獲得者,第三屆中國攝影藝術金像獎得主,被中國攝影家協會授予“德藝雙馨”優秀會員。曾連續10屆參加平遙國際攝影展,兩屆獲大獎。多次赴丹麥、法國、巴西、義大利、英國、俄羅斯、美國、荷蘭、英國等國家參加攝影展和畫廊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