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粱子弟

膏粱子弟

【成語】:膏粱子弟【拼音】:gāo liáng zǐ dì【簡拼】:glzd【解釋】:膏:肥肉;梁:細糧;膏梁:泛指美味的飯菜。舊時指官僚、地主、有錢人家的子弟。出自《敘》。

【示例】:夏侯楙乃~,懦弱無謀。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九十二回【近義詞】:紈絝子弟、膏粱紈絝【語法】:用作貶義;一般作謂語、賓語、定語。

釋義


膏粱:肥肉和細糧,指美味佳肴。富貴人家過慣享樂生活的子弟。

出處


唐·顏師古《<急就篇注>敘》:“若夫縉紳秀彥、膏粱子弟,謂之鄙俚,恥於窺涉,遂使博聞之說,廢而弗明。”

典故


膏:肥肉。粱:細糧。指過慣享樂生活的富家子弟。宋.周煇《清波雜誌》卷一○:“故膏粱子弟,學宜加勤,行宜加檢,僅得比眾人耳。”《三國演義》九二回:“夏侯楙乃膏粱子弟,懦弱無謀。”清.頤瑣《黃繡球》一六回:“往往為了學堂里的飯食菲薄,爭鬧挾制,不說是貪饜肥甘,同那膏粱子弟的習氣,反拿了衛生的一片大道理借口生風。”

近反義詞


近義詞

執絝子弟、公子哥兒、膏粱紈絝、紈絝子弟

用法搭配


例句

今人稱富貴家子弟曰膏粱子弟,謂但知飽食,不諳他務也。

英文翻譯


a spendthrift