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櫃
箱櫃
按箱體底面尺寸作櫃面尺寸製成的矮櫃,專供放置箱子所用。民間一般都成雙置辦,為妝具的一種。箱櫃的使用,大約起始於夏、商、周三代。
箱櫃
漢代有了箱子這個名稱,器物則與戰國前的柜子相同,多用於存貯衣被,稱巾箱或衣箱,形體較大,是具備多種用途的傢具。
兩晉以後又有了“櫥”這個名稱,它是一種前開門的具有多種用途的傢具,可供存貯書籍、衣被、食品等物。
唐代以後至明代,箱櫃的形式無大變化,箱匣類大多做成盝頂蓋,稜角處多以銅葉或鐵葉包鑲。
明代是中國傳統傢具的黃金時代。
櫃櫥類傢具也豐富多彩。如:
1、悶戶櫥。形體與桌案相仿,面下安抽屜,兩屜稱連二櫥,三屜稱連三櫥,大體還是桌案的形式,只是使用功能上較桌案發展了一步;
2、櫃櫥。是一種櫃和櫥兩種功能兼而有之的傢具,形體不大,高度近乎桌案,櫃面可做桌子用;
3、頂豎櫃。是一種組合式傢具,在一個立櫃的頂上另放一節小櫃,小櫃長寬與下面立櫃相同;
4、亮格櫃。是書房內常用的傢具,通常下部做成柜子,上部做成亮格,下部用以存放書籍,上部存放古玩。
總之,箱櫃也和其他傢具一樣,因用途不同而製法多異,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根據需要不斷總結經驗,使之既美觀又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