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學篤

朱學篤

年(道光二十九年)應鄉試中舉。 1865年(同治四年)充任會試同考官。 1892年(光緒十八年)病逝。

目錄

正文


朱學篤(1826—1892) 字祜堂,號實甫。聊城縣(今聊城市東昌府區)人。1849
年(道光二十九年)應鄉試中舉。1859年(咸豐九年)中第二甲第一名進士,授翰林院
庶吉士。1 860年(咸豐十年) 授編修。同年,加翰林院侍讀銜。1862年(同治元年)
充國史館協修、纂修,實錄館協修、纂修。1864年(同治三年)補湖廣道監察御史。
1865年(同治四年)充任會試同考官。1866年(同治五年)轉掌浙江道監察御史。1867
年(同治六年) 任甘肅寧夏府知府。1869年(同治八年)開缺以道員選用。1874年(同
治十三年) 受命督修黃河工程並加鹽運使銜。后因老母在堂奏請歸里。在籍及濟南
課教多年。
朱學篤自幼沉靜果決,志向堅定。步入仕途后,風節自勵,遇事敢言,同僚中
有瀆職不法者,上疏奏劾毫無顧忌。對待母親孝行謹持,因在外地居官,離家鄉較
遠,經常思念老母,夜不能寐,故辭官歸里。娛親之暇,嚴課子弟。創建“筆花館
文社”講學授徒。在籍主持啟文書院講席,在濟南主持濼源書院講席。經他教授的
諸生多有成就。他雖然去官歸隱,每聞地方利弊,對當政者為民請命無不盡言。
1883年(光緒九年)黃河決口,洪水將聊城圍困,朱學篤督率夫役搶險,加固堤防,
保住城池,民眾免受洪水之苦,此舉深得鄉里欽敬。朱學篤對書法藝術造詣頗深。
1875年(光緒元年),為重修西關外呂祖堂撰寫的碑記,字體平整,結構嚴謹,遒勁
豐滿,神氣貫通,堪稱一絕。在呂祖堂戲樓台前抱柱上書寫的對聯:“歌管樓台仙
闕下,夕陽城郭畫圖中”,時至今日仍在民間傳誦。1892年(光緒十八年)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