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典娜神像

雅典娜神像

《雅典娜神像》為公元前438年希臘雕刻家菲迪亞斯的香木雕塑。原作毀於拜占庭時代,現存於雅典民族博物館的大理石摹製品是公元二世紀羅馬作品。

《雅典娜女神》的塑像體態豐滿、健壯,右腿直立,左下腿自外側微屈。身上的袍掛和長裙,採用深雕手法,衣紋不但厚重有力,而且很自然,富有動感。《雅典娜神像》反映了雅典繁榮盛時代的精神風貌。

雕塑內容


雅典娜神像
雅典娜神像
神像面容清秀,雙目有神,體態勻稱,豐滿健壯,具有人間女性的慈愛祥和,頭戴戰盔,盔上繪有獅身人面獸和兩隻名叫格里芬的獅身鷲嘴獸。身披袍掛長裙,左手托著勝利女神像,右手扶著盾牌,盾牌外側面到有希臘人與阿瑪戎之戰的浮雕,其中有雅典執政官伯里克利斯和作者的自雕像,內側面刻的是眾神和巨人作戰的場面。

創作背景


取材背景

這件作品和古希臘時期的大多雕塑一樣,取材於神話故事。雅典娜起初掌管烏雲和雷電,又是豐產、和平、勞動女神。她常以智慧女神的面貌出現,是科學的保護者,教會人們紡紗織布、造車、造船、冶鍊、雕刻等本領,還踢給人犁和耙子,並保護雅典走向了繁榮昌盛。因此,雅典人對她十分敬重,為她塑造了很多雕像,這件原本位於雅典衛城帕提農神廟的神像就是具有代表性的一尊。

歷史背景

公元前490年,強大的波斯帝國為擴張版圖出兵攻打希臘各城邦,波斯大軍打著勝仗一路奔襲,卻遭到雅典軍隊的頑強抵抗,在馬拉松平原受到重創,無奈退兵。雅典城邦取得馬拉松戰役的巨大勝利,他們將城南頂點的邁錫尼遺跡清除,開始建造舊帕特農神廟。雅典人用8000個兩噸重的石灰岩磚塊找平地基並加高,這些石頭將原先最深達11米的大坑都填平了。他們懷著極大的敬畏之心,一點點修建對神供奉之地,長達10年都沒有完工。
公元前480年,雅典城邦被波斯人再次入侵,20多萬波斯軍隊佔領了希臘三分之二的國土,但當他們打到雅典時,雅典人已經全部撤離。波斯統帥薛西斯下令焚城泄憤,尚未完工的“老帕提農”和其他古代神殿一起被夷平。雅典人決定不再重建,讓廢墟“作為紀念碑來警示那些在不敬的野蠻人走後,來衛城憑弔的人”,直到贏得戰爭的勝利。
此後,希臘各城邦結成同盟,共同抵抗波斯的進攻,盟軍以雅典為首經過30年的抗擊終於打敗波斯帝國,前449年,波斯與希臘簽訂卡里阿斯和約,承認希臘各城邦的獨立,並撤出愛琴海與黑海地區,波希戰爭結束。
為了紀念這場戰爭的偉大勝利,希臘人決定修築衛城,菲迪亞斯受雅典人的委託創作了大型紀念碑群雕,雅典人把它作為獻給德爾法城阿波羅神廟的禮物,以此感謝神在馬拉松戰役中對希臘人的保護。這組雕像就包括雅典娜神像。

藝術鑒賞


主題

雅典娜神像(局部)
雅典娜神像(局部)
菲迪亞斯把他自己和當時雅典的領袖伯里克利斯的像也同時雕刻在盾牌上。菲迪亞斯把自己刻成一個禿頭老人,雙手高舉一件武器投向敵人;而執政官伯里克利正在投矛,他的右臂遮住自己的臉部。藝術家與領導者在一起抵抗人侵敵人,宣傳了愛國主義精神。說明國家繁榮昌盛,可以抵抗一切敵人,顯示這個國家威力無窮。從這尊雕像上集中體現了菲迪亞斯作品風格雄偉典雅和氣魄莊重,並賦有高尚的理性。

整體形象

從雅典娜造像看,體態豐滿、健壯,右腿直立,左下腿向外稍有彎曲,眉宇清朗,雙目有神,鼻樑挺拔。局部造型均勻端正,具有崇高嚴肅的神態。身上的袍掛和長裙,採用深雕手法,衣紋不但厚重有力,而且很自然,富有動感。頭戴戰盔,盔上有一獅身女面雙翼怪和兩隻獅身鷲嘴有翼的另一怪物。胸部披飾甲胄,其上裝飾浮雕,稱為神蛇的美杜莎;右手托著勝利神尼凱,左手扶著盾牌,盾牌背上浮雕著描寫希臘人和阿瑪戎的戰鬥場面,盾內盤著一條巨蛇。

歷史傳承


《雅典娜神像》原作在公元146年被羅馬帝國皇帝安東尼·庇烏搬走了,至今下落不明。

複製信息


《雅典娜神像》原作毀於拜占庭時代,現存於雅典民族博物館的大理石摹製品僅高105厘米,是公元二世紀羅馬作品。

作者簡介


菲迪亞斯(前500年——前432年),希臘理想化藝術的代表。他領導了雅典衛城的設計建造,是巴底隆神殿裝飾雕刻、奧林匹亞神殿《宙斯神像》的設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