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優

上海財經大學學生

吳優,徠男,上海財經大學信息管理與工程學院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碩士生,在2011年“誰比我更牛”校園牛人招聘計劃中,吳優從全球9700多名應聘者中脫穎而出,未畢業已經有一份“年30萬起薪”的工作。

簡介


吳優,男,上海財經大學信息管理與工程學院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碩士生,曾擔任財大信息學院2009級研究生學生會主席。
在2011年1月結束的2011年“誰比我更牛”校園牛人招聘計劃中,吳優從全球9700多名應聘者中脫穎而出,成為最終錄取的4名“牛人”中唯一的上海本土高校的應屆畢業生。

學習經歷


吳優從小就對物理感興趣,高中時念的也是物理競賽班,參加過物理競賽,但因為競賽成績差2分,未能得到清華的保送,於是通過高考考上了財大的電子商務專業。在他的想象中, “電子商務”既然名字中有“電子”,那應該是一門會涉及物理的學科,但是進了專業才知道,這是一個偏商科的專業,和物理的關係不大。
那陣子吳優感覺特別迷茫,沒有目標,也不知道該幹啥,於是他參加了很多學生社團。對所學專業不感興趣的吳優,學習成績可想而知,基本都維持在60幾分。
這樣,一直到大二,吳優上了一門JAVA課,開始對計算機編程感興趣。當時授課的是信息管理工程系的副教授黃海量,吳優便時不時在課後向黃老師“討教”。幾次之後,黃老師也對吳優的“好學”上心起來,在了解吳優的情況后,他語重心長地指點說: “你大一積累了很多社團經驗已經足夠,大二該好好學習了。”正是這番交談,改變了吳優的大學經歷。
黃海徠量的研究方向是電子商務信譽。在他的研究團隊里缺少一個能同時精通商務、計算機、數學的複合型人才。 “如果你能同時精通這三樣,我就讓你加入我的課題組。 ”
吳優當時學的電子商務專業,雖然會涉及到一些數學、計算機的課程,但並不深入。若要夠得上“精通”,那隻能靠自學,這就好比在大學四年裡,別人只有一個專業,但是吳用要比其他人同時多讀兩個專業,這可能嗎?
但吳優卻看到了目標,他興奮地接下了這個“挑戰”。於是在大二一年時間裡,他自學了數學專業從大二到大四的專業課程,之後他又自學了計算機專業課程。
為了檢驗自學效果,上大三的吳優開始去參加各種數學建模大賽,並屢有斬獲。大四時,他憑藉著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比賽全國二等獎、上海一等獎,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比賽二等獎的好成績,獲得了本校保研機會。這回,他選擇了財大信息管理工程學院管理信息系統專業的研究生,成為了黃海量導師的直屬“門生”。

當選牛人


2011年的“校園牛人招聘”共吸引了來自海內外的9700多人前來應聘,經過層層選拔,最終入圍決賽的共有來自全球的16名大學生。他們中有的具有豐富的工作或實習經驗,有的是MBA出身。特別是在盛大認為“牛人應具備非常好的國際化視野”情況下,最後入圍決賽的基本上都擁有或多或少的海外學習經驗,吳優大概是唯一一個土生土長沒有出國學習經歷的牛人。
“誰說沒有出過國就沒有國際視野了?事實上,我因為課題研究的關係,和哈佛、麻省以及雅虎研究院的幾名教授保持著良好的關係,我經常與他們進行郵件交流,因而對國內外的電子商務都非常熟悉。 ”吳優說。
2011年1月,還有6個多月才畢業的吳優已經有一份“年30萬起薪、由企業高層親自帶教,在一年培訓和考核后,可以直升經理,成為中層管理者”的工作在等待他,但是吳優並不滿足,隨後的6個多月,他打算好好完成課題研究和畢業設計,做到善始善終。
對於後來人,他傳授經驗:“要成為複合型人才,僅靠學校上課肯定不夠,最主要的是靠學習主動性,掌握學習方法比學到了什麼更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