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平戰爭

源平戰爭

史稱“治承壽永之亂”,指日本平安時代末期,1180年至1185年的6年間,源氏和平氏兩大武士家族集團一系列爭奪權力的戰爭的總稱。源平合戰對日本歷史有著重大的影響。其彰示著武士集團的逐步上升,公卿集團的快速衰敗。源平合戰結束后,源賴朝於1192年就任征夷大將軍,於鎌倉設府理事,開始了鎌倉幕府時期,開創了以後綿延七百餘年的幕府政制。

背景


平氏崛起

相關書籍
相關書籍
平安時代末期,貴族間充滿了權力的衝突與矛盾,最終訴諸武力解決。在1156年的保元之亂和1159年的平治之亂中,伊勢平氏皆為勝方貢獻良多,戰功赫赫,尤其是平治之亂,平氏幾乎剿滅了政敵源氏。源氏領袖之一的源義朝於逃亡途中遇害,三子源賴朝被流放到伊豆,其餘苟存的幾個兒子亦被強制送入佛寺出家,平氏地位確立。平氏領袖平清盛於1167年升任至太政大臣,朝中重要官職皆為平氏出掌,朝外許多諸侯國亦落入平氏手中。除此之外,平清盛的女兒德子亦嫁給高倉天皇為中宮,並生下言仁親王(即後來的安德天皇),此時平氏可謂權傾天下。

鹿谷陰謀

平氏在勢力不斷擴張的過程中日漸驕奢跋扈,統治也越來越腐敗殘暴。舊勢力的公卿貴族或因既得利益受損、或因輕視平氏武夫出身卻大權在握,舊勢力的反撲逐漸醞釀,最終在1177年於鹿谷(鹿ヶ谷)密謀誅殺平氏(日史稱為“鹿ヶ谷の陰謀”),但隨即事迹敗露,反為平氏所害。由於謀議者中有許多是后白河法皇的近臣親信,據信為後白河法皇在幕後授意,因此平清盛一度欲幽禁法皇,賴平清盛長子平重盛力諫而做罷,但平氏與法皇間的關係已急速惡化。

過程


平治之亂

1159年(賓士元年)12月,源義朝發動政變,幽禁后白河天皇,不久即被平清盛打敗。在平治之亂中,源義朝等被殺,其子源賴朝13歲,被流放伊豆。從此,源氏一族沒落,平氏的權力扶搖直上。平清盛晉陞參議正三位,開創武士列席公卿之高位的先河。

宮廷政變

1179年(治承三年),平清盛發動宮廷政變,又幽禁后白河法皇(因退伍后出家而稱法皇),解除關白(古代日本總攬朝政的特殊官職名稱)以下近40名公卿的官職,以安德天皇外祖父身份獨攬朝廷大權,並使平氏一族廣占朝廷要職,計公卿16人,殿上人30餘人,事實上形成了平氏獨裁政權。平氏一門壟斷高官要職,實行獨裁,引起了皇室和公卿貴族的強烈不滿,甚至作為平氏政權基礎的地方武士團也發生分裂,逐漸形成了反平氏勢力。

源氏反抗

面對這一形勢,后白河天皇的第2皇子以仁王,於1180年下達令旨,號召各地的源氏族人起兵討伐平氏。這樣,被流放於伊豆達20年的源賴朝積極響應,源平之戰由此爆發。源賴朝在伊豆長大成人,與當地豪族北條時政的女兒結婚,在岳父的扶植下逐漸恢復勢力,並與源氏家族本國武士們保持著聯繫。他早就準備復仇,故在以仁王下令之後便積極行動,但因舉兵之時兵力較少而不想過早與平氏對陣,企圖先取伊豆,並進軍其祖輩故地相模地區以建立根據地,而後匯合各地勤王之兵再與平氏作戰。賴朝的舉動早在平清盛的警戒和監控之中,故當他奪得伊豆而向相模進軍途中,即遭平氏軍隊所阻,於是在1180年8月23日發生了首次交鋒的石橋山會戰。

賴朝逃亡

當時眾寡懸殊,源賴朝在敵軍擁有數倍優勢的情況下被打敗,逃入箱根山。據說他在山中潛藏時,已被敵軍發現,但敵將娓原景時有意將他放走。
賴朝輾轉逃到安房,在那裡籌謀再起。他先後親赴下總、上總和武藏等地,得到各地武士團的支持,兵力急速增長,幾乎接管了關東地區所有的武士團。於是,他在10月率軍進入故地鎌倉,以此為根據地重建了源氏勢力。
石橋山之戰以後,平清盛得悉源賴朝在鎌倉擴展勢力,立即召令東海、東山兩道的武士團火速進行征討。征討軍於9月底從京都出發。此時,賴朝獲得不少援軍,聲勢大振,便於10月16日率大軍20萬自鎌倉出發,決心迎擊平氏的追討軍。

轉折之戰

10月下旬,雙方在富士川發生會戰,平氏軍隊被打敗。在此戰過程中,賴朝獲得甲斐國源氏、武田信義、安田義空,特別是其胞弟從奧州率兵增援和匯合,發展成了強大勢力。
富士川之戰產生了重大影響。此後,全國各地反對平氏的勢力蜂起。平清盛年老,在敗勢面前憂鬱成疾,於1181年2月死去。當初應以仁王令旨舉兵的關東武士源義仲,趁機於1183年5月奪得了京都,但他專橫跋扈,很快激起了公卿和民眾的反感。正與平氏軍周旋的源賴朝,接到后白河法皇的密旨,命他籌謀將源義仲剷除。賴朝受命后,即派源范賴、源義經率軍向京都進擊,並於1184年1月在宇治川和近江粟津擊敗源義仲,隨後進入京都。緊接著,源范賴、源義經率軍迎擊試圖反撲的平氏大軍,於2月7日發生了有名的一谷之戰,平家軍大敗。

源氏一統

從此,無論在政治上還是軍事上,源賴朝都佔有壓倒平氏的優勢。一谷之戰後,平家軍退守其根據地屋島,實際上只能控制獺戶內海,求得暫時自保。由於海軍力量薄弱,源賴朝不得不花費半年多時間準備渡海作戰。其間,不少地方武士勢力前來獻兵獻糧和兵船等等。
1185年2月和3月,雙方接連發生屋島之戰和壇浦之戰,平家軍徹底失敗。平氏一門將領,或自殺,或被俘,終於遭受了滅頂之災。

傳說


日本古代有一部著名的長篇戰爭小說,名為《平家物語》,其主要內容是講述平氏的衰亡和源氏的興起。
《平家物語》在講到一之谷大戰時,提到了這樣一個故事:源氏陣中,有一猛將名為熊谷次郎直實,大戰前的夜晚,他突然聽到敵陣中響起一陣優美的笛聲,凝神細聽后不禁拍案叫絕:“不想平氏陣中有如此風雅之人,大戰將發,坦然吹笛,而笛聲清澈動人,沒有絲毫渾濁紊亂的跡象。”
到了第二天大戰爆發,因為源義經率數十騎衝下懸崖,殺入平氏陣中,導致平家武士士氣低落,紛紛躍到海里,向停靠在海邊的戰船逃去。熊谷直實策馬追趕,遠遠看到海中有一騎武士,裝束華麗,料想是名大將,於是高喊:“臨陣脫逃,不感到羞恥吧?何不回頭與我對戰!”那武士聞言,果然駁馬回到岸上,舞刀來戰,但卻被熊谷直實輕易地就擊落馬下。
直實跳下馬去,按住敗將,正想割取對方首級,但等掀開頭盔,卻發覺對方只是個少年而已,相貌極其秀麗,稚氣未脫。直實不忍下手,喝問姓名,對方卻回答說:“你砍了我的首級回去,自會有人認識。”直實想道:“此人年齡彷彿我子小次郎,小次郎若受輕傷,我心中定會難受,假如殺了這孩子,他父母該會如何悲傷呀!反正殺此一人,該敗的仗也勝不了,該勝的仗也敗不了,不如放他去吧。”
可是就這麼一耽擱,回頭望去,己方兵馬已然洶湧而至。直實含淚說道:“本想饒你性命,可是我軍業已殺到,你肯定會死在他人手中,不如還是由我來殺你,以後給你祭祀供奉吧。”雖然割下少年首級,自己卻忍不住哀傷哭泣。檢查屍體的時候,發現少年腰間掛著一個錦囊,內盛一支笛子,就想莫非昨晚吹笛的就是他嗎?——“想我東國軍兵數萬,陣中帶著笛子的一個都沒有,這少年確是個風雅之人呀,實在可憐。”
事後才知道,這少年乃是修理大夫平經盛之子,名叫敦盛,年僅十七歲。而那笛子,據說是因為其祖父忠盛擅長吹笛,得鳥羽天皇御賜的,名為“小枝”。少年俊彥,頃刻化作離魂,果然人事無常,宛如幻夢,生老病死,痛苦實多。熊谷直實想到這些,不禁萬念俱灰,從此落髮出家去也,法號蓮生。
從此,敦盛殉難,熊谷出家之事,就傳為民間凄絕的故事,到處傳唱。日本人甚至將一種蘭花也命名為“敦盛草”,稱之為“夢幻中的夢幻之花”。敦盛草有各種顏色,品種也繁多,包括布袋敦盛、姬敦盛、釜無敦盛、白花敦盛、黃花敦盛、禮文敦盛等許多種。敦盛草是逐漸稀少的保護植物,和它形狀相近的還有熊穀草和小敦盛草,據說是因為其形狀象平敦盛和熊谷直實二人隨風飄舞的母衣〔類似披風,四角都系在鎧甲上,迎風鼓起如球,能辟箭矢〕而得名。
雖然在正式的歷史記載中,熊谷直實是在建久三年〔1192年〕,也即一之谷合戰結束后的第七年,才因為就領地問題與久下直光打官司失敗,憤而出家,拜在高僧法然門下的。但是後人寧可相信傳說,他純是悲憫敦盛之死,就此勘破了紅塵。歷代的人們都把滿腔同情和憐惜,放諸敦盛這位千古難得的翩翩佳公子身上。

結果


戰爭以源氏集團的全面勝利而結束。平氏連同錦繡般的平安朝都一同滅亡,日本歷史邁入了長達七百年代幕政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