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城街鎮

河北省滄州市獻縣轄鎮

河城街鎮,簡稱河街鎮,隸屬於河北省滄州市獻縣,位於河北省中部、獻縣東南部,石黃高速、307國道過境。下轄52個行政村,總面積8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7359人(2020年),鎮政府駐河城街村。

河城街在秦朝時置樂成邑,漢代為河間國都城和樂成縣縣治所在地,北朝時期縣治遷移,舊城廢為村,因前臨滹沱河和河間故城,得名河城街。后屬樂壽縣、獻縣。1984年成立河城街鄉、萬村鄉,1995年萬村鄉併入河城街鄉,2002年撤鄉設鎮。名勝古迹有獻王陵、雲台山、萬春山、九蓮山、毛公冢、長城堤等。

河城街鎮地處華北平原中部,滹沱河故道橫卧境內,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工業以服裝加工、建築儀器、模具生產為主體產業。2011年河城街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2億元。

歷史沿革


春秋戰國時期,河城街境屬燕國,戰國後期先後屬齊國、趙國和秦國。
秦朝,置樂成邑,屬巨鹿郡。
西漢高祖初年,置樂成縣(今河城街南),屬河間郡。文帝二年(前178年),置河間國,都樂成,下轄樂成縣等四縣,封趙幽王次子劉辟疆於此。二世國除,復設河間郡。景帝二年(前154年),復設河間國,國王劉德。
新莽時,廢河間國,置樂成侯國。東漢永平年間,升樂成侯國為樂成王國。永元二年(90年)復置河間國,樂成縣屬之。桓帝時更名為樂陵縣。
曹魏黃初三年(223年),縣名改為樂城縣。
後趙年間,廢河間國,復設河間郡,郡治樂城。
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年),河間郡遷至武垣,樂城縣治遷至樂壽亭,故址遂廢為村。因前臨滹沱河和河間故城,得名河城街。
隋朝,樂城縣更名廣城縣,后改稱樂壽縣,河城街屬之,為瀛洲地。此後至明代河城街屬樂壽縣不變。
明洪武九年(1376年)降獻州為獻縣,河城街屬之。
民國年間,河城街為獻縣二區,其中伊庄為交河縣飛地。抗戰時期,河城街為日偽統治區,萬村地區為獻交縣第五區。
1949年,獻交縣撤銷,萬村劃歸獻縣第二區。
1954年5月,設立獻縣第七區(駐河城街),下轄14個鄉。
1958年,河城街屬城關火箭人民公社,萬村屬南河頭公社。
1961年,城關人民公社析置河城街公社,南河頭公社析置萬村公社。
1984年,撤銷河城街公社、萬村公社,改為河城街鄉、萬村鄉。
1995年,撤銷萬村鄉,原萬村鄉行政區域併入河城街鄉。
2002年,撤銷河城街鄉,設立河城街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河城街鎮地處獻縣縣城以東,縣域東南部,東與郭庄鎮接壤,南與泊頭市郝村鎮相鄰,西鄰樂壽鎮,北接十五級鄉,鎮政府駐河城街村,距縣城7.5公里。轄區總面積83平方公里。

地質構造

河城街鎮處於華北斷坳滄縣台拱獻縣斷凸部,為繼承性斷裂,自太古代至新生代都在活動。震旦亞界及古生界地層發育齊全,厚度巨大。第三系基本缺失,厚度小;全境均被第四系地層覆蓋,無露頭。

地形地貌

河城街鎮地處華北平原中部,地勢平坦開闊,西南略高,東北略低,海拔12米左右。地貌以窪地和二坡地為主。

氣候

河城街鎮屬暖溫帶半乾旱半濕潤季風性氣候,四季分明,溫度適中,光照充足,雨熱同季,降水集中。年平均乾燥度1.2—1.5,大陸度63.8—66.0,大陸性氣候顯著。年平均氣溫11℃,年降水量560.7毫米,大於等於10℃積溫4300℃,無霜期190天。

土壤

河城街附近為輕、中壤質潮土,萬村地區多為重壤質潮土。另有部分土壤為硝鹼潮土,母質為河流沖積物,地表顯灰白,雨後板結,滲水性差,呈強鹼性,養分含量低。

水文

滹沱河故道、黑龍港河西支、北排河、亭子河流經河城街鎮,均為季節性河流。其中滹沱河故道河底寬5米,深5米,上口平均寬度25米,流量15立方米/秒。
河城街鎮
河城街鎮

自然資源


地熱資源

河城街鎮處於獻縣地熱田範圍內,地熱田主要分佈在新生界和中上元古界地層中,地溫梯度4—6℃/100米。其中上第三系明化鎮組熱儲層為孔隙型熱儲,上段井口水溫30—45℃,出水量1200立方米/天,為極軟水,pH值8.5;下段深度1100米左右,溫度約60℃,呈弱鹼性。中上元古界薊縣系霧迷山組基岩熱儲層是主要儲熱層,為岩溶裂隙型熱儲,一般埋深1300一1600米,水溫80—100℃,出水量1536—1920立方米/天,埋藏淺、溫度高、水量大。

生物資源

野生植物
河城街磚廠池塘
河城街磚廠池塘
河城街境內野生植物主要有胡枝子、虎尾草、狗尾草、沙蓬、雞眼草、骨節草、畫眉草、馬齒莧、刺草、苦莧菜、蒼耳、蘆草、田旋花、馬唐、牛筋草、委陵菜、小薊、馬絆草、鹽蓬、鹼蓬、黃蒿、鹼灰菜、春蓼、荊柳、洋金花、拉拉苗、野地黃、益母草、蘇子、地梨、杲瓜、打碗棵、定桿兒、老鴰舌子、和尚帽、野茄子、燕子乙、杜魯酸、苦菜、蒲公英、地丁、辣辣菜、辣辣剛、三稜子草、星星草、盤蹲草、蒺藜、菟絲子、野菊花、白茅等。
野生動物
境內哺乳動物主要有:狗、貓、狐狸、黃鼠狼、倉鼠、家鼠、兔子、刺蝟、蝙蝠等。鳥類主要有:麻雀、燕子、烏鴉、喜鵲、黃雀、啄木鳥、鵪鶉、靛顏、鴿子等。昆蟲主要有:螞蟻、蟬、蚜蟲、蟋蟀、蚱蜢、蝴蝶、蠅、臭蟲、螳螂、蜻蜓、衣魚、蜈蚣等。魚類主要有:泥鰍、鯉魚、鯽魚、草魚、白鰱、鱔等。甲殼綱主要有:潮蟲、河蟹、蝦、蚌等。其他還有青蛙、蟾蜍、蝸牛、壁虎等兩棲、爬行類動物。

行政區劃


截至2013年,河城街鎮下轄52個行政村。
河街村位村楊園村郝村
小過村倪村寨子村流海碼頭村
鄭圈村周官屯村東閣上村西閣上村
小屯上村東八屯冊村西八屯冊村陳墳村
東賈庄村九張庄村前沿村后沿村
陳圈村孟圈村王友村小萬村
大萬村趙林庵村黑風張庄村大孫庄村
東孫庄村東趙莊村吳窪村辛立屯村
南王莊村北位庄村冉庄河村馬庄河村
小趙莊村大南城村沈東城村孫東城村
劉東城村薜村王貢士村伊庄村
梭庄村張坊村陵上寺村尹召村
南楊庄村東呂庄村北孫庄村北王莊村

人口民族


截至2005年,河城街鎮有11369戶,總人口42533人,其中男性21318人,女性21215人。男性勞動力10588人,女性勞動力10914人。
截至2017年,常住人口46605人。
2021年6月30日,獻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公布,截至2020年河城街鎮常住人口37359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河城街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2億元,財政收入4423.26萬元,人均純收入7680元。

第一產業

2010年,河城街鎮農作物總播種面積114119畝,其中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播種面積96237畝,產量27848噸;經濟作物以棉花、大豆為主,播種面積12532畝,產量1797噸。全鎮豬存欄14200頭,羊存欄17100隻,牛奶產量50噸,肉類總產量3251噸,禽蛋產量12010噸。
2010年,河城街鎮農業產值9870萬元、林業產值54萬元、牧漁業產值11505萬元,第一產業總產值2.1429億元。

第二產業

截至2011年,河城街鎮共有大小企業538家。固定資產500萬元以上的企業45家,超億企業4家,瑪鋼企業116家,建築儀器企業93家,絲杠、鋼模板、安全網等企業329家,形成了以服裝加工、建築儀器、模具生產為主體產業格局。
河城街鎮為建材生產基地,截至2011年有建築瑪鋼扣件、絲杠、安全網、試模、鋼模板、實驗儀器、壓力機等八大系列、120種產品,30餘種為省部優產品,扣件產量佔全中國總產量的60%以上。產品供大中城市,並遠銷歐美、俄羅斯和東南亞2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全國173個大中城市設立銷售和租賃網點1100多家。

第三產業

商業貿易
2011年,河城街鎮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億元,比2010年增長6%。全鎮有河城街、萬村、黑風張3個集貿市場,2011年交易總額3.5億元,比2010年增長5.5%。2011年河城街鎮進出口總額50萬美元,比2010年增加5%,其中出口30億美元,比2010年增長5%。
金融業
截至2011年末,河城街鎮設有河街信用社、萬村信用社、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河街分行、中國農業銀行河街分行4家銀行,各類存款餘額4.5億元,比2010年增長25%;各類貸款餘額1.8億元,比2010年增長20%。
電信業
截至2011年,河城街鎮有電信企業2家,服務網點110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6500門,固定電話用戶7000戶,比2010年增加500戶,電話用戶普及率70%;行動電話用戶24000人,比2010年增加2000人,行動電話普及率60%;光纜線路總長250公里,網際網路埠總數5000個,其中已佔用埠總數1800個,寬頻接入用戶1800戶,比2010年增加300戶。2011年電信業務收入1200萬元。

交通


307國道自東北向西南斜穿全鎮,石黃高速(G1181)與307國道平行,在境內設有河城街/獻縣出入口。截至2011年,全鎮公路總里程100餘公里,通公交線路6條,運營總里程60萬公里,公交運營車輛24輛,其中汽車24輛,萬人擁有量5台,年客運量27.5萬人次。

社會


教育事業

截至2012年,河城街鎮有10所幼兒園,19所小學,3所初中和1所職教學校。
幼兒園后沿幼兒園、小屯幼兒園、陳墳幼兒園、位村幼兒園、梭庄幼兒園、張坊幼兒園、周屯幼兒園、東八幼兒園、孫東城幼兒園、王村幼兒園
小學河街中心校、寨子小學、陳圈中心校、前沿小學、小屯中心校、東八小學、西八小學、陳墳小學、昌勤小學、鍾銀中心校、張庄小學、冉河完小、周屯中心校、小萬村小學、張坊中心校、王三孝完小、劉東城中心校、伊庄完小、樹德小學
初中河街中學、小屯中學、萬村中學
職業教育獻縣職教中心

文化體育

截至2011年末,河城街鎮各村均設立了農村書屋,全部免費閱覽;半數以上村擁有秧歌隊;能夠放映電影的村有12個;5個村建有村民文化活動廣場,並配有健身器材;全鎮有小屯村藝術團1個文化藝術團體,共有會員45名,創作完成文化藝術作品24個,小屯村內設有文化禮堂,可容納500人,不定期邀請各類專業演出團體演出。
河城街鎮體育場地主要集中在學校、大型企業及少數村莊,截至2011年末有學校體育場地16處,企業5處,村莊3處。學校定期舉行春、秋運動會,學生參與率100%。其他體育場地均對外開放。

衛生事業

截至2011年,河城街鎮有鎮衛生院1個,病床16張,員工37人;有村衛生所25個。

基礎設施

燃氣
建設中的小屯新村
建設中的小屯新村
截至2011年末,鎮區有煤氣用戶9800戶,其中工業用戶300戶,居民用戶9500戶,燃氣普及率95%,月煤氣平均用量10萬立方米。
供電
截至2011年末,河城街鎮有河街供電所和萬村供電所2處供電所。河街供電所管轄範圍有35千伏及以上變電站(所)2座,主變壓器2台,總容量28000千伏安,高壓輸電線路6條,總長度89公里,用電負荷最高50000千瓦,年售電量累計完成5178萬千瓦時;萬村供電所管轄範圍有35千伏及以上變電站(所)3座,主變壓器3台,總容量23000千伏安,高壓輸電線路4條,總長度70.5公里,用電負荷18000千瓦,年售電量累計2500萬千瓦時。
廣播電視
截至2011年末,河城街鎮實現有線電視、廣播喇叭村村通,電視綜合覆蓋率98%,喇叭通響率100%。

著名人物

劉德(?—前130),河間獻王,漢景帝劉啟之子,受封河間王,封地即河間國,都城樂城(今河城街鎮)。班固《漢書》載:“(獻王)修學好古,實事求是。從民得善書,必為好寫與之,留其真,加金帛賜以招之……其學舉六藝,立《毛氏詩》、《左氏春秋》博士。修禮樂,被服儒術,造次必於儒者。山東諸儒多從而游。”謚號獻,葬獻王陵。
毛亨(生卒年不詳),西漢經學家,相傳是“毛詩學”開創者,西漢河間(今獻縣河城街)人(一說魯人)。詩學自稱傳自子夏,曾作《毛詩故訓傳》以授毛萇,世稱“大毛公”。《漢書》所載只言毛公,不述其名,其名存疑。
毛萇(生卒年不詳),世稱“小毛公”,西漢趙郡人。相傳他受詩於毛亨,曾任河間獻王博士。據王國維考證,今傳《毛傳》當為毛萇所作。《漢書·儒林》有傳。

旅遊


古墓葬

漢墓群
漢墓群
獻王陵
獻王陵位於獻縣縣城東3公里,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封土高15米,長200米,寬150米,陵上原有漢代建築和墓碑,墓前神道兩側立鎮墓獸、官員石俑。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擴建獻王祠,兩旁配殿為學校。正殿後有隧道通墓室,墓室有劉德懸棺,舊時官員上任、學校開學都需到此參拜。后經戰亂損毀。
雲台山漢墓
為漢代大型墓葬,位於河城街村西,封土高達28米,樹木茂密,儼如土山,故稱“雲台山”,佔地2.3萬平方米。墓主人身份不詳,有西漢丞相匡衡墓說、河間惠王劉良墓說和東漢樂成靖王劉黨墓說。前後各有陪陵一座,高4米,底徑30米。
閣上漢墓
位於東閣村東南隅,封土高8米,直徑150米,佔地面積17663平方米。墓上曾建有玉皇廟,廟內有閣,俗稱“玉皇閣古墓”。墓主應為樂成靖王劉黨及其子哀王劉崇。
萬春山漢墓
位於雲台山東北1公里小屯村東側,因墓上多種桃林,“方春花發,燦如霞綺”而得名。封土高14米,呈四方台階形,東西寬80米,南北長100米。墓主應為厘王劉巡。封土上曾建有藥王廟一座,每年農曆四月二十日為廟會。
九蓮山漢墓
位於河城街鎮九張庄村西南200米處。原封土高大,頂部建有三大力士庵,后因在封土上建有九蓮娘娘廟而得名,為獻縣“四大名山"之一。現存封土高3米,南北長90米,東西寬70米,呈長方形。墓主應為濟南王劉贇。
陵上寺漢墓出土文物
陵上寺漢墓出土文物
陵上寺漢墓
大墓位於河城街鎮陵上寺村,屬大型木槨墓。1993年文保部門進行了搶救性發掘,墓主據推測應是第一代河間王劉辟疆的王妃,出土有玉器和金飾品。
毛公墓
位於獻縣縣城東偏北6公里的國營農場東南700米處。墓封土呈圓錐形,高20米,直徑70米,佔地3846平方米。墓主相傳為毛萇,但墓葬規模巨大,與毛萇身份不符,應是西漢某河間王陵。

古遺址

河間國城遺址
河間國都城遺址
河間國都城遺址
又名樂城遺址,位於河城街鎮魏村南,為漢代河間國都城、樂城縣治所舊城址。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年),樂城縣治遷至樂壽亭,該城遂廢。
漢代釀酒作坊遺址
遺址位於河城街鎮陵上寺村河間國國王劉辟疆王妃墓室旁,為西漢河間國規模較大的釀酒作坊,2013年發現。遺址呈南北走向,灶台、灶囪清晰可辨,還有一部分殘缺的酒具和炭化的稻糠酒糟。
長城堤
為古代黃河防洪堤,綿延數百里,始建於戰國至秦漢時期,北宋中後期又進行培修。有楊延昭布潰水陣、大禹治水等傳說。

近現代建築

天主教堂
倪村教堂始建於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1968年被毀。1987年重建,佔地160平方米。河城街教堂始建於清宣統三年(1911年),計經堂14間、平房13間,1133平方米。1988年修復後為中心堂口。
張庄教堂別墅
別墅位於雲台山漢墓南側,始建於民國十九年(1930年)。佔地2畝,有兩層洋樓2座,小教堂1座,自成三合院落,北上雲台山鋪築有磚階,山頂建有太陽神廟一座,已廢。山後為神甫墓地。
獻縣烈士陵園
位於河城街支路北側,1964年興建,收葬革命烈士遺骨192具,建有紀念碑、紀念祠各1處,祠內展有烈士骨灰和馬本齋生前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