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郄

陰郄

陰郄穴是手少陰心經的穴位之一,位於前臂掌側,當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緣,腕橫紋上0.5寸,在尺側腕屈肌與指淺屈肌之間,深層為指深屈肌;有尺動脈通過;布有前臂內側皮神經,尺側為尺神經。主治心痛,驚悸,骨蒸盜汗,吐血、衄血,暴喑等疾病。操作方法為直刺0.3~0.5寸。

簡介


● Yīnxì HT6
● 來源:《針灸甲乙經》
● 別名:石宮、少陰郄、手少陰郄
● 歸經:手少陰心經
● 功效:清心安神養血,固表開音
● 屬性:郄穴

穴名釋義


● 陰,陰陽之陰,此處也指手少陰經;郄,孔隙。郄穴指氣血深聚之處,本穴為手少陰心經郄穴,故名。

取穴


精準取穴

● 仰掌,在前臂掌側,當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緣,腕橫紋上0.5寸。

簡便取穴

● 用力握拳,腕橫紋上半橫指(拇指),與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緣相交處,即為此穴。
本穴的精準取穴使用了骨度分寸的方法,其中,肘橫紋(平肘尖)至腕掌(背)側橫紋為12直寸。簡便取穴是臨床上常用的一種取穴方法,是長期臨床經驗總結的方法,操作簡便,便於記憶。一般情況下,簡便取穴的方法只適合日常按摩、拔罐、艾灸等養生防病時運用。如果使用穴位進行疾病的治療,則需要使用精準取穴。

局部解剖


● 皮膚,皮下組織,尺側腕屈肌腱與指淺屈肌腱之間,指深屈肌。
● 淺層有前臂內側皮神經,貴要靜脈屬支;深層有尺神經及尺動、靜脈。

主治


● 心繫病症,例如心痛、心煩、心悸、健忘、失眠、心律失常。
● 血證,例如吐血、衄血。
● 局部病症,例如腕痛。
● 其他病症,如胃脘痛、骨蒸盜汗、肺結核、神經衰弱、失音不語。

操作


治療操作

● 直刺0.3~0.5寸,不可深刺,要避開血管和神經,針刺時不可活動腕部。
● 可灸。

日常保健

● 指壓按摩:用指端按揉,每次3分鐘。
● 灸法:艾條懸灸15~20分鐘;艾炷灸3~7壯;麥粒灸1~3壯。

古籍摘要


● 《針灸甲乙經》:凄凄寒嗽,吐血,逆氣,驚,心痛,手少陰郄主之。
● 《銅人腧穴針灸圖經》:治失喑不能言,洒淅振寒,厥逆,心痛,霍亂,胸中滿,衄血,驚恐。
● 《針灸大成·卷之六》:主鼻衄吐血,洒淅畏寒,厥逆氣驚,心痛霍亂,胸中滿。
● 《標幽賦》:瀉陰郄止盜汗,治小兒骨蒸。
● 《百症賦》:寒慄惡寒,二間疏通陰郄暗。

常用配伍


● 配尺澤、魚際,治吐血、鼻出血。
● 配曲澤、大陵,治心痛、心悸。
● 配后溪、三陰交,治陰虛盜汗、潮熱。
● 配中沖,治舌體僵硬、心下煩滿。
● 針刺陰郄、身柱,可用於治療癲癇。

參考文獻


● [1] 孫國傑。針灸學.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
● [2] 解秸萍,程凱。北京中醫藥大學針灸取穴特色技法詳解。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7.
● [3] 郭長青。人體經絡穴位使用大圖冊。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