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倒鉤刺的結果 展開

倒鉤刺

倒鉤刺

倒鉤刺,中藥名。為薔薇科植物三葉懸鉤子Rubus delavayi Franch.的全株。分佈於雲南。具有清熱解毒,除濕止痢,驅蛔之功效。常用於扁桃體炎,急性結合膜炎,腮腺炎,乳腺炎,無名腫毒,風濕痹痛,痢疾,蛔蟲症。

入葯部位


全株。

性味


味甘、微酸,性平。

功效


徠清熱解毒,除濕止痢,驅蛔。

主治


用於扁桃體炎,急性結合膜炎,腮腺炎,乳腺炎,無名腫毒,風濕痹痛,痢疾,蛔蟲症。

相關配伍


1、治蛔蟲病:每用(倒鉤刺)15g。水煎服或配伍應用。
2、治腮腺炎,乳腺炎,無名腫毒:用鮮品搗爛外用。(1-2方出自《雲南中草藥》)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採集加工


夏、秋季採集全株,洗凈,鮮用或切碎曬乾。

形態特徵


三葉懸鉤子:又名德氏懸鉤子、三葉藨。直立小灌木,高1-2m。莖枝無毛,具倒鉤銳皮刺。三出複葉,互生;葉柄長3-4cm,有細小皮刺,頂生小葉柄長5-8mm;托葉剛毛狀;小葉片披針形,長4-6cm,寬8-15mm,先端漸尖,基部漸狹,邊緣具齒,兩面光滑,粉綠色。花1-2朵腋生或頂生,花梗長1-2cm,與萼均有細柔毛及皮刺;萼片披針形,附屬物葉狀,線形,具刺;花白色,直徑約1cm,花瓣倒卵形,外面有短柔毛,較萼片短;雄蕊花絲密被柔毛;花柱短於雄蕊,無毛。聚合果球形,直徑約1cm,肉質,多汁,成熟時橘黃色。花期5-6月,果期6-7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2000-3000m的山坡雜木林下。分佈於雲南。

相關論述


《雲南中草藥》:“清熱解毒,除濕止痢,驅蛔。主治扁桃腺炎,火眼,痢疾,疥瘡,風濕性關節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