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
倭
倭是一個漢字,是我國古代對日本人及其國家的稱呼,本意沒有貶義。但在現代成為對日本人的蔑稱。例如倭寇,倭人,倭國。
部首:亻
五筆輸入法:wtvg
筆畫數:10
部首:亻
部外筆畫:8
總筆畫:10
注音:ㄨㄛ
五筆86:WTVG
五筆98:WTVG
倉頡:OHDV
筆順編號:3231234531
四角號碼:22244
Unicode:CJK
統一漢字U+502D
● 倭 wēi ㄨㄟˉ
1、我國古代對日本人及其國家的稱呼。
2、古同“逶”,逶迤。
◎ 倭 wō
〈名〉
(形聲。從人,委聲。本義:古稱日本) 人種名。中國於漢、魏、晉、南北朝時稱日本為倭。其後倭和與日本兩名並稱 [Japan]。如:倭傀(古代的醜女);倭奴(中國舊稱日本為倭奴);倭刀(古時日本所制的佩刀,以鋒利著稱);倭股(日本產的緞子);倭國(中國史書中日本的古稱);倭夷(日本海盜)
詞性變化
◎ 倭 wō
● ● 矮的,個子不高的 [dwarf]。如:倭狐猴
● ● 短的 [short]。如:倭刀
【子集中】【人字部】倭 ·康熙筆畫:10 ·部外筆畫:8
《玉篇》《唐韻》於為切,音煨。《說文》順貌。
又倭遲,回遠貌。《詩·小雅》周道倭遲。與逶迤,迆,委蛇,威遲,委移通。
又人名。魯宣公名倭。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烏禾切,音渦。《前漢·地理志》樂浪海中有倭人,分為百餘國。《師古注》魏略云:倭在帶方東南大海中,依山島為國。度海千里,復有國,皆倭種。
又《廣韻》烏果切《集韻》鄔果切,音婐。倭墮。
倭寇
指元末到明中葉多次在朝鮮和我國沿海搶劫騷擾的日本海盜。
倭國
“倭”在日文中同“大和”一樣都發音為“yamato”,“大和”一樣為日本國的別名,“倭”字起初並沒有貶義。此名起源於三國時期魏國皇帝曹睿曾御封當時日本的君主為卑彌呼(即親魏倭王),“魏”字去右邊的“鬼”字捨去“魂魄”之意,加上左邊“亻”加上往來的“友人”的意思,於是親魏倭王的所在國家也叫做“倭國”,倭國之名得此由來並延用了較長一段時間。7世紀後半葉(中國唐朝時期),倭國對外國號修正為日本。元明天皇治世時,規定以「和」字替代「倭」字,並以開頭附以「大」而始稱「大和」。天武天皇因喜歡道教而使用“天皇”作為君主的尊號,並且當時小野妹子出使隋朝為了獲得和隋的平等地位而用“天皇”一詞稱呼本國君主,此說法尚有爭議。
倭墮、倭寇、倭妥、倭子、倭人、倭刀、倭夷、倭扇、倭螺、倭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