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畏

相畏

相畏:中藥學術語。系藥物七情之一。出《神農本草經》。指藥物之間的互相抑制作用,藥物毒性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種藥物消減。如半夏畏生薑。相畏與相殺是同一配伍關係從不同角度的兩種提法。所以又可以說生薑殺半夏。參相殺條。

簡介


● 英文名稱:Mutual Restraint
● 學科來源:中醫藥學—中藥學

古籍摘選


● 葯有陰陽配合,子母兄弟,根莖花實,草石骨肉。有單行者,有相須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惡者,有相反者,有相殺者,凡此七情,合和視之。當用相須、相使者良,勿用相惡、相反者。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殺者;不爾,勿合用也。(《神農本草經》)

名詞解釋


● 一葯毒性反應或副作用,能被合用的另一葯減輕或消除的配伍關係。

術語在線


● 引自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術語在線

百科解讀


● 相畏是藥物之間配伍關係的一種,指一種藥物的毒性或副作用能被配伍使用的另一種藥物減輕或消除。相畏與單行、相須、相使、相殺、相惡和相反合稱“七情”,是中藥運用的七種情況。

古籍記載

● 相畏最早記載於《神農本草經》,“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殺者,不爾勿合用也。”
● 《本草經集注》則以半夏與生薑配伍關係為例,對相畏進行了詮釋:“半夏有毒,用之必須生薑,此是取其所畏,以相制爾。”
● 《本草綱目》指出“相畏者,受彼之制也。”“相畏、相殺同用者,王道也”。

相畏、相殺

● 相畏與相殺是同一配伍關係的兩種說法,是藥物之間相互對待而言的。二者只是表述方式的主動與被動的區別。
● 相畏的含義是一種藥物的毒性或副作用,被配伍的另一種藥物減輕或消除。
● 相殺的含義是一種藥物,可以減輕或消除另一種藥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臨床配伍

● 相畏的合理使用,有助於降低藥物的毒副作用,這也是李時珍所說的“相畏、相殺同用者,王道也。”
● 如半夏、天南星畏生薑,即生薑可以抑制半夏、天南星的毒副作用,因此用生薑炮製后,半夏製成姜半夏,天南星製成姜南星,毒副作用則大為降低。
● 甘遂畏大棗,大棗可抑制甘遂峻下逐水之力,減少對正氣的損傷。
● 常山畏陳皮,陳皮可以緩和常山噁心嘔吐的副作用,這些都是相畏配伍的範例。

參考文獻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 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 [2] 周幀祥,唐德才。中藥學。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6.
● [3] 高學敏,鍾贛生。中藥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
● [4] 凌一揆。中藥學。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