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華語辯論邀請賽

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舉辦的華語辯論邀請賽

國際華語辯論邀請賽致力於辯論競技專業化。2014國際華語辯論邀請賽創新性的提出了“辯論圈”的概念,並依據辯論圈邀請到來自16個辯論圈的24支隊伍參賽。賽事同時邀請到了殿堂級辯手擔任本次賽事的評委,他們分別是:林正疆、路一鳴、梁澤宗、陳勛亮、胡漸彪、周玄毅、黃執中馬薇薇、劉京京、邱晨、穆楊、楊子江、羅淼、羅宏琨。

2014國際華語辯論邀請賽主題活動有三個:“哲理辯論”、“約辯”、以及“恐龍大戰殭屍”明星賽。

辯論競技專業化,盡在國際華語辯論邀請賽!

賽事歷史


賽事意義

自2013年中央電視台宣布無限期停辦“國際大專辯論賽”(簡稱“國辯”),世界高校華語辯論賽最高級別賽事處於空缺。2013年11月第一屆“國際華語辯論邀請賽”在珠海舉辦,通過最專業的賽制、最強大的評審陣容、世界頂級高校辯論隊的參與,在華語辯壇獲得“新國辯”的稱號,“國際華語辯論邀請賽”目前已成為世界最高級別辯論邀請賽。
“國際華語辯論邀請賽”擁有最專業的賽制
賽制由本賽事前身,2012年“兩岸四地”辯論邀請賽的特色活動——“辯論研討會”商討得來。該活動邀請知名辯手路一鳴、黃執中、胡漸彪、周玄毅、劉京京、袁丁、陳銘及各個參賽隊伍共同參與,公開商討辯論賽賽制,經過深入交流經驗和見解,共同探討和比較,以及參考現場12所辯論頂尖高校的領隊和精英辯手的意見,最終決議得出“國際華語辯論邀請賽”賽制,並已於2012年“兩岸四地”辯論邀請賽明星賽“末日之辯”率先試用,已成為世界華語辯論圈模板賽制。
“國際華語辯論邀請賽”擁有最權威的裁判和最頂尖的參賽隊伍
“國際華語辯論邀請賽”參賽隊伍囊括歐洲、亞洲、澳洲等地的24所頂尖辯論名校。同時,賽事邀請的評委全部為知名辯手、教練、領隊等專業裁判,這將是華語辯論史上最龐大,最權威的專業評審團。
“國際華語辯論邀請賽”作為一種語言、邏輯及思辨的競賽,主要有三大意義
1.增強思辨精神華語辯論賽可以提升大學生的邏輯思考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開闊大學生的視野,豐富大學生的閱歷,不同的辯題需要不同的背景知識,使大學生更多的接觸多元化知識,關注社會熱點。
2.加深學術氛圍舉辦國際比賽可以增進不同學校之間的交流,促進各學校之間的相互學習和進步,豐富校園文化;同時辯論賽作為思想語言競賽類活動,屬於高校學術活動之一,增強高校間的學術競爭。
3.傳播華語文化國際華語辯論邀請賽通過辯論的形式將華語更廣泛的傳播到世界各地,使華語——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得到更好的發展和傳播,進一步傳承和發展中國文化。

賽事前身

“兩岸四地”辯論邀請賽
“國際華語辯論邀請賽”的賽事前身,是2011-2012年由共青團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委員會主辦,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校辯論隊承辦的“兩岸四地”辯論邀請賽。

歷屆回顧

2011年
第一屆“兩岸四地”辯論邀請賽參賽學校包括了廣東、香港、澳門、台灣四地,共八所高校:分別是中山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大學、澳門科技大學台灣東吳大學、台灣政治大學等,並邀請到了華語辯論圈資深辯手黃執中、馬薇薇擔任評委嘉賓,於2011年12月打響賽事系列開端。
2012年
第二屆“兩岸四地”辯論邀請賽
第二屆“兩岸四地”辯論邀請賽在第一屆的基礎上升級革新,新加入了暨南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馬來西亞精英大學、台灣大學,學校數量由八所增加到十二所,正式升級為國際級辯論賽事,評委陣容也完成升級,新邀請到了路一鳴、周玄毅、胡漸彪、袁丁、陳銘等擔任評委嘉賓,於2012年12月進行。香港中文大學奪得冠軍,馬來西亞精英大學獲得亞軍。
同時,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辯隊於2012年七月邀請馬來西亞籍辯手胡漸彪先生擔任教練,全面提升承辦賽事的能力及隊伍的水平,極大豐富了組織賽事的辯論資源。
2013年
第一屆國際華語辯論邀請賽,即2013“國際華語辯論邀請賽”於2013年11月19日至11月24日於珠海舉辦,參賽高校24所,評審17人,賽事共37場,工作人員178人,參賽人員153人,賽事最終由台灣大學奪冠,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的辯手王梅獲最佳辯手稱號。

參賽陣容


參賽學校

2013“國際華語辯論邀請賽”邀請到大陸、香港、澳門、台灣、新加坡、馬來西亞、澳大利亞等地的二十四所學校參賽,以下為參賽隊伍。
大陸:中山大學、暨南大學、武漢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廈門大學、復 旦大學、四川大學、蘇州大學、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珠海 分校
香港: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浸會大學
澳門:澳門大學
台灣:台灣大學、台灣政治大學、台灣東吳大學
新加坡:新加坡國立大學
馬來西亞:馬來亞大學、馬來西亞精英大學、馬來西亞博特拉大學
澳洲:墨爾本莫納什大學、悉尼大學、墨爾本大學

嘉賓評委

2013“國際華語辯論邀請賽”邀請到國際大專辯論賽20年以來每一期的最佳辯手,作為賽事專業評審來共享此次辯論盛會,以下為參賽評審介紹。

內地評委

路一鳴:中央電視台主持人,主持過《三星智力快車》、《商界名家》、《對話》、《一鳴論道》和《道德觀察》等熱門節目,曾獲“央視十佳主持人”稱號,99國際大專辯論賽冠軍隊伍成員,全程最佳辯手
蔣昌建: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博士、教授,93年首屆國際大專辯論賽冠軍隊伍成員,最佳辯論員、知名媒體人,主持江蘇衛視“最強大腦”節目
周玄毅:武漢大學哲學院博士、哲學院博士生講師、武漢大學辯論隊總教練、2000年全國大專辯論賽最佳辯手
馬薇薇:2002全國大專辯論賽冠軍隊成員,2003國際大專辯論賽冠軍隊成員,《奇葩說》辯手
陳銘,2010國際大專辯論賽冠軍隊成員,2011國際大專辯論賽全程最佳辯手,湖南衛視新生代主持人
袁丁:武漢大學2001年辯論隊主力成員,現為南方報業集團著名記者、媒體人
港澳台地區及海外評委
胡漸彪:99年國際大專辯論賽亞軍隊伍成員,01年國際大專辯論賽冠軍隊伍成員
黃執中:曾任台灣中國國民黨青年團總團長、曾任台灣中國國民黨中常委、台灣世新大學講師,2003國際大專辯論賽亞軍隊伍成員,最佳辯手,05年國際大專辯論賽最佳辯手
劉京京:原澳門大學辯論隊領隊兼教練,2007年國際群英辯論會最佳辯手、第一屆亞洲太平洋地區大專院校華語辯論公開賽冠軍和第十一屆日立杯全國名校大學生辯論賽冠軍及優秀辯手
熊浩:香港大學法學院博士,香港大學辯論隊領隊兼教練,鳳凰衛視《寰宇大視野》特邀評論員
林正疆:95年台灣輔仁大學最佳辯手,現台灣著名律師
陳國坤:新加坡國立大學最佳辯手,現任蘇州大學教練
張哲耀:台灣東吳大學辯論社教練,台灣辯壇常青樹,資深辯論員
鄭秋樺:馬來亞大學前最佳辯手,王者歸來國際冠軍巔峰之戰冠軍,現為馬來亞知名民事律師
2014年
國際華語辯論邀請賽致力於辯論競技專業化,定位是全球最大、水平最高的高校專業辯論邀請賽。
2014國際華語辯論邀請賽創新性的提出了“辯論圈”的概念,並按辯論圈邀請本次賽事的參賽隊伍。我們邀請到來自16個辯論圈的24支隊伍參加本次比賽。並且邀請到殿堂級辯手擔任本賽事的評委,為大家帶來前所未有的豪華評委陣容。他們分別是:林正疆、路一鳴、梁澤宗、陳勛亮、胡漸彪、周玄毅、袁丁、黃執中、馬薇薇、劉京京、邱晨、穆楊、楊子江、羅 淼、萬華明、羅宏琨。
2014年主題活動有三個:“哲理辯論”、“約辯”以及“恐龍大戰殭屍”明星賽。香港中文大學繼2012年之後,再次奪得第二屆“新國辯”總冠軍;中國人民大學獲得亞軍。香港中文大學辯手詹青雲獲得全程最佳辯手。
辯論圈概念:
一、打破以‘國家’或'現行行政區域‘為單位的觀念,以’辯論圈‘為代表單位。
什麼是辯論圈?當一個地區內,有相當數量的辯論隊伍,常年有共同參與、共同競技的辯論賽事,基本上就已經形成了一個辯論圈。為什麼要以辯論圈為單位?第一個原因:無論如何,大陸地區是全球華語辯壇中,擁有最多隊伍的地區,自然,強隊也多。如以國家或現行的政治地區為單位,太多強隊就很難獲得機會參賽。
第二個原因:以辯論圈為單位,對推動全球華語辯壇技術交流來說,更有意義。
每一個辯論圈,通常會有自己的辯論認知和特色。通常,在同一個辯論圈內,各個隊伍會碰上的對手、會碰上的評委、會碰上的賽制,都大致相同。在共同的辯論生態環境下,這個辯論圈通常會形成特定的一種辯論風格。
這也就是為什麼,來自馬來西亞的辯論隊伍,大多擅長短打、偏好強攻。台灣隊伍大多論述強、打法機動多變。以我們所知道的資訊,如上海、北京、福建等,似乎對辯論各有不同的論述,辯論風格也或多或少有所差異。
我們認為,以‘辯論圈’為單位,在相互參照、學習上,更有意義。
二、不以學校級別做參賽依據(重點高校、普通高校、職業高校之類)。
我們認為,辯論水平、特色,是不以學校的學術排名、級別、名望決定的。只要表現傑出、有特色,我們一律渴望能邀請該校參賽。
基於上述兩點,2014年賽事劃定了16個受邀辯論圈:除了澳門、澳洲、馬來西亞、台灣、香港、新加坡辯論圈,英國辯論圈首次受邀參與;大陸地區則有北京、福建、廣東、湖北、江蘇、上海、四川、天津、西安這8個辯論圈受邀參與。
參賽學校:
本屆賽事共邀請到24支海內外隊伍(以學校中文名首字筆劃數量排序)
馬來亞大學 馬來西亞精英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 中山大學
中國人民大學天津大學
中南民族大學 四川大學
台灣大學台灣政治大學
華東政法大學 西安交通大學
蘇州大學利物浦大學
武漢大學南京審計學院
香港中文大學 莫納什大學
清華大學 廈門大學
新加坡國立大學 澳門大學
澳洲國立大學 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
全球二十四支高校辯論隊舌戰珠海
第二屆國際華語辯論邀請賽定於2014年11月25日至30日在北師大珠海分校舉行。本屆辯論邀請賽辯論會具體內容將包括開幕式及高校見面會、辯論邀請賽、哲理辯論、明星辯論賽等活動,雲集了歐洲、亞洲、澳洲等地的24所頂尖辯論名校代表隊參加,同時還邀請國內外知名辯手、教練、領隊等擔任專業裁判。
參賽代表隊水平進一步提高
2013年在珠海舉辦的首屆國際華語辯論邀請賽給珠海大學生和廣大市民留下了深刻印象,累計入場觀眾超過13000人,賽事視頻網路點擊量超過32萬人次。當時共有大陸、香港、澳門、台灣、新加坡、馬來西亞、澳洲等地的二十四所學校參賽。
第一屆國際華語辯論邀請賽成功舉辦后,大賽收到大量高校報名函,希望能參加第二屆“國際華語辯論邀請賽”。為增強賽事權威性、增加參賽隊伍水品、打造最高規格華語辯論賽事,本屆“國際華語辯論邀請賽”賽事執委會將參賽代表隊劃分為不同賽區,給予每個賽區1-3個參賽名額,由各區域頂級辯論強隊將代表本區域出戰本屆辯論邀請賽。
評委嘉賓
本屆辯論邀請賽邀請的評委嘉賓全部為知名辯手、教練、領隊等專業裁判,這將是華語辯論史上最龐大、最權威的專業評審團。其中既包括為人所熟悉的中央電視台著名節目主持人路一鳴,也有國際華語辯論圈知名辯手胡漸彪、林正疆、黃執中、馬薇薇、袁丁、周玄毅、劉京京等。
據悉,本屆辯論邀請賽仍將安排一場氣勢恢宏、水平精湛的明星辯論賽,屆時廣大觀眾可以盡情領略各位辯神的語言魅力。
新賽制、新形式更增亮點
本屆辯論邀請賽在辯論賽制上進一步改進,除安排注重交鋒的競技辯論以外,新增設哲理辯論賽,縮小交鋒 的技術要求,決勝以哲理深度、推論周全為最主要標準,力求促進華語辯論能進一步百花齊放。本次哲理辯論比賽以1人對壘1人形式進行,由黃執中先生和周玄毅先生擔任上場辯手,馬薇薇女士擔任提問團團長,路一鳴先生、林正疆先生則受邀擔任點評工作,全部出席觀眾,將擔任票決勝負的評審。
除增設哲理辯論以外,本屆辯論邀請賽還設置了新的比賽形式——約辯,由初賽被淘汰的隊伍自由選擇其他未進入決賽的代表隊發起挑戰,利用會期五天短暫的相聚機會進一步增加各辯論隊之間的深入交流。
賽程安排
2014年11月26日—11月27日 初賽 地點:國際交流中心三樓報告 廳、藝傳樓214
2014年11月28日13:30—22:00 複賽 地點:國際交流中心三樓報告廳
2014年11月29日13:30—17:00 哲理辯論 地點:國際交流中心三樓報告廳

賽事規則


比賽環節

參賽雙方每方上場隊員共四人,稱為一辯、二辯、三辯和四辯。本賽制設置了陳詞1、質詢1以及被質詢1、陳詞2、質詢2以及被質詢2、質詢小結、自由辯論、總結陳詞共計七個環節。除自由辯論外各環節限定辯位(如陳詞1、被質詢1隻能由一辯完成)。

流程示意

1、正方一辯陳詞1(3分鐘)
2、反方四辯質詢正方一辯(3分鐘)
3、反方一辯陳詞1(3分鐘)
4、正方四辯質詢反方一辯(3分鐘)
5、正方二辯陳詞2(3分鐘)
6、反方三辯質詢正方二辯(3分鐘)
7、反方二辯陳詞2(3分鐘)
8、正方三辯質詢反方二辯(3分鐘)
9、反方三辯質詢小結(3分鐘)
10、正方三辯質詢小結(3分鐘)
11、自由辯論(8分鐘)
12、反方四辯總結陳詞(4分鐘)
13、正方四辯總結陳詞(4分鐘)

評審制度

為了讓辯手更清楚評審勝負裁定的考量,此次賽事採用了由馬來西亞開創的“三輪投票制”。本評審制將評決過程向辯手全部公開,同時要求各評審公開交待自己的判決原因。
要求各評審各有“分數票”、“印象票”及“商討票”一張。各位評審將在“印象票”公布后一同上台,公開自己的判決理由並接受其他評審對其判決的挑戰,再投出第三輪“商討票”。最後統計三輪結果,三輪總得票較高的一方勝。
第一輪:總體印象投票
評審觀看完整場比賽后,首先根據評審對比賽雙方的總體印象進行投票。選擇自己認為總體印象更好的一方為優勝方,該持方獲得一票。
第二輪:比賽環節分數投票
每個評委都會在賽事過程中打出環節分數,組委會將在每個環節結束時收取該環節分表,並在比賽結束后,將各環節分數相加,計算總分,其分數較高的一方獲得該評委的一票比賽環節分數票。
第三輪:評委商討投票
評委上台進行公開點評,可從整個比賽環節、論點架構、優勢劣勢等判決理由進行點評。評審們公開點評期間,可在台上公開互相商討交流各自觀點。最終商討完畢后,每位評審投出最後一輪的評審商討票,不可棄權或平票。
註:如果第二輪某評審評出雙方比賽分數相同,出現平票時,導致三輪投票的票數總數為偶數,導致比賽結果為平票時,則取消前兩輪投票效力,只依據第三輪“評審商討票”的投票結果決定比賽獲勝方。

賽事評價


辯論是思維層次、學問歷練、口語傳播、表演能力
與說服境界相互交錯流動的一門技藝,進修這門技藝的成果是好是壞,往往取決於你征服自我與群眾的慾望大小,以及你渴望閃耀動人的企圖有多強烈。
唯靜默,生言語;唯黑暗,成光明;唯死亡,得再生:鷹揚虛空,燦兮明兮。《Earthsea(Ⅰ) A Wizard of Earthsea/Ursula Kroeber Le Guin》
沉思是辯論
的基礎,沉潛是昂揚的元素,沉寂是復出的憑藉。
凍結靜止校園辯論生涯10多年後,感謝國際華語辯論邀請賽2013年的召喚令我重生,尤其感謝每一位至今記得我的朋友──無論我們認識或不認識,你們的鮮明記憶,對我而言意義非凡。
林正疆 2014.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