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性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性肝炎的類型之一
乙型肝炎病毒性慢性活動性肝炎,簡稱乙型慢活肝,臨床癥狀一般較遷延型肝炎明顯。主要表現為勞動能力逐漸減退,乏力,納差,厭油膩,腹脹持續且明顯,常有齒齦出血及鼻出血。有的患者常有低熱、月經失調、性功能紊亂或減退,部分患者兼有關節炎、腎炎、糖尿病、乾燥綜合征等肝外損害表現。
[中醫病名] 乙型肝炎病毒性慢性活動性肝炎
[概 述]
中醫
中醫
西醫
乙型肝炎病毒性慢活肝主要是因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所致,但導致急性乙型肝炎轉變成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性慢活肝的原因很多,如失治、誤治、過勞、飲酒等,機體免疫功能失調是主要原因。
1 主要表現為勞動能力逐漸減退,乏力,納差,厭油,腹脹持續且明顯,常有齒齦出血及鼻出血。
2 有的患者常有低熱、月經失調、性功能紊亂或減退,部分患者兼有關節炎、腎炎、糖尿病、乾燥綜合征等肝外損害表現。
1 血常規、尿常規。
2肝功能、腎功能。
3 血清酶學檢查。
4 血清免疫學檢查。
5 腹部B型超聲波檢查。
中醫
西醫
1 有急性乙型肝炎病史,臨床癥狀較重,病程經過以病情反覆加劇為其特徵。
2 患者有勞動能力逐漸減退,乏力,納差,厭油,腹脹持續且明顯,齒齦出血及鼻出血等表現。
2 有的患者常有低熱、月經失調、性功能紊亂或減退,部分患者兼有關節炎、腎炎、糖尿病、乾燥綜合征等肝外損害表現。
3 體征:面部顏色晦暗,鞏膜常黃染,可有蜘蛛痣及肝掌。肝腫大,質地中等或充實感,有壓痛及叩痛。多有脾腫大。病情嚴重者可有黃疸加深、腹水、下肢浮腫、出血傾向及肝性腦病。
4 實驗室檢查:
(1)肝功能異常的程度隨慢活肝病情起伏而變化,活動期血清轉氨酶膽紅素升高,血清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升高,凝血酶原時間延長,血清ALP和γ-GT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ICG試驗有明顯瀦留,有肝內膽汁鬱積時膽紅素明顯升高,血清學檢查可有貧血、白細胞及血小板減少,凝血因子Ⅱ、Ⅴ、Ⅶ、Ⅸ、Ⅹ均可減少。
(2)免疫學檢查中血清可檢出HBV有關抗原和抗體。免疫球蛋白常增高,特別是IgG,活動期病人抗LSP抗體、LM抗體、類風濕因子可陽性,偶爾測到低滴度的自身抗體,如抗核抗體(ANAs)等。總補體和C3常下降,有時可測出CIC,Ts細胞及NK細胞活力降低。
中醫
西醫
1 一般治療:活動期住院治療,卧床休息,給予多種維生素,嚴禁飲酒,婦女應避免妊娠。
2 抗病毒治療,可選用干擾素、阿糖腺苷、腎上腺皮質激素、免疫調節劑等藥物。
3 保肝治療,可選用水飛薊素、右旋兒茶素等藥物。
[預 后]
本病預后差,雖然部分患者病情可緩解或相對穩定,但大多數患者呈慢性進行性發展,間有反覆急性發作,可由過勞或間發感染而引起,但多數是自發的,隨著病情進展而逐漸演變為肝硬化或肝功能衰竭。
社會上還流傳著乙肝“三部曲”的說法,就是說乙肝患者大都按照肝炎-肝硬化-肝癌三個發展階段進行,結局很可怕,其實不然,90%的慢性乙肝情況都比較穩定,只有10%的活動性肝炎由於不治或誤治,發展成為肝硬化或肝癌。乙肝的基本狀態是病毒攜帶狀態,絕大多數患者處於這種狀態,這些患者如果生活規律、心情舒暢、定期複查,一般都能長時間保持肝功穩定,病情相對靜止,他們可正常生活和學習。只有極少數的活動性乙肝,病情反覆發作,肝功反覆異常,機體免疫機能失控,向肝硬化方向發展,至於肝癌更是“鳳毛麟角”,千里挑一,所以,乙肝患者千萬不要總是擔心自己就是那千分之一的不幸者,應該一切都像正常人一樣生活。
對於肝功異常、癥狀突出的患者(約佔乙肝患者的10%左右),需要治療,治療要標本兼治,即保肝護肝為治標,抗病毒、抗纖維化為治本。治標可採用促肝細胞生長素、凱西萊、療爾健等西藥和肝勃寧、肝得寧、護肝片以及水飛薊賓(益肝靈)等中藥製劑;治本可採用干擾素、拉米夫定、特異性轉移因子等抗病毒以及復方鱉甲軟肝片進行抗肝纖維化治療,以上治療,如果運用時機得當,選擇病例正確,治療乙肝的總有效率達到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