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皮祖細胞

內皮祖細胞

"內皮祖細胞(en c徠ells

目錄

正文


1 定義
皮祖細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是血管內皮細胞的前體細胞,亦稱為成血管細胞(angioblast),在生理或病理因素刺激下,可從骨髓動員到外周血參與損傷血管的修復.1997年,Asahara等首次證明循環外周血中存在能分化為血管內皮細胞的前體細胞,並將其命名為血管內皮祖細胞。近年來的研究顯示,內皮祖細胞在心腦血管疾病、外周血管疾病、腫瘤血管形成及創傷癒合等方面均發揮重要作用,並為缺血性疾病的研究治療提供了新思路。近年來,EPCs生物學特性和治療作用的研究成為這一領域新的熱點。
2 鑒徠定
現在通常採用CD34、CD133及KDR/FIk~1等幾種抗原聯合的方式對EPCs進行鑒定。CD34是分子量110 ku的唾液酸粘蛋白,選擇性表達於造血幹細胞及某些激活的血管內皮細胞 J,其功能是作為內皮細胞及造血前體細胞相互作用的粘附分子。CD133(即AC133)是造血幹細胞及祖細胞選擇性表達的膽固醇結合糖蛋白,分子量為120 ku ,它的確切功能目前尚且未知,但CD133 的細胞能夠分化成多種細胞表型,包括內皮細胞 10]。KDR/Flk一1是2型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受體(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VEGFR一2) 。
3 功能
EPCs是一群具有遊走特性,能進一步增殖分化的幼稚內皮細胞,缺乏成熟內皮細胞的特徵性表型,不能形成管腔樣結構。其功能主要為參與了出生后缺血組織的血管發生和血管損傷后的修復。
4 動員
人EPCs主要存在於骨髓中,外周血中含量很少,外周血EPCs只佔外周細胞0. 01% ,外周血EPCs主要由骨髓動員而來,並趨化至缺血部位。促進EPCs動員的因素有內源性因素、外源性細胞因子及藥物等。
(1)內源性因素如體內缺血、血管損傷、燒傷等能促進內皮祖細胞從骨髓中進入體循環到達損傷部位,促進內皮修復和新生血管形成,動物實驗證實局部組織缺血程度與外周血EPCs數量成正相關。
(2)外源性細胞因子如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 、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 FGF) 、表皮生長因子( EGF) 、促紅細胞生成素(EPO) 、幹細胞因子( SCF) 、重組人粒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 rhGM2CSF) 、重組人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 rhG2CSF)等。
(3)他汀類調脂藥物可動員骨髓EPCs到外周血循環中,通過磷脂醯肌醇232激酶( P I3K) /AKT通路動員造血前體細胞及誘導其分化為EPCs,使患者體內EPCs的數量增加。另外發現雌激素、運動等也能促進骨髓EPCs動員進入外周血。
5 應用前景
內皮祖細胞取材方便,在血管再生和心血管疾病的細胞治療和基因治療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例如,利用內皮祖細胞修復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臟,治療I臨床肢體缺血,治療冠狀動脈疾病,改善血管移植物的通暢率,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形成能力,定向抑制腫瘤血管生成,作為基因治療導向載體和靶細胞,等等。應用內皮細胞治療心血管疾病將是很有前途的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