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6條詞條名為月光曲的結果 展開
月光曲
德彪西的作品
《月光曲》是阿希爾-克洛德·德彪西的作品。《月光》隸屬於《貝加摩組曲》,作於1900年,是阿希爾-克洛德·德彪西第一期作品中的一個鋼琴曲作品。
德彪西1873年入巴黎音樂學院學習鋼琴,那時他才十一歲。後來,他又在這個學院里從師杜朗和吉洛學習和聲和作曲。
1889年,德彪西在巴黎參觀“萬國博覽會”,這裡一些東方國家展覽廳里都放送東方音樂,德彪西新奇地發現,這些東方國家音樂的曲調、和聲、調式……等等,都和他從學院里學到的東西截然不同,這使他產生了強烈的興趣,並對東方音樂作了些研究。
以後,他常常在創作中運用東方的五聲音階以及一些不同於西方傳統作曲的新手法,例如不協和和弦、平行五度的運用等等,後來,他又接觸了印象主義詩人、畫家,非常贊成他們的主張,在長期的創作實踐中,德彪西確立了一種嶄新的音樂風格——印象派風格,在德彪西之前,音樂雖然也和各種流派,但他們都是以旋律為中心,旋律在樂曲中佔主導地位;而印象派則更注意的是音樂色彩變化以及它們反映在人們腦子裡的印象。其它一切如旋律、和聲、調式、調性、節奏等都是創造色彩的手段。
鋼琴曲《月光》同樣具有以上這些特色。這支曲子,作曲家在當初並不是作為一首鋼琴小品寫成的。它原來是《貝加摩組曲》中的第三段,這部組曲寫於上世紀初,全曲由四首樂曲組成。
據說作曲家寫這個作品是受到詩人吉羅的敘事詩《月光比埃羅》的影響。這首敘事詩是講:在義大利貝加摩地方有一個叫比埃羅的青年陶醉在象徵理想的月光下,他因為沉湎於物質生活為月光所殺。最後,由於他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得到了月光的寬恕,又回到人了間。
在《月光》這支曲子里,作曲家以清談的筆墨、樸素的音調,給人們描繪出一幅萬籟俱寂、月光如洗的圖畫。樂曲採用了古老的多里亞調式,充滿了畫意詩情。
樂曲由三部分組成。
第一段,降D大調,9/8拍,速度徐緩而富於表情,描繪月夜幽靜景色人產生的印象;
中段先轉到E大調上,後來又回到降D大調。右手的旋律由一些短小的樂句組成,左手配之以分解和弦,好似描寫一陣陣清風,輕輕地搖動著樹枝,稀疏的樹葉發出沙沙響聲:
這一段和第一、三段寧靜的氣氛形成對比,給人以動的感覺,因此比較活潑。
第三段基本上是第一段的再現,但音型上有些變化。
樂曲最後是一段尾聲,寧靜的曲調和分解和弦,把月光下飄渺如夢的意境,描繪得更加富於詩意。
克勞德·德彪西
《月光曲》是德彪西被人所熟知的作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