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紅光鄉的結果 展開

紅光鄉

黑龍江蘭西縣紅光鄉

紅光鄉位於縣城北9公里,東臨拉哈崗、202國道貫徠穿全鄉,全鄉幅員面積11.4萬畝。下轄6個行政村、40個自然屯、68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3,322人。現有耕地10.6萬畝,林原面積2030.7畝,森林覆蓋率8.5%,河套草原4,500畝,開發荒山荒坡1,800畝,開發水面養殖407畝。

行政沿革


紅光鄉一帶,清代,屬呼蘭城鑲紅旗,1905年(清光緒三十一年)劃歸蘭西縣,隸屬北鄉二區。中華民國時期,隸屬五保。東北淪陷後期,隸屬義豐村。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后,1946年隸屬安義區,1949年改隸第七區。1956年6月,並村划鄉,設置義豐鄉。1958年8月,與北安鄉合併成立紅光人民公社。1974年劃出部分生產大隊,成立朝陽公社。1983年5月,政社分開,將紅光公社改為紅光鄉。

經濟發展


紅光鄉幾年來深入貫徹市縣委提出的農區工業化戰略,走出了一條以農養工、以工促農、企業+基地的路子,全鄉現有企業8家,產值超百萬元的企業5家,其中盛興亞麻紡織有限公司年產亞麻壞布120萬米,產值上千萬元,稅金近百萬元;紅光磚廠、義豐磚廠遠近聞名、華實農業有限公司綠色食品遠銷到海外、泉淼礦泉飲用水公司在哈市、大慶、齊齊哈爾等地有銷售機構、廣匯畜禽綜合養殖廠、蔬菜保鮮青貯有限公司等已成基地企業,是農民第二產業收入重要來源。
臨徠近縣城,交通便利是紅光鄉經濟飛速發展的優勢所在。幾年來,鄉黨委政府多渠道引導農民樹立近郊農業思想,為農民增收尋找一條新路子。一是利用呼蘭河畔取之不盡砂石資源,為城市建設提供大量原材料,同時也刺激了運輸業的發展,全鄉各類運輸車260餘台,從事砂石開發的近千人。二是勞務輸出較好解決勞動力剩餘問題。全鄉農閑季節勞務輸出近2,000人,年收入300萬元以上。三是發展綠色、特色蔬菜生產。全鄉沿202國道兩側種植蔬菜面積2,300畝,建成兩個蔬菜生產基地,建設大棚300平方米,溫室100平方米,地膜面積1300餘畝,實現蔬菜常年生產,四季供應。每年向市場提供商品菜30餘萬公斤,佔據郊北、郊西兩大菜市場。1996年被市委命名生態鄉、科技進步先進鄉。
紅光鄉是蘭西“麻城”的重要原料基地,每年平均向縣亞麻原料總公司提供近5,000餘噸的亞麻原莖,農民僅此一項人均增收300餘元。養殖業也是紅光鄉的一大支柱產業,充分利用河套草原、剩餘秸稈發展牧業,全鄉共有黃牛4328頭。建成了全縣最大規模的大牲畜交易市場。

小城建設


紅光鄉的小城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得到協調發展。被評為市級十好“文明鄉鎮”標兵,其中林泉村被省政府命名為省級十化文明村。近幾年來,用於鄉村建設的資金達到1,200餘萬元,修建標準化砂石道35公里,新建設樓房15棟,農民住房磚瓦化率達到75%,人均居住面積16.15平方米,自來水、有線電視、電話已步入平民百姓家。全鄉一所中學、六所小學,均達到規範化標準。兒童入學率和鞏固率均達100%。衛生院、敬老院達到標準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