璧泉街道

重慶市璧山區下轄街道

璧泉街道,隸屬於重慶市璧山區,地處璧山區南部,東與沙坪壩區曾家鎮相連,南與青杠街道相連,西與大興鎮相連,北與璧城街道相連,距璧山區人民政府駐地1千米,總面積43平方千米。

明代,璧泉街道一帶屬壁山裡;2010年12月,由璧城街道析置璧泉街道。2020年,璧泉街道轄區總人口約25萬人。截至2020年6月,璧泉街道下轄14個社區,街道辦事處駐文風社區金劍路208號。

2019年,璧泉街道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46.35億元,限額以上批發零售銷售額59.17億元。

歷史沿革


明代,璧泉街道一帶屬壁山裡。
1981年,屬璧城鎮。
2003年12月,屬璧城街道。
2010年12月,由璧城街道析置璧泉街道。
璧泉街道
璧泉街道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璧泉街道地處璧山區南部,東與沙坪壩區曾家鎮相連,南與青杠街道相連,西與大興鎮相連,北與璧城街道相連,距璧山區人民政府駐地1千米,東西最大距離為7.6千米,南北最大距離6.1千米,總面積43平方千米。

自然資源


2011年,璧泉街道有耕地面積13500畝,人均0.5畝。

行政區劃


2011年末,璧泉街道下轄文風、南關、牛角灣、華龍、雙獅5個社區,新勝、虎峰、觀音、團堡、大嵐、養魚、鷹嘴7個行政村;下設39個居民小組、58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璧泉街道下轄14個社區:文風社區、南關社區、牛角灣社區、雙獅社區、華龍社區、天門社區、團堡社區、養魚社區、虎峰社區、新勝社區、觀音社區、鷹嘴社區、新塔社區、鳳凰社區,街道辦事處駐文風社區金劍路208號。

人口民族


2011年末,璧泉街道總人口5.87萬人,城鎮化率76.8%;另有流動人口36170人。總人口中,男性29101人,佔49.6%;女性29561人,佔50.4%;18歲以下11085人,佔18.9%;18—35歲13834人,佔23.6%;35—60歲以上24430人,佔41.6%;60歲以上9313人,佔15.9%。2011年,璧泉街道人口出生率7.5‰,人口死亡率5.8‰,人口自然增長率1.7‰,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364人。
2020年,璧泉街道轄區總人口約25萬人。

政治


姓名職務
劉全模黨工委書記,主持黨工委全面工作。主管璧城經濟開發公司工作。聯繫工業園區工作。
楊勇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主持辦事處全面工作。主管財政、編製、璧城園區開發公司和璧溫泉公司工作。聯繫綠島新區工作。
羅慶中黨工委委員、人大工委主任,主持人大工委全面工作。分管村建、城建、規劃、市政園林、交通、國土房管、新農村建設工作。分管建管科,聯繫國土所。
葉合全黨工委副書記,負責黨工委日常工作。分管黨務、幹部、組織、人事、宣傳、統戰、精神文明、人民調解、信訪、穩定。聯繫綜治辦。
胡勇黨工委委員、政法書記,負責公安、政法、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工作。協助紀委書記工作。分管綜治辦,聯繫建管科。
何孔其黨工委委員、辦事處常務副主任,負責辦事處日常工作。分管財政、國資、合作基金會清償、機關事務、農業、農村、水務水利、林業、扶貧開發、移民、森林防火、農機農電、農村通訊、農村電信、農村網路、工作。分管綜合科、財政所、農業服務中心。
肖其建辦事處副主任,分管民政、殘疾人事業、社區社會保障服務、勞動保障、就業再就業、復退軍人管理。分管社事科、社保所。
薛方勇辦事處副主任,分管安全、工業、招商引資、外經貿、環保、商貿、旅遊、發展與改革、工商、質監、水(工業)、電(工業)、天然氣、通訊、郵政、金融。分管經發科,協管綜治辦。
常愛書辦事處副主任,分管統計、人口和計劃生育、計生協會、離退管、老協、老齡。分管人口和計劃生育科、人口和計劃生育生殖服務站,協管經發科。
楊明祿黨工委委員、武裝部長,分管公共應急事件、搶險救災、車輛、船舶、礦山、兵役、民兵預備役工作。聯繫綜治辦、經發科。
劉順英組織委員,負責組織工作,分管檔案、保密工作。聯繫綜合科、社保所。
沈洪宣傳委員,負責宣傳工作。分管文化廣電新聞出版、體育、教育、衛生、食品藥品安全管理、文史、修志、精神文明建設。分管文化服務中心,聯繫社事科。
王姝尹統戰委員,負責統戰、民族宗教工作。分管科委、科協、政協、群團、關工委工作。聯繫人口和計劃生育科、人口和計劃生育生殖健康服務站、農業服務中心。
王洪英紀工委副書記,主持紀工委全面工作,分管紀檢、監察、黨風廉政、反腐敗、督查工作。聯繫農業服務中心、文化服務中心。
鍾成容負責征地拆遷安置補償工作。分管征地拆遷辦。

經濟


綜述

2011年,璧泉街道財政總收入7億元,其中本級財政收入11471萬元,工商稅收9438萬元。2011年,璧泉街道農民人均純收入9938元,比2010年增長23.4%。
2019年,璧泉街道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46.35億元,限額以上批發零售銷售額59.17億元,限上住宿餐飲2.7億元;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244元;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086元;財稅總收入完成23.72億元,其中:工商稅完成19.48億元,地方財政收入完成2.71億元。

農業

2011年,璧泉街道農業總產值7388萬元璧泉街道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為主。2011年,璧泉街道生產糧食3506噸,人均120千克,其中水稻2506噸,玉米1000噸。璧泉街道主要經濟作物以蔬菜為主。2011年,璧泉街道蔬菜種植面積1.5萬畝,新增蔬菜面積100畝,產量17689噸。璧泉街道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兔等為主。2011年,璧泉街道生豬飼養量4021頭,年末存欄1030頭;羊飼養量48隻,年末存欄48隻;家禽飼養量499萬羽;肉兔出欄量12.6萬隻,年末存欄量3.1萬隻。

工業

璧泉街道工業以裝備製造業、醫藥食品業、電子信息業為主。2011年,璧泉街道工業總產值為315億元,實現工業增加值63.7億元;境內有工業企業718家,職工52820人;三大主導產業占整個工業經濟的67.8%,其中裝備製造業總產值147.49億元,醫藥食品業總產值9億元,電子信息業總產值56.9億元個。
2012年,璧泉街道全街道工業總產值為493.8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為299.6億元;工業固定資產投入57億元。

商貿

2011年末,璧泉街道有商業網點143個,職工620人;2011年,璧泉街道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7.5億元,比2010年增長36%;有城鄉集貿市場5個,年成交額4.5億元;全年進出口總額實現1.2億美元,比2010年增長13%。

金融

2011年末,璧泉街道有金融機構開設的分行或者網點26個。

文化


● 地名由來
璧泉街道因境內東山腳下璧溫泉而得名。

交通


璧泉街道有重慶軌道交通1號線、黛山大道、省道S108等交通幹線經過境內。

社會


教育事業

2011年末,璧泉街道有幼兒園(託兒所)13個,在園幼兒2298人,專任教師113人;小學3所,在校生2858人,在職教師176人;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璧泉街道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1696.9萬元,比2010年增長18.4%。

文體事業

2011年末,璧泉街道有文化站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12個;各類文化專業戶15個;有各類圖書室13個,藏書3萬餘冊;音樂、美術、書法、攝影及文學業餘創作人員達150人。2011年末,璧泉街道有學校體育場8個;100%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30%。

醫療衛生

2011年末,璧泉街道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個,其中鄉鎮醫院2所;病床730張;專業衛生人員425人,其中執業醫師166人,執業助理醫師189人,註冊護士70人。2011年,璧泉街道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9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92%,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46152人,參合率99.98%。

社會保障

2011年,璧泉街道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為643戶,人數1153人,支出243.24萬元,月人均175.8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20人,支出5.76萬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17人,支出33.69萬元;農村醫療救助66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853人次,支出20.4萬元;農村臨時救濟62人次,支出6.68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419人,發放撫恤事業費支出193.5萬元;社會福利費900萬元,社會福利院1個,床位168張;有社區服務設施6個,社區服務站5個,其它有社區服務設施1個。2011年,璧泉街道新增就業人員4461人,有600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235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86%;參加各類社會保險34240人。
璧泉街道
璧泉街道

旅遊


璧泉街道有璧南河公園、金劍山溫泉、觀音塘濕地公園等景點。

獲得榮譽


2020年10月,重慶市璧山區璧泉街道黨工委被授予“重慶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2021年4月23日,榮獲重慶市十佳書香之鄉(鎮、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