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性壞疽

濕性壞疽

濕性壞疽是壞疽的一種類型,多發生於四肢。由於腐敗菌感染嚴重,壞死組織含水分比較多引起。濕性壞疽的表現為局部明顯疼痛、腫脹,呈暗綠色或烏黑色,伴惡臭,且壞死組織與健康組織間無明顯分界線等。濕性壞疽的治療主要依靠藥物治療、手術治療及其他治療。濕性壞疽嚴重時需要截肢;毒性產物及細菌毒素被吸收后,可引起全身中毒癥狀,甚至可發生中毒性休克而死亡。濕性壞疽早期積極治療可挽救肢體,避免截肢等嚴重後果。

就診科室


● 普通外科、血管外科或外科

病因


● 濕性壞疽是由於腐敗菌感染嚴重,壞死組織含水分比較多引起。

癥狀


● 濕性壞疽的表現為:
● 局部明顯淤血伴疼痛、腫脹。
● 呈暗綠色或烏黑色,伴惡臭。
● 壞死組織與健康組織間無明顯分界線。

檢查


● 確診濕性壞疽主要依靠臨床表現,同時結合肢體血流圖、超聲檢查、動脈造影、微循環檢查等檢查明確病因。
● 肢體血流圖
● ● 查看血流阻力大小和血流的通暢等情況,有助於診斷。
● 超聲檢查
● ● 查看病變部位血管走行是否正常,有助於診斷。
● 動脈造影
● ● 通過顯影劑在X線下所顯示的影像診斷有無血管病變,有助於診斷。
● 微循環檢查
● ● 可以直接觀測到細動脈、毛細血管、細靜脈內的血液流動情況,有助於診斷。

診斷


● 醫生診斷濕性壞疽,主要依據癥狀級別、肢體血流圖、超聲檢查、動脈造影、微循環檢查等進行診斷。具體診斷依據如下:

癥狀級別

● 0級(濕性壞疽前期):肢端供血正常或不足,局部水腫,皮膚顏色發紺、麻木、感覺遲鈍或喪失,部分患者有疼痛感,足背動脈搏動正常或減弱。
● Ⅰ級(濕性壞疽初期):皮膚淺表損傷或潰瘍,分泌物少。可由水皰或其他損傷所致,或自發產生。
● Ⅱ級(輕度濕性壞疽):感染波及皮下肌肉組織,或已形成輕度蜂窩織炎。膿性分泌物增多。
● Ⅲ級(中度濕性壞疽):深部潰爛感染,肌肉肌腱韌帶破壞嚴重,足部功能障礙,膿性分泌物和壞死組織增多。
● Ⅳ級(重度濕性壞疽):深部感染蔓延擴大,骨與關節破壞。
● Ⅴ級(極重度濕性壞疽):全足壞疽波及踝關節和小腿。

檢查結果

● 肢體血流圖:檢查可見血流受阻。
● 超聲檢查:檢查可見血流受阻。
● 動脈造影、微循環檢查:檢查可見動脈受阻而靜脈迴流通暢。

鑒別診斷


● 其他疾病也可能會出現肢端組織壞死等癥狀,容易與濕性壞疽混淆,這些疾病有乾性壞疽、氣性壞疽等。
● 如果出現上述類似的癥狀,需要及時去醫院就診,請醫生進行檢查和診斷。醫生主要通過肢體血流圖、超聲檢查、動脈造影、微循環檢查排除其他疾病,作出診斷。

治療


● 對於濕性壞疽的治療主要依靠藥物治療、手術治療及其他治療。

藥物治療

● 控制感染可給予抗生素治療。

手術治療

● 根據病情選擇清創或截肢等手術治療方法。

其他治療

● 對於較淺的一些創面可用傷口敷料局部處理。
● 積極治療原發病。

危害


● 濕性壞疽肢體壞疽嚴重時需要截肢。
● 毒性產物及細菌毒素被吸收后,可引起全身中毒癥狀,甚至可發生中毒性休克而死亡。

預后


● 濕性壞疽早期積極治療可挽救肢體,避免截肢等嚴重後果。

預防


● 患有容易引起壞疽的基礎疾病患者,如糖尿病等,應注意堅持治療,控制疾病,定期體檢。
● 預防感染,增強體質,提高自身體抗力。
● 避免吸煙、飲酒等不良嗜好,合理運動,如有不適或異常,如肢體麻木、發涼、動脈搏動變弱,以及偶有跛行,應及時就診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